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報導

首頁> 焦點報導清單> 重新思考2040年的安全議題

重新思考2040年的安全議題

蔡玉琬/ 發布日期:2018/09/07/ 瀏覽次數:105
RAND報告認為政治、科技、社會與人口統計趨勢將形塑未來數十年的安全性挑戰,並預見2040年全球與美國將面臨關鍵的安全性挑戰。該報告是彙整自2017年9月舉行的全球未來25年將面臨的連續(Continuities)與不連續(Discontinuities)趨勢發展與事件研討會,連續是指是持續性趨勢與預料中會發生的事件;不連續即所謂的黑天鵝,意指幾乎不可能會發生且從未考慮過的事件,但卻發生的情況,而其後果足以改變歷史,並使得既定趨勢呈現突發性改變甚至是消失。
報告介紹1910-2040年之間,每25年為一期的整體趨勢,2040年各領域面臨的安全性問題,包含可能的經濟轉型、人口結構與扶養問題、食物、天氣與氣候的不安全性、人類福祉的潛在變化,以及資訊安全性與隱私性,再模擬2040年的悲觀與樂觀情境,最後提出行動建議。此文將僅摘述2015-2040年的整體趨勢與最可能發生的趨勢與事件、資訊安全性與隱私性問題,以及報告結論與建議。

一、 2015-2040年的創造未來
(一) 2015-2040年這段期間與過去的差異在於更強大的觀察資料、分析與學習工具的發展。舉例來說,奈米顯微鏡超過了光學顯微鏡的極限,使得沒有物體會因為太過微小而無法觀察;智慧感測器顛覆了資料蒐集,大數據與演算法讓人類能跳脫出過去受限於資料限制的分析;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與機器學習則能克服部分的人腦侷限;生物遺傳學(biogenetics)能用於善意或惡意的方式改變個別或整體物種。
(二) 2015-2040年最可能發生的連續性趨勢與事件:全球許多地區的預期壽命將持續提高;極端氣候事件的頻率增加;先進技術持續快速進展。
(三) 2015-2040年最可能發生的不連續趨勢與事件:人工智慧可能大幅取代勞動力;先進基因編輯可能成為具破壞性的力量;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可能引發大規模的遷移;氣候、能源與人口統計的改變可能改變國際權力平衡(international power balance)。

二、 資訊安全性與隱私性問題
報告彙整研討會參與者關切科技使安全性產生變化的領域如下:
(一) 未察覺關鍵資料外洩:當駭客變得詭譎多變,將更能隱藏入侵行動,例如:2015年美國聯邦人事管理局(Office of Personnel Management)的資料外洩事件、俄羅斯干預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事件,以及2017年消費者信用報告業者Equifax遭駭客外洩超過1.4億筆用戶資料,顯示資料安全性的偵測、洩漏、大眾揭露與採用補救措施之間存在巨大缺口。
(二) 量子電腦將使現行資訊安全機制顯得過時:科技進步使未來電腦運算速度較現行電腦更為快速,將對脆弱度與加密技術產生威脅。
(三) 不安全性隨著資料品質持續提高:資訊過載已降低人類辨別品質好壞的認知能力,同時偽造資訊(如逼真的電腦仿造名人演講影片)的技術能力發展較補救假新聞更為快速。

三、 建議未來研究重點
(一) 為就業衝擊做好規劃: AI應用將造成大量的就業混亂,並對美國人民福祉造成威脅,政府應考量合適的積極政策以提早因應與避免數百萬人口因AI導致的失業問題,或是提供再培訓予嚴重受自動化影響的勞工,以及了解哪一類的中央與地方政策能刺激創業與創造就業需求。
(二) 管理人類遷徙: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造成的大量遷徙可能將是未來數十年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境內遷徙,此議題自Katrina與Sandy颶風之後便被提起,透過利用最先進的方式來計算成本與風險,以評估特定高風險區域的利弊,美國是否應提供誘因予居住或就業在此區域的民眾,以促使該區民眾遷徙至氣候變遷低風險地區。國際移民,可能因為大量移民導致全球政治產生變化,例如:因未控制大量歐洲移民的影響,是促使英國脫歐的其中一重要因素。
(三) 競爭國家高齡化:當美國主要對手(俄國與中國大陸)人口邁向老化,其中的安全性意義,更廣泛的說,當機器人在2040年執行許多工作與攻防,人口統計的分布是否重要。
(四) 不確定性中的確定因子:根據歷史資料分析與考量未來數十年潛在不連續性趨勢或事件,顯示迫切需要能夠以更廣泛視角來預測情境與意外事件的方法。
(五) 下一個軍事革命:考量自動化、網路、AI、機器人、大數據與無人機對戰爭的影響,加以前沿AI與資訊戰爭尚未被定義,未來領土占領將可能不再是優先攻擊事項。奪取或破壞敵人的資料正逐漸變成戰爭的目標與手段,全球是否該禁止AI應用於自動化武器。當中國大陸在2017年宣示,將在2030年前成為AI的全球領導者,同時俄國總統亦認同領導AI技術將統治世界(rule the world)。當主要國家紛紛探討人工智慧武器化的議題,美國已針對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統進行監管,但許多人質疑,當私人企業在這些技術開發與應用方面領先政府單位時,是否有可能執行政府的命令。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