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報導

首頁> 焦點報導清單> 聯合國以自然環境為基礎之水資源開發解決方案

聯合國以自然環境為基礎之水資源開發解決方案

/ 發布日期:2018/07/09/ 瀏覽次數:50
全球有超過20億人口缺乏安全的飲用水,更有超過一倍的人口缺少安全的衛生設施。在人口快速成長的同時,預估在2050年時水資源之需求將成長三分之一,地球珍貴的水資源需要一個新的管理模式以因應此挑戰。聯合國全球水資源發展機構於2003年起,每年提出水資源之供需與衛生等相關議題的分析報告。
聯合國水資源發展機構回顧過去15年全球水資源發展況狀,並從一個生態系統的角度,與自然環境共存為基礎方式來倡導未來水資源管理發展方向。主要內容在描述如何與自然律動共舞,降低人為的干預,除了可增加自然資產存量外,亦可有效支援循環經濟發展,使社會、經濟與環境能同時邁向2030年之永續發展目標。

自然環境中,包含:森林、濕地、草地、土壤、作物區域、存在之生物等不同種類之生態環境元素,在水資源循環系統中皆擔任重要之控制、傳輸與處理的角色。其中,人為作物區域除了是水資源重要消費者外,在水回收與蒸發上亦對區域的降雨量產生影響。若能善加運用這些自然或半自然的環境元素,建立綠色基礎設施以進行水資源管理工作,應可獲得與既有水泥建物控制水資源之相同效果。

以自然為基礎之管理方案是一個整合性的生態服務。以水循環為基礎,考量不同環境元素之互動關係,輔以半人工之綠色基礎設施,除了可提升整體系統韌性外,亦可達成水資源管理之三個關鍵目標:

一、改善水資源供應
除了天然濕地、土地運用與伏流水管理等可增加水供給外,改善作物之灌溉系統、推廣輪作農法、提升用水之效率等,亦可節約水之用量。此外,人口聚集之都會區亦須推動綠色建築與建立用水評估等標準,以避免水資源之浪費。

二、加強水資源品質
若能妥善管理森林、濕地、草原、土壤及作物區之水資源循環,則經由沉積作用、雜質與污染物截取、回收水中營養成分等功能,將可有效提升水資源之品質。經由土壤之養分管理,可重建生態系統,降低肥料之使用與養份滲透至地下水之程度。

三、降低水患風險
除了增加水供應、降低水污染、河流泛流區之重建也可降低乾旱與洪災發生之風險。對都會區而言,此管理方式運用綠色基礎建設,亦可獲得同樣之水資源管理功效並可進一步降低水資源之浪費。

本研究倡導之水資源管理方式,不同於傳統以人造建物阻攔、疏導與人工處理之水資源管理。而是以整體水資源循環管理為目標,調節供應與需求之關係,並運用天然環境進行水資源之品質與風險管理。尤其是人口聚集之都會區,如能從廢水處理到都會區之綠色基礎建設包含不透水之表面重新植栽、綠化屋頂與多功能人造溼地(處理家庭廢水:基本內容包含水、碳、養分)等整體規劃,應可具體的增加水資源管理成效。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