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政策動向> 2020年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報告:人工智慧年代下的全球人才發展策略
2020年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報告:人工智慧年代下的全球人才發展策略 The Global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 2020: Global Talent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Editors: Bruno Lanvin & Felipe Monteiro
2020/01
INSEAD, the Adecco Group, and Google Inc
https://www.insead.edu/sites/default/files/assets/dept/globalindices/docs/GTCI-2020-report.pdf
該報告是第七版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報告(Global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 GTCI),除了衡量132個國家的人才競爭力以外,也基於城市在生態系扮演的角色日漸重要,在報告的第2部分將針對114個城市進行評比與分析。過去數十年來,大數據在物聯網以及深度學習、人工智慧的帶動下,對於法規、倫理以及價值導向的AI策略都產生莫大的衝擊,對於人才與勞動市場的衝擊更不在話下。無論是以技能提升或從教育的觀點來創造勞工更多機會,或是提升勞工的價值以達成AI造福人類(AI for good)的境界,都仍隱含許多風險而導致AI的潛能無法完全發揮,因此報告除了分析全球在AI發展下的人才競爭力比較以外,還特別從多面向深入探討,以提供公私部門決策者在人才與創造就業政策的參考。

基於AI的巨大潛能,國際間推出較知名的主流AI策略就有將近30種。根據哈佛大學的學者觀察,這些AI策略主要可分成三大類型:一、自由創新發展,除非發展出現偏差才會以法規介入管理,以美國為代表。二、秉持保護市民的原則採取預防措施,在技術創新前即依據倫理等標準加以管理,以歐盟、新加坡為代表。三、從社會、政治與經濟之間的考量來發展AI,以中國為代表。不同的AI策略將對該國的人才賽局與技能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甚至牽動國際AI人才的流動,以及新創與投資資金的版圖移動。進而值得醒思,人才競爭力是否該只以國家的層次來思考,抑或是未來人才的發源地會是在大型企業體,因此也必須在國家層級以外加入城市的觀察。

該版GTCI的指標架構仍然沿上一版的架構,但是去除易於聘用、易於解雇、收入的性別差異以及政商關係等指標,取而代之的是在企業與勞動景觀次支柱下增加技術應用、新興技術投資以及機器人密度等指標,以反應該國或該城市對於物聯網、AI等技術與人才的發展力道。另外在法規景觀次支柱下也新增法律規則指標,在市場景觀次支柱下新增都市化指標,以代表城市對於人力資本形成與成長的發展,此外還新增失業率及性別發展落差等2個指標。

2020年度GTCI排名前20名的國家依序為:瑞士、美國、新加坡、瑞典、丹麥、尼德蘭、芬蘭、盧森堡、挪威、澳洲、德國、英國、加拿大、冰島、愛爾蘭、紐西蘭、奧地利、比利時、日本、以色列。經時間序列分析,瑞士、新加坡、美國及瑞典常年盤踞前5名,是人才競爭力的常勝軍,中國則在2020年排名第42名,較去年前進3名。若是以歷年變化與2020的GTCI積分分別作為縱軸與橫軸,可以區分出4大區間:優勝者、蛻變者、蹣跚者、落後者。除了前幾名常勝軍以外,芬蘭、挪威、尼德蘭無疑是屬於優勝者一族,十足展現人才競爭力的實力;而相反地,英國與盧森堡則是退步較多的國家,盧森堡勉強還能保持在10名之內,英國則在2020年跌落12名。雖然GTCI與GDP有密切關係,較富裕的國家通常有較高的人才競爭力,但是中高收入國家如馬來西亞與哥斯大黎加還落在優勝者區間,反而是高收入的波蘭、匈牙利、巴拿馬等國落在落後者區間。

從2019年的報告中發現,拉丁美洲在創業活動的表現平庸,但是在2020年報告中發現智利與墨西哥因為近期的AI倡議,而使得創業人才有長足的進步。但是拉丁美洲在AI發展仍面臨市場缺乏對AI的充份認識以及缺乏足夠的資金來源兩大難題,再加上缺乏AI人才、商業模式以及足夠的數據資料可以發展AI。但是挾其在藝術與設計、電腦工程、教育專業以及管理與執行等方面的強項,或許能夠吸引許多AI大廠前來投資,而有機會成為AI人才供應中心,就如同20年前印度成為IT人才供應中心一樣。由於AI的經濟特性與對未來工作的影響,AI勢必轉變工作的本質,在全球都在準備發展以人為核心的AI來促成經濟轉型的當下,政府必須在數位轉型過程中創造包容創新的致能環境,才能確保公平、均富的社會發展,因此建議對公共研究必須長期投資以協助創新。另一方面因為AI需要較龐大的技能基礎建設,也須要資料共享來加速發展的腳步,因此決策者必須在技能發展之外,考量資料的取得與安全性,同時配置足夠資金建設發展技術、擴散應用、激勵創業等。

至於要利用AI達成永續發展目標,首先必須要彌平技能與人才的落差,特別是在數位技能上的落差。許多國家已經將數位技能策略作為國家數位政策發展的重點之一,在此脈絡下必須強調減少勞動市場的落差以免造成社會不平等,同時特別留意蒐集各行業的正確數位技能資料,也要考量特定族群的需求、避免一體適用的方式,最後必須廣納利害關係人來形成夥伴關係。而隨著AI在各行業應用的盛行狀況,就業機會也將隨之擴增,但是前提是必須要先充實技能。在半世紀前企業已大量投資在企業資源規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網路技術、顧客關係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及其他許多IT管理工具,然而組織能耐也要隨著資訊技術轉型而改變,否則對生產力的貢獻有限,包括從研究與設計到供應鏈與風險管理的商業流程,如何運用AI與分析提升各環節的決策品質。此時數據科學家、數據工程師與結構師以及數據視覺化專家等的需求倍增,而中階管理者必須更專注在商業領域知識、一般工程技術、AI計畫管理技能、創業精神等技能的完備,才能順利應用AI改善決策。

報告另外設計出城市層級的指標評比架構,稱為全球城市人才競爭力指數(Global City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 GCTCI),共區分為致能環境、吸引人才、人才成長、人才留用以及全球知識技能等5個支柱,總共有16項指標來評比114個主要城市的人才競爭力。整體排名前20的城市分別為:紐約、倫敦、新加坡、舊金山、波士頓、香港、巴黎、東京、洛杉磯、慕尼黑、雪梨、多倫多、都柏林、芝加哥、哥本哈根、西雅圖、蘇黎世、斯德哥爾摩、休士頓及阿姆斯特丹。從排名可以得知,以城市作為人才競爭力的評比單位較能呈現地域性的平衡,例如前10名有4個美國城市、3個歐洲城市、3個亞洲城市。同時城市也較能反應出未來的領域準備度,如金融科技或醫療科技。而生活品質更是吸引人才聚集的重要因素,因此許多中型城市如日內瓦或北歐的城市,特別能以致能環境獲得較高評價。此外,國際連結也是排名勝出的優勢項目,例如寬頻網路、機場、鐵路等建設,容易聚集人才而發展成為樞紐中心。雖然大型城市容易發揮規模數量的優勢,但從該報告可發現,較小型的城市也逐漸能以創新方式吸引並留住人才,同時此模式正逐漸廣為國際間複製、放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在2019年度只有11個城市進榜,但2020年度有14個城市進榜,充分反應出不只是資料蒐集能力的提高,而且同時也是城市能夠快速運用AI轉型為智慧城市的策略奏效,才能有效吸引到更多的人才聚集。同時該報告也顯示,沒有任何一個城市能夠在所有支柱都領先,例如美國城市通常在留用支柱較弱,而拉丁美洲的城市多在致能支柱墊底。因此,城市的策略必須依據自己的強項,再槓桿運用國家的優勢,以智慧科技配合智慧化的政策等雙軌併行,順利將城市轉型為智慧城市。報告也以西班牙的畢爾包市為例,說明該城市如何運用策略,讓勞動市場更符合當地所需。

總結該年度報告中所發現的六大趨勢:
一、全球高收入國家與其他國家的整體競爭力差距變大,此現象也反映在AI人才的競爭力上。主要原因是由於低收入國家人才較缺乏AI技能,因此導致數位落差擴大。
二、AI可以為新興市場帶來的跳躍式的發展機會,因此中國與馬來西亞能夠晉身為人才優勝者,印度則因吸引與留用人才成為蛻變者,拉丁美洲則因AI應用可望成為全球人才供應中心。
三、驅動AI為善的動力必須採取主動與合作的方式,以創造社會價值並達成永續發展目標。
四、AI的興起亟需技能再造,包括同理心、創造力、想像力、判斷力與領導力等軟實力。
五、當AI導入組織或社會將造成重大變革,決策者必須主動建立社會安全網才能確保永續發展。
六、某些城市由於作為人臉辨識或自動駕駛車等AI技術的測試場域,進而成逐漸發展為AI樞紐,因此將更為富裕,也更能吸引人才聚集。
張國鈞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