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生醫健康> 支持老齡人口之新興技術
支持老齡人口之新興技術 Emerging Technologies to Support an Aging Population
2019/03/18
White House
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19/03/Emerging-Tech-to-Support-Aging-2019.pdf
美國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數正逐年快速地成長,從2000到2016年大約成長了四成,65歲以上人口已經占全人口的15%,且預期在2060年時會成長到全國人口的25%。高齡伴隨著失能的情況也變得更普遍,大約兩成五的65到74歲老人以及半數以上的75歲老人都有失能問題,可能是耳朵聽不見、視力變差或者行動障礙,因此政府必須根據這個現象,制定策略來讓高齡者可以更健康且獨立的生活下去。目前川普政府的政策目標就是 (1) 促進生活品質並且讓獨立的長者繼續留在社區貢獻經濟,(2) 促進個人居住安排的選擇,(3) 減少家庭照顧者的財務負擔和精神壓力,(4) 減少整體美國健康體系 (包括急慢性和長期照護) 的財務負擔。本政策文件除了討論維持高齡者獨立生活所需的科技為哪些,同時討論未來科技可能發展的方向,以求新的科技都能夠更好的協助高齡者自立生活。另外,本文件也針對學術研究提出一些建議,學術研究的成果可望做為未來政策制定的依據,尤其是深入了解失能老人像是在認知功能、交通、社交等方面的實際需求,會有利於發展特殊的科技來幫助這群人。以下將簡述高齡社會之科技需求:

(一)維持日常生活活動功能
自立生活是指一個人可以不靠他人就完成吃飯、洗澡、處理生活雜務等事宜,有一些居家監測儀器或甚至是居家型機器人的發明,就是為了幫助高齡者可以獨立生活,除了讓高齡者有尊嚴過有品質的生活,且延緩高齡者入住照護機構的時間點。這類科技的發展務必要便宜且方便使用,同時能發揮三大功能: 衛生 (例如協助高齡者洗澡和刷牙)、營養 (例如協助高齡者準備食物和買菜) 與醫療(例如提醒高齡者吃藥或去看醫生)。同時這些科技必須要兼具安全、容易學會怎麼操作、可以無線操控或遠端操控、適合視力或聽力不好的高齡者、容易清潔保養或更新、可以和其他電子產品結合應用、可以收集高齡者健康資訊、和能依據高齡者生活環境而調整模式等功能。

(二)監測與強化認知功能
年齡增長也常伴隨著認知功能退化的現象,而認知功能退化又會影響到一個人生活能力和身體健康狀況,因此能夠監測認知功能又整合照顧需求的科技,是高齡者自立生活的重要助力。一份2017年的報告指出,全球約有五千萬人有失智症,美國的部份約有六百萬人被診斷有阿茲海默氏症或輕微認知功能退化,預計到2060年時,該人數會增加到一千五百萬人。照顧一個有阿茲海默氏症的患者是非常大的負擔,一份2010年的報告指出美國一年約花了兩千一百五十億在照顧費用上,因此未來科技在照顧有失智或認知退化的高齡者部分,應該具備三大功能: 監測認知功能、訓練認知功能、以及確保財務負擔不會太重,又能獨立管理財務。其中第二項特別指出一些預防性的科技,促進腦神經的連結和訊息傳遞,可以延緩失智發生的時間點,且因為是透過科技而不再像傳統一樣透過人力去做這件事,也可以減輕家屬的負擔。

(三)維持溝通和社交能力
溝通需要三項元素,包括具有聽說等感官功能、理解力和表達能力、以及藉由科技和在遠端的專業人員溝通。要具備這三要素,就需要不同類型的科技,例如針對聽的能力來講,需要助聽器,針對遠端溝通來講,需要智慧型手機或者手表,甚至有些時候需要能夠定位和導航的系統,來促進溝通。美國一份2016社區研究指出,大約兩成的民眾在家裡講的是有別於英語的其他語言,因此可以進行語言翻譯的科技在溝通上也扮演很關鍵角色,雖然因為世界上的方言種類可能多達六七千種,不容易全部都找到翻譯,但還是可以找到一些比較通用的關鍵字翻譯就好。作者相信藉由這些溝通用的科技,可以促進高齡者與社會持續交流,不再感到寂寞或者孤立。

(四)維持個人行動能力
個人行動能力絕對是獨立生活的必要條件之一,包括像是可以自在地從床上站起來走到椅子坐下、可以去辦一些生活雜務、開車或使用大眾運輸工具等。目前有些科技像是利用機器人輔助方向改變,都還在實驗階段,未來仍需要研發更多軟硬體來幫助高齡者自在的行動,其中本報告建議幾個方向,包括像是協助高齡者在家中或社區中行動的科技,能夠事先偵測到不平坦的路面,接著幫助高齡者跨越障礙,或者幫助高齡者進出車子等。另外一種則是復健型的科技,幫助高齡者在家中活動,尤其是中風患者,為避免四肢萎縮且身體機能衰退,一定要多做一些復健運動去維持肌肉與骨骼的機能。最後一種是監測型的機器,可以預防高齡者失去重心而滑倒,監測高齡者健康需求等。

(五)提供有善交通服務
能夠隨意地去不同地方,就是ㄧ種自立生活的表現,也許有些高齡者可以選擇共乘,來降低風險並且方面失能者行動,但科技可以幫助高齡者不必依賴他人,甚至可以移動到更遠的距離,例如在大眾公共運輸系統上裝上導航與行程記錄器,事先規劃要去的地方以及確認車子什麼時候會到,也可以預先計算會經過哪些樓梯、障礙物、騎樓等,藉由這些系統收集到的資料,還可以回饋給政策制定者,改善生活環境空間,讓有身體障礙的高齡者更容易去想去的地方。第二種是協助駕駛的科技,有件於高齡者認失功能可能會逐漸衰退,而無法專注開車,ㄧ些自動導航或自動駕駛的科技就非常有幫助,事先收集駕駛者的習慣和身體狀況,根據資料決定駕駛者當下可否上路,有助於讓駕駛本身及整個駕駛環境更安全,不用擔心任何意外發生。

(六)提供醫療照護支援
定時看醫生當然也是協助高齡者自立生活的重要推手,許多高齡者有多重慢性疾病或功能退化的問題,需要不同專業的照護人員提供治療與照顧,其中涉及的除了醫護人員和社工人員,也會涉及家屬或朋友跟社區資源等,如何讓不同單位的人可以更好的溝通與整合照護資源,便需要科技來達到這樣的目標。第一類型的科技就是遠距醫療,不需要高齡者離開家裡,就可以直接見到醫護人員,讓醫護人員進行診斷、諮商、以及開藥等工作,且系統除了可以保密訊息外,還可以發出提醒的簡訊來督促高齡者按時服藥,更重要的是促進平順地照護轉移,不會因為高齡者身處的位置改變,就需要重新尋找不同的醫療院所去就醫。第二類型的科技則是針對病人的需求,去特製化治療方案,並且串連不同單位的資訊,去整合照護資源和促進照顧的成效。

(七)其它跨面向的議題
社會固然對科技的研發有相當大的期盼,但仍有九項挑戰必須面對和克服,其中包括:
(1)系統的需求:例如一定要具備基本的電腦、平板或手機,才能夠建構和執行前面所述的ㄧ些高科技功能。
(2)如何讓科技被廣泛應用:有些高齡者可能會排斥使用高科技,或者即使不排斥,但有些時候環境不允許,導致他們無法有效利用科技,而即便是已經客製化的產品,也可能因為高齡者身體狀況改變,又需要重新調整。
(3)功能設計:太過多功能的產品可能會相當昂貴,但是功能太少又變得沒有效益,不會有人想要使用。
(4)如何確保安全跟隱私:ㄧ方面要收集足夠的用戶資料,以便能夠提供客製化的服務,ㄧ方面又要避免資訊外洩或被盜用。
(5)數據和資料原型:如何收集、分析、傳錄、和儲存等,必須依據不同產品而改變設計,沒有一套適用的範圍,且要收集哪些資料,每份資料要保存多久,也是需要研發者去思考的方向。
(6)評估:當創新的醫療科技上市後,因為沒有前面的經驗,也沒有其他產品可以做比較,因此應另外設計一套標準去評估這個新產品的效益。
(7)產品本身的安全性和呈現需求:其包括產品認證、產品操作說明、與其他產品互通的介面等,都是需要想辦法克服的挑戰。
(8)家庭照護者的需求:隨著社會進入高齡化,對照顧者的需求也就越高,因此照顧者其實也可能是該項科技的用戶,必須考慮他們使用的經驗和滿意度才行。
(9)智慧型房屋:這類房屋並不侷限單一科技,而是將整個居住空間轉為電子化,環境中有各種感應裝置,去偵測高齡者的行動模式,讓高齡者可以自立生活不需仰賴他人,雖然目前還在實驗階段,但有可能成為未來高齡者對於住宅的第一選擇。
李蔚貞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