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政策動向> 2023年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十年來有多大的變化,以及展望下一個十年 (十周年紀念版)
2023年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十年來有多大的變化,以及展望下一個十年 (十周年紀念版) The Global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 2023: What a Difference Ten Years Make What to Expect for the Next Decade
2023/11
INSEAD; Descartes Institute for the Future; Human Capital Leadership Institute
https://www.insead.edu/global-talent-competitiveness-index
人才競爭力攸關國家經濟發展與競爭力,在過去10年已成為地緣政治的重要載體。由新加坡人力資本領導力研究所(Human Capital Leadership Institute)、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及笛卡爾未來研究所(Descartes Institute for the Future)所開發的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Global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簡稱GTCI),設計出人才競爭力的評比架構,隨著時代演變,經過歷代的微調與修正,刻劃全球人才流動與變遷的軌跡。過去在報告中利用全球創新指數所提出的趨勢,包括技術創新對人力資本的影響、人才爭奪戰的不平等、各國人才投入與勞動技能產出對國家競爭力的影響,經過時間的驗證發現,這些資訊具有相當前瞻性的意義。

回顧過去10年的報告,許多議題一再被提及,包括技術變革加速引起的就業問題等。2014年的報告就已指出技術變革將影響勞動市場的領域,隱喻許多新興科技的興起將造成許多失業與就業機會。接著2015年的報告提出「低階勞工將被機器人所取代,知識勞工將被演算法所取代」的說法,與今日工廠與辦公室自動化及生成式AI的興起不謀而合。2020年報告的關鍵訊息是「AI的出現勞動力需要進行技能再訓練」,2022年的關鍵訊息則是「即使是高所得國家,勞動市場也可能因技術變革而變得更加分散,從而造成新型態的不平等」,這些報告透露的訊息皆在今日逐一實現,證實GTCI報告具有前瞻預測的功能。因此在此版的10周年紀念版報告,除了有效衡量各國在人才追逐戰的消長以外,或許足以作為展望未來10年發展趨勢的依據。

一、GTCI指標架構
GTCI的模型是以投入與產出為兩大支柱,投入面代表各國在培育及獲得人才所做的努力,產出面則以人才獲得的技能為主,藉此衡量國家人才的競爭力。該模型的指標架構包括:
(一) 投入支柱:指國家可以利用政策、資源和努力經營來培養人才的競爭力。
1. 賦能環境:包括法規環境、市場環境、經商與勞動力環境。
2. 人才吸引:包括吸引外部資源(如透過外國直接投資(FDI)吸引生產企業、透過高技術移民吸引創意人才等)、內部吸引力(如消除貧窮、女性及非當地人等族群進入人才庫的障礙等)。
3. 人才培養與成長:包括正規教育、終身學習、成長機會的取得。
4. 人才留用:包括個人與國家的永續性、生活品質。
(二) 產出支柱:指國家經過上述條件支持下所能產生的人才品質。
1. 職業與技術技能:包括中階技能、就業能力。
2. 全球知識技能:包括高階技能(如創造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人才影響力(如創新創業與高價值產業發展)。

二、過去歷史軌跡
回顧過去10年來,依據GTCI指數呈現的趨勢以及透露出的重要訊息,包括:
(一) 各國之間的人才不平等仍然相當嚴重:觀察歷年的GTCI報告分析,財富與人才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所得較高的國家人才競爭力表現亦較好。
(二) 各國內部的人才不平等現象長期存在:尤其是性別不平等現象最為明顯,新冠疫情更是加劇此現象,而人工智慧的出現也使得技能落差問題更為突顯。
(三) 新冠疫情改變了全球人才的樣態:遠距工作與線上協作將成為常態,對於工作地點的要求也不若以往,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更高。
(四) 城市與區域在人才政策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都市化的發展使得創新的人才聚集中心正在成形,中等規模城市的表現更有活力,地方政府得以透過特殊的財務或激勵政策來促進投資與貿易。
(五) 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阻礙了人才循環:人才是一種流動的資產,良性的人才流動有助於創造優秀的勞動力,雖然在疫情下限制了國際旅行,造成短暫的不良影響,但很快由遠距工作及線上協作所彌平。
(六) 新世代正在重塑工作的價值觀:新冠疫情復甦可能助長新型態的不平等,具備未來新興技能的勞動力更具競爭力;零工經濟下的自由工作者已成常態,新一代工作者更重視與生活平衡的健康工作。

由時間序列觀察全球人才排行榜的興衰,發現10年來排名前10的國家相當穩定,且多是歐洲小國,只有盧森堡與冰島在2023年掉出10名以外,由澳洲與挪威遞補,而瑞士與新加坡是一直保持遙遙領先地位,美國小幅落後居第3名。
從2023年的報告透露出的6個關鍵訊息,可以預見未來10年的些許前瞻趨勢如下:
(一) 未來10年人才作為競爭力、創新與地緣政治軟實力的重要性將增加。
(二) 人才戰爭在貿易、投資、政治、外交的角力下將更為激烈。
(三) 年輕世代對工作的態度、新經濟與組織模式的興起將改變工作的樣態。
(四) 生活品質與永續性將為致力於人才中心的城市或區域鋪路。
(五) 全球須制定人才政策,避免人才戰爭造成的緊張局勢。
(六) 教育與技能仍是在快速變化、不確定年代的重要工具。

三、2023年人才競爭力排名
2023年針對全球134國所做的人才競爭力指數排名,最具競爭力的國家依序為瑞士、新加坡、美國、丹麥、荷蘭、芬蘭、挪威、澳洲、瑞典、英國。值得注意的是日本首次掉出前25名,居第26名;相反地,韓國則擠進榜內成為第24名。從時間序列的分析可以得知,吸引與培養人才是人才流動的關鍵,經濟發展較好的國家因工作與薪資相對穩定,對人才的吸引力也較大。在後疫情時代,人才競爭聚焦在特定、策略性領域,各國根據自身的優、劣勢發展自己的人才策略與優先順序。中國與俄羅斯從人才輸送者蛻變為人才冠軍者,印尼雖然人才流動大但是進步最多。整體看來,拉丁美洲與西亞的人才冠軍數量有增多趨勢,但是東南亞、東亞及大洋洲有退步的跡象。
前10名國家及重要國家在人才競爭力的特色如下:
(一) 瑞士:在賦能環境與人才留用特別突出,皆為第1名;但在全球知識技能稍嫌落後,退居第10名,不過職業與技術技能則仍居第2名。
(二) 新加坡:全球知識技能遙遙領先,人才吸引也有第2名,但是人才留用為第38名,是落差最大的項目。
(三) 美國:以職業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與成長見長,人才吸引排名第22,是其弱項。
(四) 丹麥:在賦能環境與人才留用皆為第2名,算是較均衡發展的國家。
(五) 荷蘭:以人才培養與成長(第4名(#4))與賦能環境(#5)較為領先,全球知識技能(#16)稍嫌落後。
(六) 芬蘭:賦能環境(#3)、人才留用(#4)、職業與技術技能(#4)較為領先,全球知識技能(#17)為其弱點。
(七) 挪威:在人才留用項目(#3)特別突出,人才吸引(#14)與人才培養與成長(#12)稍嫌不足。
(八) 澳洲:全球知識技能(#3)、職業與技術技能(#19)落差大,但人才吸引(#6)與人才培養與成長(#6)皆表現不俗。
(九) 瑞典:全球知識技能(#6)與賦能環境(#6)是其特色,人才培養與成長(#14)相對落後。
(十) 英國:以人才培養與成長(#2)及全球知識技能(#2)見長,職業與技術技能(#29)排名反差較大。
(十一) 韓國:全球知識技能(#8)是其擠進前25名的強項,但人才吸引(#59)為其劣勢。
(十二) 日本:在賦能環境(#9)仍具優勢,但人才吸引(#42)與職業與技術技能(#39)導致跌出前25名。
(十三) 中國:總體排名第40名,人才培養與成長(#15)的表現最為突出,人才吸引(#91)是其落後關鍵。

在各分項排名的傑出表現者:賦能環境為瑞士、丹麥、芬蘭;人才吸引為盧森堡、新加坡、瑞士;人才培養與成長為美國、英國、新加坡;人才留用為瑞士、丹麥、挪威;職業與技術技能為美國、瑞士、新加坡;全球知識技能為新加坡、英國、澳洲。另依所得區分為高所得、中高所得、中低所得與低所得國家,可以發現最具人才競爭力的前10名皆為高所得國家包辦;中國雖然排名第40名,但為中高所得國家之冠。該報告亦提供134國詳細的指數與排名,可供讀者自行參考。
張國鈞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