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報導

首頁> 焦點報導清單> IEA2023年更新全球淨零路徑圖

IEA2023年更新全球淨零路徑圖

古慧雯/ 發布日期:2023/11/15/ 瀏覽次數:600

氣候變遷的影響日益頻繁和嚴重,也是截至2023年8月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雖然近兩年Covid-19、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的能源與經濟危機,促使全球能源部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於2022年達到370億噸較疫情前增加1%。儘管近年來各國在潔淨能源技術的投資與部署取得了一些進展,尤其在太陽能及電動車方面,但各國對於2030年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承諾仍然不足以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因此,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基於潔淨能源技術發展、全球市場和政策現況,更新2017年發布的淨零路徑圖,以加速實現1.5 °C目標。

一、淨零轉型現況
根據「巴黎協定」,截至2023年7月,全球已有168個國家遞交國家自主貢獻(NDC) ,承諾並制定氣候目標。經過各國不斷地朝淨零排放目標努力下,近90%的國家已重新修訂NDC,預計至2030年的目標排放量可再減少5億噸二氧化碳,先進經濟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將再減少20%。
除淨零排放的政策承諾外,自2015年以來,各國亦加速大規模佈署潔淨能源技術。例如,2015年至2022年間太陽能容量成長超過400%(約新增1 TW);電動車銷量增長近2000%(超過2500萬輛);住宅熱泵銷量增長225%(約600 GW);定置型電池儲能容量增加了2500%(約45 GW)。其他新興技術,如碳捕獲利用和儲存、液體生物燃料、電解產氫或氫能煉鋼技術,則在近兩年(2021~2022年)迅速發展。

(一)擴大供應鏈需求
伴隨潔淨能源技術的需求擴大,五大關鍵技術(太陽能、風力發電、電池、電解槽和熱泵)自2010年以來已成長近3倍,2022年電池年成長率達72%、太陽能年成長率達39%、電解槽年成長率達26%、熱泵年成長率達13%。然而,Covid-19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導致供應鏈中斷的危機,促使各國意識到供應鏈集中所帶來的風險,紛紛推出策略以建立更多元化和有彈性的潔淨技術供應鏈,從而增強安全保障。例如,美國通過IRA提供的獎勵,大幅度推動了電池生產設施的項目發展;印度推出供應鏈激勵(PLI)計畫,包括提供第二階段的高效太陽能模組近24億美元的資金,及25億美元於先進化學電池儲能計畫;歐盟則宣布「淨零產業法」(NZIA)以加強歐盟潔淨技術製造;日本則透過GX綠色轉型計畫,提供18億美元補助電池製造;韓國提供50億美元推動國內電池製造。
此外,潔淨能源技術及所需的基礎設施皆耗費大量的礦產資源,如鋰、鈷、鎳和銅,用於製造風力渦輪機、電動車電池等設施。為了確保可持續的供應,各國在過去十年中已大幅增加礦產的開採和加工能力;太陽能、風力發電、熱泵和電池等技術的總成本降低近80%;電池的能量密度增加了一倍,使電動車延長行駛里程,並減少每度電的鋰用量約30%;太陽能效率從2010年的14%提高到2022年的21%,減少60%多晶矽的用量及80%的銀。

(二)創新潔淨能源技術
儘管疫情和經濟危機,公私部門仍持續增加能源研發方面的投資。2022年,各國政府投資近440億美元於能源研發,其中超過80%專門用於潔淨能源,全球上市公司也投資超過1,300億美元,全球低排放能源技術相關的全球專利數量也一直穩步成長,尤其在電動車、電池、氫能、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領域顯著成長,反應全球對永續能源發展的重視和承諾。

以下簡述潔淨能源技術的創新案例:
1. 發電應用:安全、高效的商業規模小型模組化核反應爐、浮動式離岸風力發電,及高效(效率近30%)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2. 低排放氫供應:固態氧化物電解槽的商業規模示範。
3. 道路運輸:擴大鈉離子電池應用於電動車的規模。
4. 重工業:擴大水泥生產中的碳捕獲規模(年捕獲100萬噸二氧化碳);實現工業規模的100%電解氫直接還原鐵生產;實現小規模無碳鋁應用於消費產品。
5. 關鍵礦物:商業規模化生物溶出(bioleaching)技術,以回收電子廢棄物的金屬;商業化示範從地熱鹽水中直接提取鋰的技術。
6. 直接空氣捕獲:擴大直接空氣捕獲和封存的示範項目,並預計至2030年從年捕獲4千噸二氧化碳擴大至36千噸。
7. 空運:預計2030年前營運可載運30名乘客的區域性電動飛機的商業航班;示範垂直起降電動飛機原型;開發氫能動力飛機,並預計2030年後正式運營。
8. 航運:化工廠開始將生物氣體轉換為低排放生物液化天然氣,以替代傳統重質燃油;預計到2025年實現船用兩衝程氨引擎的商業化;2023年首次交付大型甲醇動力貨櫃船;挪威和美國開始運營小型氫燃料電池渡輪。

二、實現淨零排放新路徑
IEA評估自2021年以來各國在實現2050年淨零目標的部署與進展,重新預估2030年及2050年的淨零情境,在2023年版的淨零路徑圖中,針對各項技術及終端應用產業提出新的里程碑:

(一)能源供應
1. 低碳電力:到2030年,太陽能和風能帶動再生能源容量將成長兩倍,使低碳電力在發電結構占比從39%增加到71%,並在2050年達到100%。

2. 未減排的化石燃料:到2030年,來自未被減排的化石燃料的電力輸出將減少40%,直至2050年逐漸淘汰,或進行碳捕獲利用儲存(Carbon Capture Utilisation and Storage, CCUS)改造。

(二)終端應用
1. 道路運輸:透過增加電氣化和生物燃料替代,在2030年前實現道路運輸的碳中和。至2050年,電力將占道路運輸能源消耗的四分之三。

2. 航運和空運:生物能源、氫能和氫基燃料的使用將從目前不足1%增長到2030年的近15%,並在2050年達到80%。

3. 鋼鐵和鋁:目前氫能、CCUS和直接電氣化在鋼鐵和鋁業的進展有限,預估未來主要關鍵策略在於增加廢鋼回收和大規模部署創新技術。

4. 水泥:目前的關鍵策略在於提高原料和能源效率,以及採用低碳燃料。實現深度減排需要大規模部署創新技術,如替代原料和CCUS製成的水泥。

5. 初級化學品:增加塑料回收和提高化學肥料使用效率,以有效抑制對初級化學品的需求和相應的生產能耗,預估未來氫能、CCUS和直接電氣化將是實現初級化學品減排的關鍵技術。

6. 室內供暖:透過零碳建築能源規範和高能效設備,以促使建築物的室內供暖能耗到2050年減少近70%。

7. 室內製冷:優化建築設計、行為改變和更高能效設備,以抑制室內製冷能耗增長。

(三)創新潔淨能源技術
1. 節能和行為改變:提高能源效率、行為改變和燃料轉換是在2030年降低能源強度(energy intensity)一倍以上的關鍵。

2. 氫:需以更積極的政策行動來因應來自重工業、運輸業和氫基燃料對低碳氫的需求,並刺激對製造項目的投資。

3. 碳捕獲、利用和封存:需縮短碳捕獲、利用和封存相關項目的前期規劃時間,以確保實現2030年的NZE (Net Zero Emissions)情境。

4. 生物能源:先進生物燃料可直接替代化石燃料,且先進生物能源轉換技術成熟,因此預估2050年生物能源的需求量倍增。

三、加速實現2050淨零情境的關鍵策略
要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2030年是達成目標與否的關鍵。在2030年前要達到深度減碳,除須提高再生能源裝置容量以因應電氣化的需求,以及改善設備能源效率外,還需大幅降低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特別是甲烷)(圖一)。因此,IEA建議要實現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需強化以下關鍵策略:

(一)2030年前深度減碳策略
1. 再生能源裝置容量成長三倍:至2030年再生能源的發電占比須由2022年的30%提高至60%,其中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占比將由12%增加至40%。為實現此目標,各國須採取更強力的政策措施以加強再生能源部署,包含強化風力發電製造能力;對於成熟市場需簡化核可及土地徵收程序;對於新興市場需提高融資激勵以降低投資成本。同時,再生能源迅速擴張下,各國也需提高電力系統的靈活性,如短期調度可利用電池等儲能技術;長期調度可運用低碳發電廠(如核能、水力發電、電解槽、儲氫)。此外,輸配電網也需進行現代化更新及擴建,以需求響應管理或是區域間調度的模式,達到穩定電力的目的。

2.能源強度改善率成長兩倍:至2030年能源強度年均改善率將達4.1%,為2022年的兩倍。為實現此目標,需透過電氣化、再生能源、潔淨烹飪燃料的普及,促進高效燃料的使用,並提高設備的能源效率標準及行為改變的影響,以降低能源需求的成長。

3. 加速電氣化:至2030年約有1/5的溫室氣體減排量來自電氣化的轉變。為實現此目標,各國需再加速交通運輸、建築、工業等領域的電氣化普及速度。例如,交通運輸領域需再加速重型車輛(如卡車和公車)電氣化,將電動公車的銷售占比由2022年的4%提升至2030年的50%,電動卡車的銷售占比由2022年的1%提升至2030年的33%;建築領域電氣化的比例將從2022年的35%增加至2030年的50%,主要為財政激勵熱泵的普及,但仍可拓展服務市場(如熱能服務)、提升建築能效/潔淨熱能標準,或是調整稅收結構來加速普及速率;工業領域至2030年的電力需求將成長38%,成本為主要的電氣化發展障礙,有賴各種形式的政策措施(如補助或融資)促進初期電氣化技術的發展。

4. 實施減少甲烷排放措施:至2030年需減少超過75%的甲烷排放。為實現此目標,需加速實施減排措施及發展相關技術,如禁止燃燒非緊急火把、持續洩漏檢測和修復計畫等措施。

(二)2030年後減碳關鍵技術的前期規劃策略
1.增進碳捕獲與封存能力:至2030年需捕獲每年10億噸二氧化碳,目前投資項目僅達目標的40%。為實現此目標,新興市場和開發中國家需從2023年至2026年開始規劃碳捕獲和儲存能力,並進一步制定法律、監管框架及提供激勵措施,以加速CCUS發展。

2.促進低碳氫生產:氫氣需求至2022年已達9500萬噸,仍在持續攀升。新應用(如電力生產及儲能、低碳氫燃料、鋼鐵生產)目前尚在初期發展階段,但未來將占2030年低碳氫需求的3/4以上。為實現此目標,各國須加速低碳氫的製造能力、生產能力、基礎設施和終端應用等發展,新興市場及發展中國家則需擴大對低碳氫的投資。

3.擴大先進生物原料產能:在總能源供應占比將由2022年6%增加至2030年13%,其中先進生物原料(非糧食原料)供應達40%。新興市場及發展中國家在運輸、住宅、工業和電力領域的生物能源需求將迅速成長,尤其運輸領域的液態生物能源需求至2030年將超過10%。為實現此目標,需要更多元的先進生物原料供應管道,以及強化法規、財政激勵和技術標準的支持。

4.擴張及開發潔淨能源基礎設施:隨著可變的再生能源在電力結構中的占比快速成長、潔淨氫能的需求增加,以及CCUS的部署,相關基礎建設如新建輸配電線路、電網數位化及智慧化、氫氣運輸管道及載具、碳儲存場址及輸送管道,成為潔淨能源技術擴張的關鍵。此外,各國須縮短大型潔淨能源基礎設施的規劃和核可程序(通常需要三到八年),包含對於電力線路和管道需要多個監管機構核可、跨區協調土地和其他利害關係人的參與及溝通。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