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政策動向> 2025年東協連結總體規劃報告
2025年東協連結總體規劃報告 Master Plan on ASEAN Connectivity 2025
2016/09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
http://asean.org/storage/2016/09/Master-Plan-on-ASEAN-Connectivity-20251.pdf
2016年東協高峰會議於寮國首都永珍同時召開第28及第29屆高峰會,會議中將通過幾項重要文件,包括東協連結總體規劃2025之永珍宣言(Vientiane Declaration on the Adoption of the Master Plan on ASEAN Connectivity 2025)。本報告概述東協連結總體規劃2025(Master Plan on ASEAN Connectivity 2025, MPAC 2025)的願景、目標、策略及工作計畫,並剖析未來可能影響MPAC執行成效的十大趨勢。

2025年東協整體連結總體規劃是東協共同體2025年願景的一部分。東協共同體強調希望能整合東協並打造成為政治安全共同體、經濟共同體及社會文化的共同體。但面對東協會員國之間的發展落差,如何透過策略規劃加速彌平此落差,便成為2025年東協整體連結計畫的當務之急。希望藉由三大連結-實體連結、法規體制連結以及觀光、文化與教育交流的人際連結來突破此瓶頸。因此在MPAC 2025中訂下願景:「廣泛而無縫地連結、整合東協各國,以促進共同體的意識、競爭力及包容性」。為達成此願景,遂擬訂五大策略及策略目標與必須執行的工作計畫如下:

一、永續基礎建設:此策略主要在於協調會員國之間的資源,以完成必要的基礎建設計畫,包括計畫的準備、效率改善及能耐建構。
(一) 策略目標包括:
1. 增加會員國之公、私部門在基礎建設上的投資。
2. 提升基礎建設生產力的最佳操作評估方法與經驗分享。
3. 增加跨東協的智慧都市化部署。
(二)工作計畫包括:
1. 針對具發展潛力的基礎建設及資金來源,建立一份滾動式的優先發展清單。
2. 針對促進基礎建設生產力,建立一個東協平台。
3. 發展東協城市成為永續都市化的策略

二、數位創新:數位技術在東協的市值上看6,250億美元,約是8%東協GDP。這些價值來自於效率提升、新產品或服務所產生的價值,例如資料管理或數位化金融服務等創新服務模式,因此亟需法規架構的支持或成功經驗的分享。
(一)策略目標包括:
1. 支持微、中、小企業採用技術。
2. 透過數位技術取得財務支援。
3. 促進東協對於開放資料的運用。
4. 協助促進東協國家對於資料的管理。
(二)工作計畫包括:
1. 促進微、中、小企業的技術平台。
2. 開發東協數位化財務包容的架構。
3. 建立東協開放資料網絡。
4. 建立一個東協數位化資料治理架構。

三、無縫物流:要促進東協國家之間連結必須要靠效率化的物流,然而在2010年的整體計畫並未達成預期目標,區域運輸的速度及成本都未如預期降低,主要原因來自於政府部門缺乏協調,同時也未能分享成敗的經驗。必須要靠物流公司、學研界及會員國來共同找出供應鏈的瓶頸所在、蒐集並分享良好作業規範、並以政策協助突破重重障礙。
(一)策略目標包括:
1. 降低東協會員國之間供應鏈的成本。
2. 增進東協會員國供應鏈的速度與可靠性。
(二)工作計畫包括:
1. 透過貿易途徑及物流的改善來強化東協的競爭力。
2. 找出關鍵阻塞點,以促進供應鏈的效率。

四、法規卓越:新技術在被採用及正式實施之前都必須先制定優良法制規範(good regulatory practice, GRP),因此東協若要成為真正的共同體,必須要先訂定一致的標準與法規。
(一) 策略目標包括:
1. 針對關鍵項目的產品,在技術的法規與標準的認定上取得共識。
2. 減少跨東協國家貿易虛報的非關稅措施數量。
(二) 工作計畫包括:
1. 先在3項優先產品取得一致的標準及技術規範。
2. 提高貿易透明度並強化考核,以減少虛報的非關稅措施。

五、人民流動:過去在東協國家之間的旅遊簽證限制較多,在簡化之後提供許多新興的旅遊、教育及工作等機會,須要更良好的架構來鼓勵良性發展。
(一)策略目標包括:
1. 支持東協之間的旅遊。
2. 減少東協國家職業技能供需之間的落差。
3. 增加東協國家之間的國際學生數量。
(二)工作計畫包括:
1. 使旅遊資訊更容易取得以促進觀光旅遊。
2. 使簽證作業更加順暢。
3. 根據會員國的狀況建立新的職業訓練計畫及共通的認證制度。
4. 支持東協國家之間的高等教育交換學生。

欲實現以上目標與願景必須要推動六大關鍵核心:
一、強烈聚焦於核心標的:成功的策略的優先項目很少超過3-6個。基於東協的資源限制,更應該聚焦在一些小型計畫上。MPAC 2025冀望以五大核心策略來使成功率極大化,並兼顧特定、可衡量、可執行、務實性及時效性(specific, measurable, actionable, realistic, and timely, SMART)。同時每項策略都有效益目標,對於投入與產出也有清晰的量化指標來考核每項計畫的進度。
二、明確的治理與所有權:數位化時代由於個人賦權的結果,使得某些意見領袖能左右輿論,而導致計畫以成功或失敗收場,因此MPAC 2025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執行主體來領導。因而這5個策略都會有2個東協連結協調委員會協助審視及加速計畫的進展。
三、清楚的對應規劃:計畫要成功的首要之務為擁有一個明確且務實的願景,同時清楚對應到負責的政府部門與外部利害關係人。為提高此對應關係,MPAC 2025在計畫層級設有國家聯絡點(National Focal Points),來推動東協連結計畫中的國家聯絡等事宜,以確認相關執行主體間的良好協調性。
四、核心技能、誘因及財務:要順利執行任務必須要有足夠的技巧、強烈的誘因並輔以必要的財務支援。國家聯絡點及相關執行單位便成為左右MPAC 2025能否取得適當資源的關鍵,因此必須再強化東協連結分部的功能,以順利執行總體規劃。
五、利害關係人的主動承諾:該承諾雖然涉及關係人的文化背景,但卻是成功與否的關鍵。此點有賴於日常、例行性的溝通,因此東協秘書處將例行(如每年)提供MPAC 2025執行進度的補充資訊給各商業公會以及外部的利害關係人,同時也建置專屬網站以提供即時資訊。
六、有效的績效管理:一個公正而嚴明的績效追蹤系統必須要以數據導向、以事實為基礎並且有規律地補充資訊,同時必須要有機制能在早期發現問題並提出來以謀求解決之道。因此,這5個策略每半年考核一次,由該策略領域領導的委員會、秘書處、國家聯絡點及聯絡者等共同執行。

由於全球景氣具有連動關係,因此國際情勢也將影響MPAC 2025的執行成效。報告中歸納出十大可能影響的趨勢,包括:
一、消費階層的興起:東協已有8,100萬家戶晉升到消費階層,更多的人口將移居都市以取得更好的工作機會,將帶動更多的貿易、消費及觀光旅遊,對東協國家來說,無疑成為經濟成長的動能。
二、生產力及競爭力的挑戰:要維持目前成長的動能,則必須具備3項條件:在全球貿易、服務及貿易金流中取得最重的份量/佔比;站在都市化的浪頭上發展永續基礎建設的解決方案;在不同領域廣泛採用破壞式創新技術的優勢。另一方面,因中國的勞工成本不斷上漲,反而促成東南亞國家的絕佳發展機會,但必須要在生產力及物流上改善競爭力,才得以取得更多的貿易機會。
三、中量級城市的興起:由於人口不斷往都市移動,勢必帶動二線城市的發展機會。
四、基礎建設帶來的機會:雖然許多國家在亞洲金融風暴後出現財政赤字,但是新興投資工具將有助於支持基礎建設的發展。
五、全球流動的轉型:在全球貨物、服務、勞力、投資的流動之下,預計未來的資訊、通訊、影視及交通出現大幅度的成長。同時也預期將有更多的區域貿易協定以及合作架構出現,有助於全球的連結。
六、技能上的挑戰:東協國家仍有為數不少教育程度低落的人民,未來如何因應新的技能需求、縮短人力素質上的落差將是一大挑戰。
七、破壞式創新技術的應用:例如行動網路、大數據、物聯網與雲端技術等智慧型工作,必須要搭配教育、電子商務、付款方式等。決策者必須優先建置好基礎建設的骨幹,再由私部門接手開發;同時也必須針對資料共享、隱私保密、網路安全等建構好政策架構,以安全地享受科技的果實。
八、資源革命:東協必須及時因應氣候變遷、資源短缺等全球議題,尤其是在能源與水資源上的挑戰。但仍有某些地區具有先天的水力發電優勢,如緬甸與寮國,可以發展新能源。
九、全球經濟的拼湊:IMF對全球發出警訊,繼金融危機之後,將因人口老化、私人投資縮手等而進入低成長時代,如此一來,東協在貿易上也將更加艱困。因此必須更加努力吸引海外直接投資、拓展消費市場。
十、地理戰略的新紀元:全球多邊勢力結構轉變、海陸領土未決、國防支出增加以及當地政治操作等都將影響東協的未來發展,因此MPAC 2025必須將這些地理戰略趨勢都納入考量。
張國鈞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