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報導

首頁> 焦點報導清單> 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在太空產業的應用

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在太空產業的應用

李愷、林姿伶/ 發布日期:2023/08/07/ 瀏覽次數:352

一、前言

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ML)是太空產業的關鍵技術,應用於太空探索、衛星服務、太空碎片管理等領域,能夠增強數據處理、自主決策,讓執行任務的能力發揮最佳效果,常見技術如圖一所示。將AI與ML技術,再結合量子計算、先進材料等尖端技術,將能協助處理更困難的太空科技問題,因應探索太空的各種挑戰,更進一步地改變太空產業,推動太空探索與資源利用的永續發展。

 

 

然而,太空中的環境充斥著真空、電漿、原子氧(Atomic Oxygen)、輻射、太空碎片、溫度極高或極低等極端條件,使得AI技術於太空科技的應用面臨極大的障礙與挑戰,因此,需要尋求適合的元件與材料來因應這些挑戰,保護AI系統避免受損壞;另外,也需要考量衛星的質量、體積、振動、功率、散熱、記憶體儲存及運算性能,藉由先進的熱塗層材料、熱管理技術、低功耗與抗輻射元件,解決衛星的散熱問題,保護AI系統正常運作。下列將說明AI/ML在太空產業中的應用。

 

 

二、AI/ML在太空產業中的應用

(一)衛星酬載(Satellite Payload)
AI技術透過先進的數據處理與決策演算法,增強衛星的有效酬載能力。在地球觀測(Earth Observation)與太空探測(Space Surveillance)方面,AI的演算法能夠高效處理圖像數據資料,提供準確的陸地測繪資訊、氣候監測資訊。在太空碎片處理方面,AI技術可以分析衛星軌道與碎片的分佈狀況,預測碎片軌跡與衝撞風險,並提供碎片清除策略,以及協助規劃與執行衛星壽命終止(End-of-life, EOL)措施。AI技術也可以應用於衛星光學系統中的儀器校準,並依據環境條件變化,自動調整光學特性,幫助實現衛星執行任務,提高任務效率,獲得最佳成果。在太空輻射監控方面,AI技術可以提高數據處理與分析的效率、準確性,亦有助於評估輻射風險,確保太空任務的安全、順利。在衛星遙測方面,AI技術可以幫忙辨識地表特徵、分類地物類型、監測環境變化、預測氣候趨勢,應用於地球科學研究、環境監測、自然災害預警、農業管理、城市規劃等多個領域。

 

 

(二)衛星網路管理
為了讓衛星系統能夠自主地運營與管理,衛星網路管理涉及多個面向,包含網路效能、網路資源分配、故障檢測與修復。在網路效能方面,藉由AI/ML技術,驅動網路管理工具,並運用先進的演算法與數據分析方法,動態調整訊號強度、訊框同步(Frame Synchronization)、路由協定(Routing Protocol)等參數,實現網路效能的最佳化。在網路資源分配方面,由於衛星網路中的頻寬(Bandwidth)、功率、頻譜等資源有限,需要被有效利用,藉由AI技術,可依據即時網路狀況、用戶需求、訊號品質要求,動態分配網路資源,實現更高效的網路資源利用。在故障檢測與修復方面,由於衛星網路容易出現連接失效(Link Failure)、硬體故障或通訊干擾的問題,藉由AI技術,可以主動辨識網路故障並啟動糾正措施,自行恢復網路功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用戶影響。除了上述功能之外,AI系統還能即時檢測網路威脅,透過數據資料的分析,辨識危險模式,避免衛星網路遭受攻擊,維護通訊服務的安全性。

(三)衛星效能管理
衛星效能管理用於監控各種衛星次系統的狀態與性能,包含電源、通訊系統、推進系統的異常檢測情況與故障預測。AI驅動的性能監測系統,藉由ML技術即時分析遙測數據,快速辨識與糾正潛在的系統異常;並利用支持向量機(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或神經網路(Neural Network, NN)等監督學習算法,在歷史遙測數據集上進行訓練,區分系統的「正常」和「異常」狀態,及早檢測導致系統故障、異常狀況之發生;以及利用時間序列分析(Time Series Analysis)和預測建模(Predictive Modeling)技術,在系統故障發生前,提供預測性維護功能、預測未來的系統狀態。此外,也能在自主決策系統中使用強化學習演算法(Reinforcement Learning Algorithm),讓衛星在不同的環境狀態下,能採取最佳的行動指令。

(四)姿態與軌道控制系統(Altitude and Orbital Control System, AOCS)
姿態與軌道控制系統(AOCS)對於太空飛行器的性能極為重要,其依據太空任務的複雜性、太空中操作的限制性,將方向(姿態)與軌跡(軌道)保持在所需參數內。AI技術可以提供該系統自主控制的能力、增進操作效率。星象追蹤儀(Star Tracker)用於確定衛星姿態的精確度,使用AI技術中的卷積神經網路(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開發能夠快速且準確識別星圖的辨識系統。過去太空飛行器的迷失演算法,既複雜又緩慢,藉由AI/ML技術,不僅能提高運算速度,還能尋找數據模式(Data Modeling)及其相關性,減少太空迷失情況的發生。另外,藉由AI/ML技術,能依據即時遙測之動態數據來調整推力,將衛星推進系統性能達到最佳化,進而減少推進劑的使用量,延長衛星的使用壽命。此外,藉由AI/ML技術,也能依據飛行器與其他物體的相對位置,評估潛在的碰撞風險,避免執行動態任務遭受碰撞,增加飛行器運作的安全性。

(五)衛星數據處理
AI技術在衛星數據處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能夠自動化地處理、清理、分析大量數據,協助使用者從大量數據中,獲取有價值、有意義且可操作的資訊,以利後續制定相應的策略或採取有效的行動。將衛星數據應用於科學研究、環境監測、天氣預測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為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發揮著關鍵作用。

(六)外太空(Deep Space)任務
大多數地球軌道以外的探索任務,面臨著艱難且長期的挑戰,常常出現許多無法避免的限制,像是目標飛行器與系統之間的通訊無法連接,因此,任務從規劃到執行的各個階段,都需要AI技術的協助。開發人員將AI技術用於外太空探索的自動化流程,在無需手動輸入的狀況下,各個系統能夠自動地檢測、預測、解決異常情況。目前為外太空任務的初始階段,主要集中在月球探測,後續將朝向更遠的目標,像是火星或小行星,因此,AI技術的開發需求將持續存在,以支持外太空任務之運作。

 

三、結語

太空產業的開發與運作成本高,限制了太空領域的發展因此,需要持續投入資源、開發AI/ML技術,以降低先進軟硬體設備、演算法與系統升級的成本。太空產業所獲得的數據資料,涉及國家安全、知識產權、個人隱私等重要訊息,因此,需要開發強大的數據加密、防駭機制及安全存儲方案,並訂定相關數據保護法規與標準。未來,若克服上述挑戰,在太空任務中充分發揮AI/ML技術的潛力,將推動太空產業之發展。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