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報導

首頁> 焦點報導清單> 新世代傷口護理創新技術

新世代傷口護理創新技術

楊易軒、洪立萍/ 發布日期:2021/10/21/ 瀏覽次數:114

一、前言

傷口有多種起因,可分為如擦傷、挫傷、割傷、撕裂傷等等造成的急性傷口、因糖尿病潰瘍、壓瘡、靜脈/血管潰瘍等等造成的慢性傷口、以及手術傷口等。根據統計,每年約有1720萬次傷口就診,包含了門診和住院手術,而其中慢性傷口在傷口護理領域占了最大的部分。在已發展國家,近2.25%的人口有慢性傷口護理需求,而其中糖尿病足潰瘍是常見的慢性傷口,全球的發病率為6.3%。有鑑於全球人口高齡化以及慢性傷口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提升,傷口護理市場需求預期將持續增加。
目前對於傷口護理的市場需求是在於能夠及早發現和預防傷口發生或復發,如果可以在傷口出現在皮膚表面前進行檢測和評估,則可以減少治療費用和患者的不適感。目前,已有可使用手機進行傷口攝影,以準確量測傷口,但進一步以影像檢測濕度或滲出物的功能則尚未整合完成。而下一代傷口護理解決方案將會朝向如:結合人工智慧的解決方案、3D 生物列印、整合其他多種數位解決方案等。另一方面,隨著傷口護理服務正在迅速轉向居家護理,能夠在最少醫療資源下使用的解決方案和設備的需求將會增加。

 

二、Covid-19帶動傷口護理之創新

慢性傷口的患者年齡通常較大,且多數行動不方便病患有多種併發症,而COVID-19流行期間的封鎖和隔離限制,降低了傷口治療和就診的頻率,許多老年患者也因害怕染疫而推遲或避免去看醫生,最終將傷口護理歸類為非必要服務。然而,缺乏傷口護理和更換敷料將使傷口更加惡化。同時,許多的傷口護理臨床醫生也必須為COVID-19患者和重症提供護理,缺乏醫生和病床也是疫情下所面臨之難題。以上所述之種種因素影響,間接地促進了傷口護理的轉型。以下為新型態之傷口護理服務:

(一) 用於傷口護理的家庭醫院(Hospital-at-Home, HaH)
為了減低患者外出所造成之染疫風險,美國醫療保險和補助服務中心提倡在家中提供醫療服務,疫情期間傷口護理的主要目標是傷口管理,防止嚴重傷口併發症發生和住院治療之需求。提供如傷口護理包、壓迫繃帶等物資給較輕微或是可自行管理的傷口患者,使其能更全面地進行自我護理並減少面對面的醫生問診次數。另外,透過物聯網、智慧裝置、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能夠增加遠距患者監測的能力,協助預防潰瘍和相關併發症的發生。

(二) 傷口護理中的遠距會診(Teleconsultation)
是否能夠提供遠距會診須取決於傷口類型,通常只有比較低風險傷口可以透過遠距會診。護理人員透過攝影鏡頭檢視傷口周圍狀況,包括是否腫脹、患者是否感到觸痛等,並進一步進行分類,若屬低風險傷口,護理人員將會指導患者自行進行護理,亦也開立線上處方供患者於附近藥局領取藥品,若屬高風險傷口,護理人員會聯繫醫療院所進行緊急處理。在Covid-19 疫情期間,美國診所以照片和影像通訊提供專業的遠距會診傷口護理案例已顯著地增加。

(三) 共享護理服務(Shared Care)
此次疫情亦促進了共享護理的興起,其目的是讓患者承擔護理自己傷口的責任,從而減少去護理站的次數。此概念需要患者或家庭成員都接受過參與共享護理的培訓,並且僅在患者危急時才須尋求專業護士的幫助。Mölnlycke Health Care是一家提供傷口護理解決方案的公司,其推出了一個患者資源中心,收集了一系列針對患者、護理程序的影片和指南,讓患者可以在家中自我護理傷口,該服務已於疫情期間受到廣泛地使用。

 

三、新世代傷口護理技術

    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變革性的次世代醫療照護方案的出現,圖一列舉幾項新穎的傷口護理技術,其詳細的應用場景以及其他技術案例說明如下:

 

 

(一) 個人化傷口護理
源自於丹麥的生技公司Reapplix,其核心技術為高階生物敷料(Biological Dressing )。該公司開發一款名為3C Patch (3CP) 的貼片,是一種自體細胞的傷口貼片。產品操作流程為:首先蒐集患者的血液,放入3CP離心機,等待20分鐘後即完成貼片製作,並可直接使用在患者之傷口上。該產品屬於運用活體細胞進行之自體細胞療法,可由定點照護(Point-of-Care)裝置即時為患者提供服務。

(二) 具生物相容性的自組性屏障技術(Bio-compatible Self-assembling Barrier Technology)
AC5-G是美國生技公司ARCH Therapeutics正在開發階段中的產品。其技術核心為使用如肽(Peptides)等可在帶電環境中自行形成奈米纖維結構之物質,作為液體移動的屏障,阻擋血液流動,以利傷口癒合。該技術可用於內視鏡切除手術,或其他消化道黏膜相關的出血控制。即使在使用抗血栓藥物的情形下,AC5-G的止血效用還是可以發揮。另外,其與細胞外基質類似的結構網絡也有助於組織之快速修復和細胞再生。

(三) 血紅蛋白(Haemoglobin)的連續監控技術
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與樟宜綜合醫院共同開發了一種可連續即時監測手術傷口出血狀況的感測器BWATCH,將BWATCH感測器安裝在患者的繃帶上,其能夠準確地區分血液與其他如汗等之體液,在傷口滲出血液時會響起警報,通知護士檢查傷口,避免失血過多的情形發生。

(四) 冷凍保存的人體皮膚
    美國再生醫學公司LifeNet Health開發的ReadiGraft CryoSkin是一種冷凍保存的人類皮膚,該產品係由角質細胞和冷凍纖維母細胞組成,並且在其表皮和真皮層中有完整的細胞外基質 (Extracellular Matrix, ECM)。其使用方式為將冷凍保存的人體皮膚置於外傷性燒傷處,可以作為當生物敷料並提供美容重建的機會。

(五) 去細胞真皮基質(Acellular Dermal Matrix, ADM)
DeCell Technologies的DermGEN產品是採用其公司最新獲得專利的prECM去細胞技術開發而成,其過程為收集並處理捐贈的人類皮膚,去除當中具免疫原性的蛋白質,並保留皮膚的天然成分和結構,當使用時可以允許患者使用自己的皮膚透過組織再生來治癒傷口。

(六)  以3D生物列印製造具生物活性之貼片
目前3D生物列印皮膚替代物仍處於研究階段,其目的是能夠透過天然或合成的材料搭配生物細胞作為生物墨水(Bio-inks),並由3D生物列印準確的開發出皮膚結構。生物墨水的細胞來源可以為角質細胞、纖維母細胞、幹細胞,這些可以用來生產出人工多層或是單層的細胞結構。目前用於傷口癒合的3D生物列印仍是生物製造發展的重點領域。

 

四、具潛力之傷口護理發展方向

Frost & Sullivan 依據市場需求與目前技術開發進程推測未來幾年具潛力之傷口護理發展重點項目,其中包含:運用人工智慧預防慢性傷口發生或復發,藉由感測是否受細菌感染、蛋白酶和滲出液的量等精準量測傷口,協助臨床護理;開發具有感測器的智慧繃帶,即時監控傷口癒合情形,並自動給予適當的藥物治療,提供了個人化醫療的護理服務;開發以幾丁聚醣(Chitosan)為材料之傷口護理產品,幫助用來吸收體液、血液、對傷口施加壓力、滋潤傷口、加速傷口癒合;整合照護IoT技術之遠距醫療和居家醫療傷口護理等等。綜整上述,未來傷口護理將邁向以整合醫療、資通訊設備、先進生物材料等技術,達成提供患者更正確、快速、便捷的診斷與治療之目的。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