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生醫健康> 2019年全球生命科學展望
2019年全球生命科學展望 2019 Global Life Sciences Outlook
2019/01/04
Deloitte
https://www2.deloitte.com/content/dam/Deloitte/global/Documents/Life-Sciences-Health-Care/gx-lshc-ls-outlook-2019.pdf
國際知名策略顧問公司Deloitte指出2019年在生命科學領域,將會持續看到企業數位化的轉型,更有系統性與策略性地利用科技,而非只是採用單一科技產品,資料也會成為生命科學領域的重要資源,許多企業正循此發展新的商業模式。簡單來說,領導者必須要專注在將顧客和法規制定者視為生意上的夥伴,擴張網絡、從外部獲取新的知識與技術,運用資料並連結過去未曾有合作過的業者,並且外包一些技術和製造能力。企業策略也應盡量反映顧客的經驗,利用資料去創造產品或服務的價值,發展一個數據化導向的文化和領導模式,才能因應新數位時代的變化。

根據調查報告的數據顯示,從2018-2022四年間,國際健康產業的總共消費將增加5.4個百分比,比2013-2017年間只上升2.9個百分比還多,平均個人的年健康消費差距很大,可從巴基斯坦人的只消費54美元到美國人的11674美元,全球人平均壽命在2022年預期達74.4歲,藥物消費也渴望在2024年達到一百二十萬兆美元。雖然銷售的上升明顯易見,但還是存在許多損失的風險,例如產品的專利過期、類似產品的競爭、檢視消費者是誰、銷售通路轉移至網路上等。各個國家發展的情況和相關阻礙簡述如下:

綜觀全球,烏克蘭有高達15.2%的複合年平均成長率,拉丁美洲區的國家最低,只有3.6%成長率,北美洲的國家位居中位,約有4.9%成長率。美國本身雖然有5.4%成長率,但預期會因為成長因素以及缺乏國家保險的關係,而逐漸降低。中國預估會有8.7%的成長率以及越來越大量的慢性病藥品需求,但貪污腐化和藥品安全問題仍可能是藥品市場成長的阻礙。日本是所有已開發國家中藥品市場萎縮的國家,相反地,英國有上升的趨勢,目前以4%左右的速度成長,主要為因應阿茲海默氏症、新陳代謝相關疾病、帕金森氏症等問題,唯一不確定的因素是2019年將要面臨 Brexit ,也就是退出歐盟後可能導致的經濟壓力。

在新藥研發及製造方面,可以分為生物科技、細胞和基因治療、生物仿造、仿製藥、客製化醫療、醫療技術等方面。總體而言,全球研發及製造的經費正在縮減,藥廠試圖利用大數據和預測模型去促進研發的效率,然後減少經費支出,有些大型藥廠的獲利減少,但是針對特殊領域的小藥廠卻渴望得到較高獲利。在醫療軟硬體設備的法規方面,各國都正在因應新發明的科技去制訂新法或者新的檢驗標準,新的規範可以更有效地將不同類型的軟體及硬體做分類,然後檢驗其對健康的益處和害處。因為各個區域的政治變化 (例如美國和中國的貿易戰或英國退出歐盟的局面)、專利到期、政府法規限制 (例如要求藥價公開透明) 等,藥廠備受壓力,需要積極尋找更快速且準確的研發和製藥模式,且應由醫生導向轉為顧客導向,傳達藥物價值的訊息給病患。

Deloitte生命科學領域年度展望報告中,為該領域的參與者提供兩大策略建議:

(一) 專注

根據以上針對各國生藥產業的分析,本報告建議業者思考三個商業模式,包括取得證照、和別的公司合併、或者聯合生產,對於出售證照或者說藥品許可證的業者而言,好處是可以獲得資金去投注下一個產品,對於買家而言的好處則是可以取得相關技術或該產品的市場,不過壞處可能是技術轉移上的複雜性和依賴性。合併的好處是可以讓一些難以為續下去的公司,選擇離開該產業,買家可以因此獲得產品的所有權以及稅務上的優惠,但缺點是要一併吸收該公司的缺點或者損失。聯合生產的好處是利用彼此的長處去合作研發產品,缺點可能是財務分配上會比較複雜。

該報告也建議業者要去尋找新的切入點,因為整個大環境趨向數位化和電子化,應該多利用新的科技發明來提高產能,而非留守原地不動。根據調查,將近有250個新創公司加入生藥市場去研發基因治療,受惠於各種新科技的優勢,即便沒有大公司那麼多的資產,小的新創公司仍然可以得到不錯的獲利。除了基因治療藥物 (gene therapy),另外像是癌症疫苗 (cancer vaccine)、單客隆抗體 (monoclonal antibody) 以及適應性細胞轉移 (adoptive cell transfer) 技術,都是下一個世代提升免疫作用藥物 (immunotherapies) 的發展方向。市面上有上百種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著,藥廠間彼此競爭激烈,前六大藥廠的市值約達四兆美金,加上各個新創公司爭搶發明的利基,作者評估未來會有更多合作而非競爭,也就是大藥廠藉由投資和取得新創公司的技術去增強自己的實力。

最後,作者建議藥廠從過去外包業務模式轉型為策略型夥伴關係,利用資訊和科技去增加產能與減少成本,可考慮的合作夥伴包括研究機構、資料分析公司或生產製造公司,同時作者也建議藥廠要能夠和病人、病患團體代表以及法規制定者建立良好關係,作者認為未來的法規制定會分為五類,包括依據現況調整的規範、測試樣本模型的規範、根據產品表現決定的規範、根據風險情況決定的規範、或者整合所有相關業者建立一套規範。擴張夥伴關係且有效利用收集到的資料,預期會為業者省下不少製造跟研發的成本,且可降低相關業者的風險,增進競爭力。

(二) 轉型

本報告第二個建議是轉型,例如利用人工智慧去操作臨床試驗、利用虛擬科技去與病人互動、或者利用收集到的資料去預測趨勢等,把ㄧ些過去比較鬆散或者耗費人力的流程步驟,重新利用科技的優勢去增進產能,不但可以減少成本,而且可以將訊息回饋給業者再繼續去調整研發與生產的流程。市面上像是IoMT這些跨界的科技產值,預估達520億美金,相當驚人。因應新的發明,醫護人員的職業模式也在改變,病人的健康資訊可以利用網路直接傳送給醫生,新的醫療軟體甚至可以幫助醫生進行診斷與手術,相對應而發明的科技還包括資訊平台、藥物輸送平台、或者臨床試驗的結合平台,諸如此類的發明大幅降低執行的費用,促進訊息快速傳播,且可以根據病人需求,客製化醫療服務,增進整體醫療服務的價值。

業者因應潮流必須做出轉型,作者建議上位領導者也應提升自己的領導力,首先提供一個情境給員工去測試新的知識和技術,其次提供員工一個願景和目標去達成,最後帶領員工去執行新科技或新的生產模式。在上位的領導者 (包括人力資源部門、資訊科技部門、財務部門、風險管理部門、行銷部門) ,也應不斷思考自己的職位與員工健康的關係,例如人力資源部門的執行長,應該了解員工的健康需求,而調整工作模式,或者財務部門,應該了解到員工的健康和生產力息息相關,而依據員工狀況調整財務目標。除了在上位者要能夠有新的思維模式外,在下位的員工,也要能多利用公司提供的健康專案,促進自己的健康。

綜觀上述,作者建議企業領導者要能夠跟進新的科技和商業模式,同時也要注意新的法規或品質規範。其次,除了不斷加強內部員工的專業能力,也要擴展夥伴關係,提升網絡的廣度和深度。在置入新的科技或人力的同時,要不斷強化組織應變能力和接納新變化的文化,才能化解任何可能的危機。至於和新的夥伴之間的連結,要注意智慧財產權、獲利分享、生產流程管理等項目,確保彼此間的信任與穩定合作。最後就是要維持與市場跟顧客的緊密聯繫,傳遞自己產品價值的訊息出去,同時也要收集和更新對於市場的了解,才能因應客戶需求去開發產品。
李蔚貞
檢視附件內容檢視附件內容檢視附件內容檢視附件內容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