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用塑膠政策的永續發展藍圖
/ 發布日期:2018/07/24/ 瀏覽次數:182
全球每年消費1至5萬億個塑膠袋,約每分鐘1000萬個。最常在環境中發現的一次用塑膠包括:煙頭、飲料瓶、瓶蓋、包裝紙、食品袋、塑膠蓋、吸管和攪拌器、其他塑膠袋、及泡沫容器,這都來自拋棄式文化。人類需要重新思考塑膠的製造、使用和管理,透過政府監管、企業創新、個人行動,妥善應對塑膠廢棄物。為實現前述目標的思考,聯合國聚焦於政府、企業和個人遏制一次用塑膠消費的成就,並提供決策者相關的經驗。
大多數塑膠並不會生物降解,而是緩慢破碎成碎片狀的微塑膠。研究顯示由發泡聚苯乙烯(PS)塑膠製成的塑膠袋和容器需要幾千年才能分解,並會污染土壤和水。廢塑膠對環境造成衝擊,例如:因塑膠袋阻塞水道而加劇天災、堵塞下水道孳生病媒、廢塑膠阻塞生物呼吸道和胃、塑膠內有毒物質藉動物進入人類食物鏈等等。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若禁用塑膠袋規劃執行得當,可望有效避免塑膠的過度使用。但治本之道仍是政府改進廢棄物管理,及導入誘因機制以改變消費者、零售商和製造商行為,並推動塑膠設計和生產模式精進、資助替代材料研發、提高消費者意識、適當標示塑膠產品,以及仔細權衡可能的解決方案。
各國政府現已更加正視塑膠的污染規模,已有60多國以禁令和徵稅遏制廢一次用塑膠,塑膠袋和泡沫塑膠產品一直是主要焦點。禁用和徵稅的管制成效尚無定論,主因為缺乏相關資訊。約30%的已有數據國家,第一年塑膠袋消費大幅下降;其餘20%則幾乎不變。各國家主要問題多為:缺乏執法和可負擔的替代品。後者導致走私和塑膠袋黑市,或使用未列管的較厚塑膠袋。這會增加環境問題。
公私合夥和自願協議可能是禁用的良好替代方案,自願策略讓公民有時間改變消費模式,並為可負擔的環保替代品提供市場機會,例如可重複使用購物袋是由消費者選擇來改變消費習慣,並減少使用傳統塑膠袋。
鑒於遏止一次性塑料的各種行動和影響,聯合國環境署為各國政府提出一套十步驟的路線圖,以供各國參考:
一、針對最嚴重的一次用塑膠進行評估,以確定現況、成因及其影響。
二、考量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需依據該國的社會經濟狀況,衡量該國在解決具體問題方面的適當性。
三、評估初版措施對潛在社會、經濟和環境的正負效益。
四、爭取主要利益相關者(零售商、消費者、行業代表、地方政府、製造商、民間社會、環保團體、旅遊協會)的廣泛認同。
五、提高公眾對一次用塑膠造成危害的認識,並清楚解釋決策和懲罰性措施。
六、推廣替代品,並在禁令或徵稅生效前,評估替代品可用性。確保其市場的先決條件及經濟誘因,鼓勵採用較環保且適用的替代品。
七、藉由退稅或其他條件支持其轉型,提供塑膠產業誘因。
八、對一次用塑膠進行課稅,運用相關收入最大化公共利益,如支持環保計畫、推動當地回收、及創造就業機會。
九、確保明確的角色和責任分配,以有效落實決策。
十、如有必要,監控及調整所選措施,並公示進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