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政策動向> 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面臨不確定性的創新
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面臨不確定性的創新 Global Innovation Index 2023:Innovation in the Face of Uncertainty
2023/09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WIPO)
https://www.wipo.int/global_innovation_index/en/2023/?utm_source=google&utm_medium=cpc&utm_campaign=Search%3A+GIobal+Innovation+Index+2023+%28EN%29&gclid=CjwKCAjws9ipBhB1EiwAccEi1BWqlPdrDdffJnSbIaN8Zzs4tgLueuG7rTUkJquSStUGjehPk-pW9hoCJgMQAvD_BwE
在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的背景下,全球經濟復甦緩慢、地緣政治衝突帶來不確定性,且2023年和2024年的創投前景不明,但也因為數位時代與深度科學創新浪潮及數位科技的進步,而帶來許多不同的希望,同時也帶來環境問題。資訊科技、健康和能源等領域的技術發展已是各國的創新趨勢重點,隨著安全衛生、網路、機器人和電動車等技術愈發普及,各種數位科技的突破更帶來許多的新機會。

該報告針對132個經濟體進行了全球創新指數(Global Innovation Index;GII)評比,內容依照"創新"與"國家收入"兩大項目將132個經濟體進行分類;今年的前20名創新者中出現了變化,瑞典、新加坡、芬蘭、丹麥、法國和以色列排名上升,北歐和波羅的海國家總體表現強勁,其中:
一、 今年被列為高創新、高收入的前十名國家依序為:瑞士、瑞典、美國、英國、新加坡、芬蘭、荷蘭、德國、丹麥、韓國;
二、 中國、土耳其、印度、越南、菲律賓、印尼和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是過去十年在創新方面取得最大進展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此外,在132個經濟體的創新生態系中,創新領先的五個科技聚落均位於東亞:全球領先的科技聚落位於日本的東京-橫濱,其次是中國的深圳-香港-廣州、南韓的首爾,然後是中國的北京和上海-蘇州。另外,從人均專利與科學出版物數量衡量科技強度,以英國劍橋和美國聖荷西-舊金山的科技聚落為領先者。

另外,該報告中也提出全球創新週期的四個關鍵階段之脈動:
一、 階段一:科學與創新投資
在歷經三年的社會、經濟和政治等全球困境,科技創新仍然有突破性的發展,包含人工智慧、量子計算、基因組定序、綠色技術和機器人等領域的科學出版物及國際專利申請數量皆穩步增長。根據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研發投資以5.2%強勢成長,高於2020年的3.2%;研發支出成長最多的5個經濟體:依研發預算排列,依序為美國(+5.6%)、中國(+9.8%)、日本(+3.6%)、德國(+2.7%)和韓國(+7.1%)。

2022年的研發強度與吸引研發投資的產業排名也在報告中被提出,其中研發強度的排名依序為:製藥業(15.9%)、軟體和ICT服務(14.1%)、ICT硬體(7.4%)、汽車(4.5%);吸引研發投資的排名依序則為:ICT硬體和電氣設備、軟體和資通訊技術服務、製藥和生物技術、汽車、建築和工業金屬、工業工程和運輸、旅遊,以及休閒和個人用品。不過,或許是因為經濟危機,創投的投資金額從2021年的6,100億美元下降到2022年的3,800億美元;除了非洲大陸的投資金額沒有下降,其他地區的創投下降幅度分別為:歐洲為-25%、北美和亞太地區為-40%、拉丁美洲為-63%。

二、 階段二:技術進步
在科技的進步下,不只機會,挑戰也愈來愈多;例如:超級電腦變得愈來愈快、愈來愈節能,神經科學、遺傳學、氣候預測、材料科學、天文物理學、能源研究和疫苗開發等各個領域的技術也不斷地產生突破,但也因此,生產先進晶片的成本變得愈來愈昂貴。另一方面,低排放技術的發展使得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等綠色能源產業更具有商業競爭力,不過,近年來相關材料成本的上升也確實影響了能源產業的未來。

2019年以來,高效能電腦的性能呈指數級增長,至今,電腦的運行速度已可達1018FLOPS(10的18次方)。不過速度並不是超級電腦的唯一重要的效能指標,耗能與節能更是超級電腦的長期效能代表,所以能源與其成本下降(包含:再生能源、鋰離子電池、化石燃料)也是在該報告中被討論的技術發展議題:如因為通膨飆升,鋰離子電池相關成本於2022年較前一年上漲7.1%,但在使用磷酸鋰離子等成為電池替代材料及持續減少鈷的使用下,預計2024年後會隨著離價格回落以及新技術的出現,而使鋰離子電池的價格回穩,屆時,電動車的供應與買氣應該也會跟著增加。

遺傳學和幹細胞研究等醫學技術的創新發展在醫療保健領域發揮著至為重要的作用,例如:快速診斷複雜疾病和對抗新冠病毒等應用。基因定序技術的成本從2001年的1億美元,到2022年已下降為500多美元,並且隨著新定序技術的出現,未來極有可能更低。在藥品審批方面,美國在2022年批准了37個藥品,比2021年下降了26%。從近10年的趨勢來看,進入市場的新藥數量較前5年大幅減少,所以持續發展創新醫學技術,將能協助刺激一波新的藥物治療浪潮。

三、 階段三:技術採用
(一) 機器人與自動化、電動車、安全衛生
工業機器人與電動車等產業在科技進步蓬勃發展;工業機器人的前5個市場中,首要是中國,占2022年全球新增安裝量的52%,其次是日本(9%)、美國(7%)、韓國(6%)和德國(5%);全球電動車銷量的市佔率從2020年的4%飆升至2022年的14%,2021年至2022年期間更是成長了55%,至今,電動車仍是全球創新追蹤中成長最快的指標。

另外,保護公眾健康的安全衛生系統必須在因應各種挑戰的前提下進行持續地改良。根據GII新增的「全球創新追蹤」(Global Innovation Tracker)章節指出,在安全衛生系統進展中,表現較優的地區為中亞和南亞,其中的推動因素在於印度、東亞和東南亞等國之安全衛生設施供應強勁增長,約莫增長了4.6%,而中國在這方面的進步也是一大助力。至2022年,全球已有近57%的人口能在安全的衛生系統中生活;可是全球仍有近一半的人口處於缺乏安全衛生設施的環境中,所以從2022年起,安全衛生系統的年進展率需要提高到7.4%,以便實現2030年全民覆蓋的永續發展目標。

(二) 聯網
2022年固定寬頻用戶成長了4.8%、行動寬頻用戶成長了6%,整體而言,除行動寬頻外,聯網技術滲透率仍處於中低水準;換句話說,在低收入經濟體中,固定寬頻的滲透率仍然很低,而固定寬頻的普及,卻是先進應用的必要之事。第五代行動網路(5G)連線有助於彌補固定寬頻普及的問題,並能因此實現更快、更可靠的資料傳輸,以及更適合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的運行,從而因應數位時代的全面來臨。根據估計,2021年5G的部署率最高為歐洲的52%,其次是拉丁美洲和北美的38%,再者為亞太地區的16%。不過5G的部署與推動仍存在基礎建設昂貴、設備可承受性的問題,以及監管及採用議題等阻礙,並且更有可能在推動的過程中反而產生助長數位落差的風險。

(三) 癌症放射治療
或許是因為財政限制、專業人員的缺乏,以及基礎建設的缺乏,許多國家用於癌症治療的放射療法仍有許多的不足。2023年全球創新追蹤報告包含了癌症治療設備可用性的相關數據,其中用於放射治療的直線加速器(Linear Accelerator, LINACs)總數就是衡量癌症治療基礎設施是否普及的一個重要指標。根據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與放射治療中心管理局(DIRAC)提供的數據顯示,癌症治療的普及程度偏低,短期內(2020年至2022年)下降了1.4%,過去十年(2012年至2022年)下降了1.3%,造成了需要放射治療但未經治療的癌症患者數量增加;直至2022年,全球只有20.9%的國家達到最低要求。

四、 階段四:社會經濟影響。
(一) 勞動生產力
勞動生產力陷入停滯,一直是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最擔心的事。根據GII資訊,2020年全球勞動生產力大幅提高近4%,然而,這種生產力飆升是短暫的,因為疫情的影響,在2021年每小時的工作產出成長率便再次下降至約1%、2022年更降至為零。在全球積極應對通貨膨脹變化及地緣政治緊張等情況下,2023年~2024年應能有較好的前景,但數位科技的創新浪潮是否會扭轉這場生產力危機,仍然是專家們爭論的議題。

(二) 預期壽命
人類的預期壽命比1960年(約51歲)多了約20歲(2019年時已約為73歲);然而COVID-19導致2020年的預期壽命持續下降,至2021年為71歲。人類的預期壽命也是技術創新與福祉的代表指標,而壽命其實也涵蓋了健康的壽命與不健康的壽命,所以如何能讓人類,尤其是年長者擁有健康的生活,更是人們渴望的重要指標。

(三) 碳排放
因為嚴格的社會封鎖和旅行的限制,使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大幅減少;2021年則隨著解封,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出現顯著反彈,增加了5.3%。2022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成長雖再次放緩,但也較2021年成長了1.7%;2023年1~5月則是較緩和地成長了0.3%。目前看來碳排放量的增長在全球還看不到減少的跡象。

該研究報告亦在附錄中說明了全球創新指數的評比架構,架構可分為7大類80個細項指標:
一、制度:制度環境(包括企業營運穩定性、政府效率指標);監管環境(包括監管品質、法治、裁員解僱成本指標);商業環境(包括商業政策、創業政策與文化指標)。
二、人力資本與研究:教育(包含教育支出、政府資助中學教育、預期在校年數、PISA閱讀、數學與科學評量、中學師生比指標);高等教育(包含高等教育入學率、理工科畢業生、外國學生比例指標);研發(包含研究人員FTE數、研發總支出、全球企業研發投資者、QS世界大學排名指標)。
三、基礎建設:ICT資通訊技術(包括ICT近用、ICT使用、政府網路服務、電子化參與指標);一般基礎建設(包括發電量、物流績效、資本形成毛額指標);生態永續性(包括每單位GDP能源消耗量、環境績效等指標)。
四、市場成熟度:信用(包含新創企業及規模擴張的融資、私人部門國內信貸、小額信貸機構貸款指標);投資(包含市值、創投投資者的交易數量等指標);貿易、多元化與市場規模(包含適用關稅稅率、國內產業多元化、國內市場規模指標)。
五、商業成熟度:知識工作者(包括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就業、企業提供培訓、企業研發總支出、高學歷女性就業人數等指標)、創新連結(包括產學研發合作、聚落發展情形、國外研發投資、專利家族申請量等指標)、知識吸收(包括智財權使用費、高科技進口、資通訊服務進口、外國直接投資淨流入、企業研究人員指標)。
六、知識和技術產出:知識創造(包含專利來源、PCT專利來源、實用新型專利來源、科技文章數、H-index指標)、知識影響(包含勞動生產力成長率、獨角獸估值、軟體支出、高科技製造業指標)、知識傳播(包含智財權收入、生產及出口複雜性、高科技出口等指標)。
七、創意產出:無形資產(包括無形資產強度、商標來源、全球品牌價值、工業設計來源指標)、創意產品與服務(包括文化創意服務出口、民族長片及百萬流行音樂、娛樂與媒體市場/流行音樂、創意產品出口指標)、網路創意(包括通用頂級網域名、國家和地區代碼頂級網域名、GitHub提交數、App創建量指標)。
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總排名第一的瑞士,在下列細項指標中名列第一:商業政策、ICT使用、專利家族申請量、智財權使用費、PCT專利來源、智財權收入、國家和地區代碼頂級網域名、GitHub提交數等。
葉郁欣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