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報導

首頁> 焦點報導清單> 全球農用設備租賃市場動態:驅動力、限制、機會與挑戰

全球農用設備租賃市場動態:驅動力、限制、機會與挑戰

陳芝云、葉采青/ 發布日期:2020/08/20/ 瀏覽次數:189

人口成長促進食品和農產品需求上升,尤其開發中國家為達成其農產品目標產值,農用設備需求也持續成長,而農場提高機械化程度可減少傳統農業所需耗損的人力資源和時間,並且增加土地總生產量。採用現代化農業設備可以獲取更高產量,而利用農用設配租賃的優點是可以如期採收農作物,且無需投入大量資金於機械採購,因而促進農用設備租賃市場的發展潛力。

Markets and Markets預測農用設備租賃市場的價值為468億美元(2020年),至2025年的複合年均增長率為7.3%,估計市場價值高達664億美元(圖一)。本文根據Markets and Markets的研究,介紹該市場的市場動態,包含驅動因素、發展機會、發展限制與挑戰。

一、驅動因素

(一) 發展中國家的技術型勞動力缺乏與機械化程度增加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使得人們能獲取更高的高收入、更好的教育和工作機會,並遷移都市地區生活,導致農業勞動人口比例下降。根據美國《公平勞動標準法》,2017年每小時最低工資為7.25美元,相比2007年6月增加40.8%,導致農業勞動力短缺和人力成本提高。
北美與歐洲地區由於耕地面積大,農場機械化程度和高馬力設備採用率高,為農用設備租賃產業的主要市場 (圖一),在美國、德國、加拿大和法國等國家,農場機械化率接近90-95%,中國、印度和印尼的機械化比率則較低,然而在各政府的推廣與支持下,預期未來幾年將顯著成長。例如,2019年8月後印度政府在全國建立3萬8千間租賃中心 (Custom Hiring Centers, CHCs),每年可提供25萬項農用設備讓農民能以彈性的租期租用。
(二) 高生產力與操作效率的需求增加與農用設備昂貴
使用租用機械可提高生產力和減少執行時間進而提升整體業務盈利。由於全球農業勞動力缺乏 (圖二右)和勞工工資增長,以及農業設備的成本高昂,促使農民依自身需求選擇租用主要的農業設備,因而提升租賃服務的需求。
農業設備經常配置各式科技技術,比如無線通訊ZigBee、Wi-Fi、感應器、變異率技術 (variable rate technology, VRT)  和雲端運算,提供即時田間資料,協助田地規劃、資材採購、庫存控制、耕作和採收,小農得以在更短時間內有效率地生產更多品種的作物。
(三) 可耕地減少
農業面積分為三類:可耕地 (佔全球農業面積28%)、永久性作物 (3%) 和永久性草地和牧場 (69%)。然而,由於氣候變化和土地退化,還有工業化和都市化問題,導致農用可耕地急遽減少。人均耕地面積從1950年的0.52公頃/人,預估2020年將降至0.21公頃(圖二左)。為滿足快速成長的人口需求,可耕地減少問題須透過機械化填補缺口。

二、發展限制: 對新興科技認知水平低

農民不了解如何使用先進農用設備以及租賃服務所帶來的成本效益,加上沒有足夠收入支持租用高科技的農業設備,且以農業為主要收入來源者佔印度及中國50%以上的人口,因此農民不願意承擔生產方面的風險。因此,農業設備租賃市場的成長仰賴農民改變觀念,接受農業設備租賃服務中的技術、知識與價值。

 

三、發展機會

(一) 快速的經濟崛起
人口、收入和中產階級的增加推動該地區對糧食和農業資源需求成長,導致農民大量採用先進的農業技術設備以提升產量。因此,各國政府也著重於農用設備的補貼與支持,並透過各種應用平台為小農提供農用設備租賃服務。例如,印度農業和農民福利部發布兩個農用設備租賃應用程式,使農民能彈性的選擇與租用農業機械。
(二) 農業機械新技術的興起
農場設備租賃公司提供的高科技先進農具,並使用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慧技術,將收集到的即時天氣資料、土壤狀況、作物特徵以及其他數據,結合歷史資料並顯示於數位平台,所得訊息幫助農民做出決策,預測產量以及優先種植高產的作物。印度的新創公司採用共享經濟模式Farming as a Service,使農民可以根據自身需求租用農業機械;農業技術解決方案公司Oxen Farm Solutions使用感應器與物聯網蒐集資訊,生成機械性能相關的重要數據,並使用衛星圖像和大數據分析作物健康、時程和收穫狀況。

 

四、挑戰:開發中國家缺乏相關安全法規

歐洲和北美等地區已實施各種法規提高農用機具使用的安全性,例如:歐洲委員會強制要求超過60 公里/小時速度的曳引機使用防鎖死煞車系統 (Anti-lock Braking System, ABS),以減少道路事故。而開發中國家嚴重缺乏租賃重型農用設備的相關安全法規,可能使撞擊致死率上升。

 

五、結語

台灣農業與世界趨勢相似,同樣面臨技術型勞動力缺乏、可耕地減少等挑戰,加上高生產效率的需求提升以及農業機械新技術的興起,機械化程度不斷增加。自2018年起農糧署建置「農業機械耕作服務系統」平台,並輔導14個縣市成立機耕協會,以共享經濟的方式鼓勵代耕服務,提高農民私有農機的使用率。目前可租賃的農用設備多以代替人力操作的省工機具為主,在農業新技術的發展與全球智慧農業的浪潮下,將會有越來越多應用AI、ICT、IoT與打數據等的智慧農機或農業問題解決方案。這些智慧化設備通常成本較高,且須要有相應的專家系統與決策系統支持,由於台灣農業以小農為主,難以達成規模化,因此以租賃的形式降低農作投資成本,且有助於作物資訊的蒐集,以建立更完整、更在地的農業問題解決方案,目前農業租賃市場正在起步,若在政府支持與智慧農業成熟下,可能邁向更專業化與規模化經營。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