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政策動向> 韓國科學技術企劃評價院的研發及2022年後
韓國科學技術企劃評價院的研發及2022年後 KISTEP R&D and Beyond 2022
2023/01
Korea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Evaluation and Planning (KISTEP)
https://www.kistep.re.kr/board.es?mid=a20404000000&bid=0049&act=view&list_no=43166
一、 前言
美國與中國之間的科技霸權競爭越演越烈之際,韓國科學技術創新政策及科學與技術外交的重要性也隨之增加。雖然COVID-19已經從全球流行病轉為地方流行病,但是烏俄戰爭及歐洲的能源危機延遲了碳中和的實踐,使得不確定性持續存在。於此情況下,韓國今年的主要政策方向是以任務為導向的創新政策,聚焦在碳中和、國家策略技術以及由私人公司引領的創新成長。政府也積極嘗試新的改變,像是使用核能發電以及成立航天局(Space Agency)加入太空領域的競賽行列。在擴展雙邊主義、人工智慧、6G及網路安全等科學與外交的融合上,科學與科技外交的角色變得非常重要。

「韓國科學技術企劃評價院的研發及2022年後(KISTEP R&D AND BEYOND 2022)」報告是由韓國科學技術企劃評價院(KISTEP)挑選了與國家安全技術、2030年減少國家溫室氣體排放、以任務為導向的創新政策,以及以私人企業引領的創新成長等相關文章結集而成的報告,主要以「新政府的科學與技術任務及其影響」、「未來社會的風險以及數位轉型的策略:聚焦人工智慧的負面影響」、
「關鍵技術及政府支援四個主要領域R&D以應對傳染性疾病危機的計畫」等三大主軸為主,以及其他相關的R&D資訊圖表、科技趨勢及KISTEP新聞等資訊。

KISTEP是韓國的智庫,主要的四個核心功能是制定國家級科學與技術(S&T)政策及未來策略、預算分配及整合政府R&D計畫、進行政府R&D計畫的調查、分析及評估、對政府R&D計畫進行可行性初探研究等,KISTEP在2022年產出了15份科學技術創新(STI)政策議程。「韓國科學技術企劃評價院的研發及2022年後」報告之發布是KISTEP致力邁向全球智庫的里程碑。

二、 新政府的國家科學與技術(S&T)政策任務及其影響
韓國總統尹錫悅在2022年5月10日上任後宣布未來五年的國家願景、目標以及110項國家政策任務,期望在國際政治不穩定的背景下增進韓國的能力。新政府設定的願景是「讓韓國取得重大進展並成為一個每個人都可以一起好好生活的國家」;國家利益、實用主義(Pragmatism)、公平以及共識(Common Sense)是國家治理的原則。基於此,尹政府提出了六個國家目標及承諾、110項國家政策任務以及521項行動任務。尹政府提出的六大目標及承諾:
(一) 政治與行政-恢復到有共識的正義國家:包括建立共識及公平的原則、修正房地產政策以符合人民的期望、總統對溝通交流保持開放,而政府會勤奮地工作等承諾。
(二) 經濟-充滿活力的經濟體要由私人公司領導、政府從旁支持:包括推進經濟基本面,為創新成長建立基礎、藉由發展核心策略產業驅動經濟成長、讓中小企業及新創企業成為經濟支柱、在數位轉型中建立創新金融系統、建立連結空中、陸地及海洋的成長基礎設施等承諾。
(三) 社會-成為每個人都很開心的暖心國家:包括提供加倍的支援給有需要的人、建立所有勞力的價值都會受到尊重的社會、以文化展演使每個人開心、將大眾的健康及安全視為優先考量、讓農業、林業及漁牧業的村莊成為人們渴望居住的地方等承諾。
(四) 未來-自主性及創造力為國家帶來勇敢的未來:包括建立由科學與技術引領的經濟成長、透過創意教育培養未來人才、藉由實踐碳中和導向具永續性的未來、為年輕人建立希望的橋樑以實踐他們的夢想等承諾。
(五) 外交及安全-一個全球化的國家會為國家帶來自由、平安及繁榮:包括正規化朝韓之間的關係,實現朝鮮半島的和平、保護自由民主的價值,為全球繁榮做出貢獻、以科學及技術加強軍備武力並且永遠記得英雄等承諾。
(六) 去中心化時代:包括權力去中心化的時代,每個地區都適合生活等承諾。

與S&T部門相關任務圍繞在目標六,該篇文章將相關的41項國家政策任務及136項行動任務分成七大類:
(一) 透過S&T系統重新設計促進R&D的品質及量化的成長
韓國政府對S&T的投資穩定上升,截至2020年,研發支出佔GDP的比例為4.81%,相較全球其他經濟體來說佔比相對高。而短期內集中研發投入,論文及專利等直接研發產出有所增加,但是其品質仍待提高。國家政策任務計畫將R&D預算維持在政府總支出的5%,並且建立中期及長期的投資策略,全面及策略性地分配及調整R&D預算以聚焦R&D策略在品質上的成長。同時,也將實施即時且有彈性的備用可行性系統以回應技術及氣候變遷,增進創造高可用性成果的評估體系,並建立促進成果應用的計畫。
(二) 透過培養超級差距(Super Gap)的戰略技術大舉躍進到G5
主要的國家政策任務之一是擴大在超級差距戰略技術的投資,為技術霸權做準備。中國突破瓶頸後的經濟及技術發展使得美國及中國的技術霸權之爭變得更加激烈,而且可能成為長期的競爭。在此背景之下,韓國認為戰略技術對增加經濟成長及安全性來說很重要。韓國將大幅投資並確保其不可被取代的技術。
(三) 創造以自主性及創造性為中心的研究環境並加強人才發展
保持及促進國家科學與技術競爭力需要創造研究能力可以被保留及累積的研究環境,也需要S&T人力資源持續不斷流入與被利用。國家政策任務建議建立一個對研究有利環境,不會干擾而且支持以自主性及創新為中心的基礎研究。
(四) 促進以私人企業為中心的S&T創新活力
新政府的國家目標之一是透過私人企業的引領及政府的推動形成一個充滿活力的經濟體。政府展現基本的理念是政府發展一套能使市場公平且具效率,而且由私人企業引領經濟發展的制度。
(五) 在去中心化的S&T時代中建立良性的在地創新循環
在S&T企業中建立良性的在地創新的國家政策任務,包含促進原創能力以達到區域復甦及永續成長的目標,選擇及營運巨型區域(Mega-Regional)、由政府資助的研究機構,進而振興以任務為導向的區域組織;提倡開放融合研究,緊密連結在地產學研機構;建立以S&T為主軸的系統以促進成長及發展。
(六) 為公共衛生、安全及氣候變遷提倡科學與技術創新
在環境變化快速之下,最近的環境被稱為轉型時代(Transformation Era)。當能源、水、食物等供應不穩定時,不論是在區域內還是全球對資源的爭議都在升溫。除此之外,全球暖化導致極端氣候模式、天然災害及新的傳染病不斷發生,低生育率及人口老化更加重國家財務危機,新政府必須透過技術發展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案。
(七) 透過科學與技術增強回應數位轉型的能力
創新ICT技術像是AI、大數據及5G被廣泛應用在各個行業及企業,創造出以數位為基礎的新產業及新服務,並提倡既有產業的數位轉換。例如,政府將發展下一個世代的AI核心技術,以及聚焦在與人民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AI融合計畫,將數位科技與既存產業做整合。
新的韓國政府強調創新及S&T在整個國家任務扮演的角色。若要處理國務及擴大科學技術創新政策的話就必須有更多的聚焦在S&T,才得以在未來實踐以S&T為中心的國家創新。

三、 未來社會的風險以及數位轉型的策略:聚焦人工智慧的負面影響
由於目前對於數位轉型及其範圍並沒有一致的定義,該篇文章透過文獻探討將數位轉型的定義,以及數位轉型所帶來的經濟及社會影響摘要整理成兩個表格。該文章亦透過嵌入式主題模型(Embedded Topic Modeling)方法,分析國內外與數位轉型負面影響相關的新聞大數據。該文章以2020年由ScatterLab所發展的AI聊天機器人"Iruda"為研究對象,蒐集與Iruda相關的負面新聞進行分析,並將量化分析的結果與八個因數位轉型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做配對,負面影響包含侵犯隱私(Privacy Infringement)、人類價值損害(Damage to Human Values)、安全與保全性(Safety and Security)、不平等與歧視加深等,數據分析結果顯示韓國AI負面新聞最常提到的是與侵犯隱私相的關內容。

政府必須關注AI技術所衍生出來的負面影響以回應數位轉型存在的風險議題,並且為此制定相關的政策。該文章統整世界上主要國家以及韓國回應數位轉型風險的政策趨勢,分成被動及積極的政策回應兩個部分。美國、歐洲特定國家(如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瑞典)、中國、日本以及韓國是採取被動的政策。美國是採取低監管政策(Low-Regulatory Policies),僅提出以國防部、白宮及公平交易委員會為中心的AI使用原則及指導準則;中國各政府機關及委員會提出倫理常規、指導準則等;韓國是以2019年提出的國家AI策略、2020年公布的韓國數位新政為主軸支援數位轉型及相關發展,同時正在準備預防數位轉型負面影響的相關政策。

歐盟正在為數位轉型的負面影響進行積極的政策規劃。歐盟在2016年頒布並於2018年開始生效適用於全歐盟國家的一般資料保護規定(GDPR);2021年提出AI法案(AI Act),主要是根據AI對人類造成的三種風險等級進行監管。該文章最後檢視AI的法律常規(Normative)屬性以建立回應數位轉型風險的政策,並根據法規強度展示相關的政策措施。針對AI技術的法規規範因為法律常規化運算集(Algorithms)存在不確定性,因此未來應該聚焦在確保運算集的透明化。

四、 關鍵技術及政府支援四個主要領域R&D以應對傳染性疾病危機的計畫
回應傳染性疾病危機的核心技術分類系統將技術分成四個領域,分別是診斷、治療、疫苗及檢疫,該文章詳述各類別相關技術定義、技術產業、發展趨勢以及如何應用各領域的核心技術應對傳染性疾病危機等內容。
(一) 診斷:透過現場診斷(Field Diagnosis)、自動化以及多重應用縮短分子診斷所需的時間等技術展現診斷技術的進步。韓國政府在診斷領域的研發投資主要是集中在開發階段及診斷升級的技術,但是在確保病原體的資源及分析技術方面的投資相對不足。
(二) 治療:以抗生素、抗病毒藥、免疫調節製劑等合成藥物基礎的治療,及以血漿治療、抗體治療為主的生物製藥治療是主流,針對既有治療的藥物再造的研究也很活躍。
(三) 疫苗:mRNA、DNA、病毒載體等基因傳遞疫苗發展活躍,但是既存的疫苗如活疫苗、滅活疫苗以及亞單位疫苗等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儘管韓國近期在生物仿製藥的發展有所進展,但是韓國在發展可以大鳴大放的疫苗以及疫苗自給率上仍然缺乏經驗。
(四) 檢疫:災難發生時,隔離檢疫的階段可以分成幾個階段,包含預測/預防、準備、回應以及復原。在過去五年(2015年-2019年)之間,韓國政府對檢疫技術的投資約是2,439億韓圜,每年平均增加488億韓圜,年均漲幅是17.0%。

該文章透過專家焦點訪談(Focused Group Interview,FGI),訪談產業、學術界及研究界等12位學者專家,了解上述四個類別在回應傳染性疾病危機、重要議題及投資優先順序的重要性及相關策略。診斷技術必須制定企業支援策略及平台技術,以擴大競爭力及K-Diagnosis技術的漣漪效應;因為在全球的競爭力薄弱而且缺乏獨立管道的情況下,韓國在AI技術、藥物再造技術及基礎研究支援上必須確保有未來潛力的候選替代物;為了確保疫苗核心技術而且在疫苗生產製造上大躍進,必須擴大生產產能、累積臨床開發經驗,並且鏈結國際研究及人才交流;在韓國國內數據利用的IT融合技術水準非常高,而且組件技術的多功能性也非常高,因此提供與私人機構合作並減緩資訊整合及共享副作用的機構支援就變得很重要。「韓國科學技術企劃評價院的研發及2022年後」報告還收錄6G通訊技術、量子資訊技術、以任務為主的國家創新政策的未來方向、技術霸權時代的國家S&T外交方向等相關內容的文章。
李家緯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