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球連網汽車發展預測
蔡玉琬/ 發布日期:2018/12/03/ 瀏覽次數:135
IDC 預測2019年的連網汽車(connected vehicle)市場的發展將著重於汽車服務價值鏈,包含OEM、一級(Tier 1)供應商(或稱系統整合商)、無線網路營運商與政府單位。IDC認為連網汽車涵蓋相當廣泛的市場,包含車輛、任何利用網路的運輸基礎設施、物聯網(IoT)、第三方平台技術(移動科技、社群媒體、雲端服務、大數據與分析)間的通訊,包含跨終端的分散式資料,如承載車輛、製造業與供應鏈、政府組織,以及利用資料開發提供新型或強化的第三方應用程式的服務與產品。本文將摘錄IDC提出的2019年連網汽車十大發展預測。
預測一、至2024年,由大型城市提供自駕車服務,並由共乘平台完成的旅途運輸將占總運輸10%。
自動車佈署將持續進行,主要由兩個關鍵生態系統所驅動,包含交通行動服務(mobility-as-a-service, MaaS),如Uber與Lyft正積極研究如何透過平台提高搭乘率與尋找汽車製造商合作發展自駕車,以及傳統汽車製造商除了持續投資於自駕車製造,亦透過新市場途徑持續擴展,如MaaS車輛共享與共乘發展。自駕車已開始佈署,且MaaS服務提供者已在數個城市提供試驗性的自駕車共乘服務,包含加州舊金山與德州Frisco。
預測二、至2020年,汽車製造商為達到安全駕駛與確保乘載的安全性,在運作Levels 4 與 Levels 5的自動駕駛車時,每小時需要傳輸50MB蜂巢式資料 (cellular data)。
目前各地已有許多自駕車試驗計畫,預計自駕車在2018年年底與2019年年初實施共乘MaaS後,可開始提供商業服務,不過自駕車與服務提供商將持續受到審查,包含從管理、監測安全性與效率到主動駕駛的限制。IDC預估2020年前,汽車製造商與服務提供商運用自駕車的情況將持續增加,且現行網路與5G將扮演強化與完成服務工作的重要角色。
預測三、至2023年,35%的重要轉運機構將整合運輸網絡公司以改善與延伸旅客服務,並提高轉運效率與縮小服務缺口。
公共運輸將邁向MaaS,目標是提供以更重視個人點到點移動之消費者為中心的觀點,所以必須在某種程度上整合運輸服務,且不僅止於單一運輸機構,如鐵路與公路服務。公共運輸常被提到乘客的第一/最後一哩路(first mile/last mile)的問題,若能提供消費者取得管道,將使公共運輸更有效率,運輸網路公司(Transportation Network Companies, TNC)與MaaS提供者(如Uber、Lyft、DiDi、Taxify、Grab)能為此議題提供可能的解決方案。過去將運輸網路公司視為競爭者的傳統運輸公司,已改變過去看法,並將其視為潛在合作夥伴。
預測四、為了達到Level 4自駕車平均所需新增的硬體成本,將從2020年的每輛車1.2萬美元,降至2023年8,000美元。
根據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SAE)定義,Level 4 自駕車已具完全自主性,必須具有關鍵的安全駕駛功能,包含全程監測旅途的道路條件,不過Level 4自駕車僅適用於操作適用範圍(Operational Design Domain),無法在極端環境與不常見的使用案例下行進。為了佈署Level 4的自駕車,製造業需要採購的新硬體包含4-7個鏡頭、多種雷達系統、照明偵測與光達(LiDAR)感測器、網域控制站(Domain Controller, DC)、超音波雷達與通訊閘門。
預測五、2022年,全球5%都市地區的家戶將至少減少1台自有車輛,並以公共運輸與交通行動服務(mobility-as-a-service, MaaS)取代原有移動方式。
MaaS大致分為共乘與叫車(ride hailing)、車輛共享(car sharing),以及小範圍移動(micro-mobility)服務,估計未來MaaS的服務提供將持續成長,並已大量投資於滿足更多潛在都市與校園運輸需求,同時擴張營運市場範圍。
預測六、因為透過雲端平台導致駕駛助理與工作量資料分享的增加,至2023年前,將有20% OEM利用資料管理與營利策略來提高其市占率。
連網汽車的資料將從車輛流向製造商(OEM)或與第三方分享,來為車輛資料建立新市場、產品與生態系統,這些資料能協助創新使用案例並提供汽車生態系統的未來價值,IDC估計未來5年,平台驅動的資料市場成長將建立在車輛所產生與分享的資料。
預測七、2021年,60%的一級供應商將利用跨價值鏈的即時資料,提高與OEM合作開發新產品並減少35%上市所需時間(time to market)。
資料的透明度與能見度仍是整個價值鏈效率低落的主要原因,因生態系統參與者未能在所需時間找到合適的資料,導致反覆設計與無效率的產品開發週期。一級供應商傳統上較難以取得使用者的相關資料,但隨著物聯網裝置的持續滲透,以及供應商持續投資在軟硬體與使用者資料蒐集的平台,都促使供應商透過接收關鍵資訊與分析來改善與加速下一代產品與服務的開發。
預測八、2024年,20%全球自駕車持有者將在自身的生態系統中建構車輛的數位分身(digital twins),以確保城市安全與運作,並可減少5%的品質成本(Cost of Quality)。
汽車製造商在自駕車佈署方面,透過為每輛車建構數位分身以監測與最適化效能,並可確保車輛在都市、城鎮、礦場或施工現場等不同環境中的安全性。
預測九、2022年,因車輛持有的直接與間接成本提高,都會區的人均汽車行駛里程數將減少15%,汽車銷售量亦將下降。
都市人口持續增加,將使塞車問題更嚴重並提高車輛持有成本,包含如購買車輛、停車、燃料、保險等直接成本,以及因交通問題導致時間與生產力浪費的間接成本。另一方面,替代性運輸的出現,如MaaS提供民眾更高的都市共乘彈性、車輛共享的租賃策略等,將持續改善與擴大在都市提供的移動服務,並成為誕生在數位與共享經濟的世代,所偏好的運輸方式。
預測十、2021年,20%的主要城市將開始支援自駕車,致使自駕車試驗計畫增加、加速運輸創新以及改善道路安全。
隨著自駕車的發展,城市在自駕車發展所扮演的角色將更為重要,不僅能協助實踐自駕車帶來的效益,亦能塑造自駕車發展,以及城市與外部第三方間的分工。如拉斯維加斯的Time to Green Project,為汽車對基礎設施(V2I)的示範計畫,能讓奧迪Q7與A4與市區內1100座交通號誌連結。城市與交通管理單位正積極尋找5G與V2X(vehicle-to-everything)的選擇方案,並評估自駕車所需的高速與低延遲通訊的各種方法所帶來的效益。
資料來源
-
IDC FutureScape: Worldwide Connected Vehicle 2019 Predi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