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報導

首頁> 焦點報導清單> 2018年中國大陸ICT技術成熟曲線

2018年中國大陸ICT技術成熟曲線

/ 發布日期:2018/07/31/ 瀏覽次數:35
中國的經濟、社會與政治正處於快速數位化的階段,中國政府亦正推動許多以成為IT大國為目標的政策,包含製造業從中國製造(Made by China)邁向中國創造(Innovated by Chin),並透過一帶一路延伸中國企業至亞洲其他區域與東歐。Gartner分析中國重要20種資通訊(ICT)技術的趨勢,強調建立自我創造能力的培養,特別是人工智慧、大數據、雲端與半導體,以及協助企業國際化的雲端服務與基礎設施。
報告內介紹具顛覆性效益的技術,即預計2-5年可能被產業廣為應用的技術,包含開發維運(DevOps)、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公有雲基礎設施即服務(Public Could IaaS)、新型態智慧城市架構(New-Type Smart City Framework)、數位金融服務(Digital Financial Services);需要5-10年才可能被主流產業廣為運用的技術則包含AIOps平台(AIOps platforms,指結合大數據、人工智慧、機器學習與其他技術來提供主動、個人化與動態分析,以協助所有IT運作功能)、對話式人工智慧平台(Conversational AI Platform)與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以及需要10年以上才可能實現的中國自駕車(Autonomous Vehicles)。
接續將介紹市場滲透率皆為5-20%的新型態智慧城市架構與數位金融服務,前者處於過度期望的高峰期(Peak of Inflated Expectations),後者則為泡沫化的底谷期(Trough of Disillusionment)。

一、 新型態智慧城市架構
定義與概況:中國的十三五計畫(2016年-2020年)所提出的新型態智慧城市架構是建立改善市民生活並鏈結市民、政府單位、企業與商業流程的虛擬或實體平台。新型態智慧城市是將中國智慧城市之發展帶往新階段的合作規劃、最適化與營運,而非僅著重於硬體。2018年已經有500個中國城市推出智慧城市開發計畫,不過從市民服務與參與角度來看,多數計畫仍剛進入成熟階段。

商業影響:新型態智慧城市架構將帶來更好的標準、更多跨政府機關合作,以及政府與民間的合作。此外,新型態智慧城市架構亦驅動更多私人單位的多元資助與商業模式,公私合營(PPP)模式將有助於減緩地方政府財務負擔。智慧城市具有可超越地方政府影響範圍的潛能,將遍及城市內各產業,例如零售、運輸、健康照護與教育等。

二、 數位金融服務
定義與概況:數位金融服務是利用數位技術提供金融服務予消費者與企業,包含支付、投資、貸款、借款、個人對個人網路借貸(P2P lending)與銀行業務。因為有相當多的參與者且服務提供廠商(如阿里巴巴與騰訊)的積極推動,促使中國數位金融發展迅速,特別是在數位支付、P2P網路借貸、投資與中小企業借貸。不過市場已漸漸從P2P網路借貸與數位支付的熱潮冷卻下來,並持續改善營運與流程以保持競爭力,但是相較於快速被接受的金融服務,詐欺偵測與風險管理這方面的技術則落後於全球市場。

商業影響:數位金融服務是金融機構改變產品設計、服務與顧客關係的數位轉型機會,企業需要打破單位間壁壘分明的情況,分享業務與顧客資訊,並縮短決策過程,以便快速採取行動與挑戰者競爭,但是最大的挑戰在於企業文化的改變,而非員工、技能、資金或技術的變更。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