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報導

首頁> 焦點報導清單> 在技術新時代致勝

在技術新時代致勝

/ 發布日期:2018/07/24/ 瀏覽次數:36
全球創業網絡(Global Entrepreneurship Network, GEN)與合作夥伴Startup Genome等共同合作撰擬「2018年全球新創生態體系報告」,GEN一直致力於建構全球創業生態系,目前已串聯170國,在80餘國成立獨立的分支機構,以期透過此平台能夠分享知識與洞見。連結度(Connectedness)攸關新創的成敗及生態系的效能,這個論點已經由Startup Genome實際驗證過,無論在全球或地方層次都成立,這是建構創業生態系的基礎,同時也是GEN的核心價值所在。因此本報告主要目的在於提供生態系的優、劣勢與落差的實證數據,以供決策者訂定行動方案來協助新創企業邁向成功。透過創新的方法學,蒐集全球超過一萬位創辦人的意見,評估23國的43個生態系統的成功因素,同時也進一步分析15個分項產業的技術創業所創造的經濟價值。

一、新創生態系統的現況與趨勢
2017年全球創投對新創的投資共1,400億美元,是近年來的高峰,在2015-2017年間創造出2.3兆美元的經濟價值,比2014-2016年間成長了25.6%。無論是在矽谷、倫敦或紐約的創業樞紐無不卯足全力押注在最熱門領域的最佳績效保持者。經由分析成功的新創企業來看全球的創業風向,現已進入網際網路的第三波數位革命,如Uber或Airbnb等,或是在技術上有突破性發展的高深技術新創公司,如分散式帳本、AI或生命科技等。

二、創業在各行業的消長
(一)成長最快:機器人、農業科技與新興食品、區塊鏈、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分析。
(二)衰退最多:廣告科技、遊戲電玩、數位媒體。
(三)成熟產業:生物技術、健康與生命科學、金融科技、網路安全、潔淨科技、教育技術。
(四)獲利產業:先進製造、人工智慧、農業科技與新食品。
(五)最熱門投資:生技與健康。

三、全球創業樞紐板塊移動
(一)美國矽谷生態系逐漸出現歐洲與亞洲的競爭者。
(二)主導地位產生變化,逐漸形成金融科技的聚落。
(三)東方的中國勢力崛起。
(四)中國在人工智慧、區塊鏈以及加密相關的專利申請數量已超越美國。

四、創業生態系統的評估
在創業生態系統的評估方面,或許很多人會好奇,芝加哥的創業生態系規模大小足足有斯德哥爾摩的3倍之多,為何產出不會更多。究其原因是斯德哥爾摩的創業生態系的國際連結度非常良好,能夠讓創新以及商業模式保持在全球知識最前沿的緣故。許多美國的新創之所以成功,主要受惠於本國市場,對外的連結相對不足,芝加哥創業家也不例外;但斯德哥爾摩的創業在一開始的產品就瞄準國際顧客,這樣的野心才能在很早期就快速滲透國際市場。

為減少過去生態系統研究與實務的落差,本報告也加入新創生態系生命周期模型,將新創分為活化、國際化擴建以及整合期,而對生態系的績效則以早期成功率、出場率以及獨角獸產出率來評估。在成功因素模型中區分在地系統及國際系統兩大區塊,在地系統的脈絡包括人才、資金、創辦人以及組織等在地連結,以新創產出評估其效能;國際系統主要以資源吸引力及新創經驗等國際連結,以國際市場觸及率作為效能評估,一旦企業出場後便可將資源回收重複利用,此時就是生態系統的價值所在。
好的生態系能夠讓新創企業快速成長、茁壯,最後上市或被併購出場,資源便可以再次回到生態系中作為新投入的資源。因此在生態系效能模型中的評估要項包括:新創與獨角獸出場率、新創企業估值、生態系價值(前兩者的總和)、新創產出以及成長指數。成功因素則區分為:創辦人(包括心態與野心、創業基因、新創策略與營業祕密)、人才(包括可及性、品質與成本)、資金(早期資本、早期投資及有經驗的創投公司)、新創的創業經驗、國際連結度、在地連結度、全球市場觸及率、組織與經濟衝擊,其中資金與創業經驗與生態系的績效最為息息相關。

在報告的全球生態系深度分析中,另以城市為單位,分別針對北美17個、歐洲及中東14個、亞太地區12個生態系進行行業強項介紹與比較。台灣台北亦擠身在分析之列,台北較優勢的行業是AI與大數據分析、先進製造與機器人、生物技術。以生態系統規模大小而言,我國並不差,只是國際市場觸及較差、國外客戶不足等。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