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報導

首頁> 焦點報導清單> 生成式人工智慧專利趨勢(二) –在數據模態與應用領域之觀察

生成式人工智慧專利趨勢(二) –在數據模態與應用領域之觀察

莊純琪、薛孝亭/ 發布日期:2025/01/03/ 瀏覽次數:252

一、前言
2024年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 (WIPO) 發布了生成式人工智慧專利情勢報告(Patent Landscape Report on Generative AI),深入探討2014至2023年間生成式AI的專利發展趨勢。報告內容涵蓋了GenAI關鍵技術的發展動態、核心研究機構的專利活動,以及領先科技業者的布局。本文將根據此報告,聚焦於GenAI數據模態與應用範疇,深入探討其重要趨勢。

二、GenAI專利趨勢-依模態類型區分
GenAI模態指的是AI模型輸入、處理或輸出的數據類型,涵蓋圖像、影片、文本、語音/聲音/音樂、分子/基因/蛋白質、3D模型/圖像、程式碼/軟體等類型。近年來,各種GenAI模態的專利申請呈現出不同的成長趨勢,反應出技術焦點的轉移和市場需求的演變。

(一) 圖像/影片專利佔據主導地位,分子/基因/蛋白質專利近五年成長最為顯著
在所有GenAI模態中,圖像/影片類別的專利家族數量最為顯著(詳見圖一)。2014至2023年間,此類專利家族累計接近18,000項,突顯了視覺內容生成技術在GenAI領域的核心。其次是文本處理及語音/聲音/音樂模態,兩者同期累計專利家族數量均達到將近13,500項。相較之下,3D圖像、分子/基因/蛋白質及程式碼/軟體模態的專利家族數量則相對較少。

在成長率方面,基於圖像/影片和分子/基因/蛋白質數據的GenAI專利家族成長最為迅速,2018至2023年間的年均增長率皆超過60%,顯示具備處理這類數據的GenAI技術為近年來的重點發展方向。


(二) 中國企業在各模態專利皆居於全球領先地位,企業與研究機構關注重點呈現差異
中國騰訊、平安保險和百度各模態之專利中皆位居於全球領先,主要聚焦於圖像/影片、文本和語音數據處理。其他代表性公司包括美國IBM,其專利集中於文本處理;韓國三星則專注於圖像/影片及語音處理;歐洲的西門子則主要著重於圖像/影片數據的GenAI專利。

在研究機構方面,中國科學院在多數模態中領先,特別是在圖像/影片數據領域,而清華大學和浙江大學則分別在3D圖像和軟體/程式碼模態中占據優勢。另外,大多數研究機構在文本和語音數據的GenAI專利數量上相對較低,與企業關注的GenAI模態重點有所不同,例外情況包括韓國與日本的部分研究機構(如韓國國家科學技術研究會、東京大學),在語音和文本模態的專利申請方面表現突出。


三、GenAI專利趨勢-依應用領域區分
生成式人工智慧(GenAI)正逐漸滲透各產業,推動產品、服務和流程的創新發展,預計將大幅提升內容創作效率和生產力,並重塑各個應用領域的產業生態。以下將從GenAI專利的應用領域切入,探討其在不同領域的發展趨勢。

(一) 軟體應用類別專利領先,部分應用領域近三年成長加速
在GenAI專利中,軟體應用類別的專利數量最多,2014至2023年間累計約有30,000項(詳見圖二)。此應用類別包括:作為聊天機器人、搜索引擎等終端用途,以及在程式設計、軟體開發與驗證方面的輔助應用。

專利數量依序位居其後的領域依序為:生命科學(5,346項)、文件管理與出版(4,976項)、商業解決方案(4,801項)、工業製造(2,522項)與運輸(2,267項)等領域。在生命科學領域,GenAI可用於篩選和設計新藥,加速藥物開發進程並促進個人化醫療的實現;在文件管理與出版領域,GenAI 能自動化處理任務,節省時間與成本,同時能建立客製化的行銷資料;在商業應用中,GenAI 被廣泛用於客戶服務聊天機器人、零售輔助系統;在工業與製造領域,GenAI可用以產品設計優化及數位孿生(Digital Twin)設計;於運輸領域,GenAI 能在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發展與優化公共交通系統中發揮關鍵作用。

自2014年以來,所有GenAI應用領域的專利均呈顯著增長,但近三年來產生了不同的發展趨勢。農業、能源管理、生命科學、安全等領域成長尤為顯著,相較之下,電信、軍事、藝術人文等領域的專利活動則趨於停滯或略有下降。

(二) 各科技業者除軟體應用外,專注特定應用領域的專利布局
在各應用領域中,軟體應用是各科技業者普遍關注的重點。然而,除了軟體應用,各家企業也積極在特定應用領域布局專利。騰訊在多項應用領域之專利數量皆居於領先地位,尤其著重於文件管理與出版和娛樂等領域;平安保險集團則專注於生物醫學、商業解決方案和銀行金融,且專利數量在前述領域上領先其他業者;百度在文件管理與出版、物理科學與工程方面具備優勢;IBM在生物醫學和文件管理領域擁有強大基礎;三星聚焦於電信和個人設備;微軟則積極投資於文件管理、商業解決方案和個人設備等領域。綜觀上述,各企業依據自身核心業務與發展策略,在不同應用範疇進行差異化的專利佈局,形塑出各具特色的產業競爭格局。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