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能源科技> 產業聚落向淨零轉型:支持國家產業脫碳政策
產業聚落向淨零轉型:支持國家產業脫碳政策 Transitioning Industrial Clusters towards Net Zero: National Policy Enablement for Industrial Decarbonization – Part II
2023/11
World Economic Forum (WEF)
https://www3.weforum.org/docs/WEF_Transitioning_Industrial_Clusters_towards_Net_Zero_2023.pdf
該報告分析將側重於「產業聚落轉型邁向淨零倡議」拓展至中東與非洲之現況,淨零倡議已支持橫跨四大洲由11個國家所組成的20個產業倡議社群(initiative community),預計將減少6.26億噸碳排放。並探究與關鍵脫碳技術相關的政策激勵措施,例如:氫氣、碳捕獲、利用與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系統效率及循環利用;直接電氣化與再生熱能。該倡議旨在召集並加速共址產業(co-located industries)的淨零轉型,利用合作投資去風險(de-risking)、開創潔淨能源市場,及以聚落為基礎的脫碳策略。而各國也正在採取各種方法來支持產業聚落淨零轉型,強調跨境合作的重要性,推動世界邁向永續未來的標準。

產業聚落已成為世界各國政府關注的焦點,並將政策導向增加產業碳排因應措施。其中,政府承諾和制度調校(institutional alignment)是加速行動的關鍵動力,且強而有力的夥伴合作更是不可或缺。綜觀全球趨勢,歐盟政策,像是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規範碳密集型產品若進口到歐盟須購買憑證,對阿聯、巴西和南非等其他國家的產業脫碳產生重大影響。在亞洲國家中,日本和印度在氫能政策架構方面處於領先地位。至於新興經濟體,CCUS的政策架構仍處於發展的早期階段。

一、產業脫碳聚落的政策趨勢
政策分析中顯示,各國傾力推動再生能源儼然是大勢所趨,導入多元化策略為綠氫、太陽能、風力和生質燃料等再生能源設定多重目標,以強化能源安全與取得。再者,再生能源發展的優先順序,同樣也反應在各項能源被分配到的資金與財政激勵措施比例中;目前已實行的財政激勵措施相當廣泛,像是:補助款、補貼、擔保、稅收優惠與多邊援助基金(multilateral aid funding)。

而就短期目標來說,轉向再生能源與供熱電氣化為推進產業脫碳的兩大助力,已投入大量預算用於提高潔淨能源在初級能源總量(primary energy production)的占比,並透過政府直接措施或提供激勵措施帶動私部門參與。此外,許多國家已啟步開發CCUS計畫以及藍/綠氫的轉換和使用,而這些舉措需仰賴公私部門的協力合作。藉由落實淨零倡議,各國採取更為全面的途徑,善用其獨特的地理和經濟優勢,以有效減少排放,加速電氣化和潔淨能源應用。碳定價的潛力在新興市場中的重要性大幅提升,已有三個東南亞國家宣布了碳稅機制計畫,同時也應注意後續競爭力下降和能源成本拉高等隱憂。

二、各國推動產業脫碳的關鍵技術策略
(一)美洲
1.巴西:再生能源占比高達初級能源的48%,但碳排量仍位居全球第五,其中工業占初級能源總消耗量的34.6%,而工業排放的60%集中於鋼鐵和水泥產業。巴西已承諾於2030年較2005年減少43%的溫室氣體,直至2050年實現碳中和,並預計至2030年可創造200萬個就業機會。儘管巴西尚未有針對產業聚落的賦能政策(enabling policies),但有許多公部門措施可加速與支持潔淨能源,並投資產業脫碳。

(二)歐洲
1.瑞典:工業部門占終端能源消耗的40%及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30%,計畫透過提高材料和能源效率及循環利用、電氣化、氫能和CCS等策略,並將生質能列為供熱和產業脫碳的主要模式,目標至2045年實現負排放。此外,2022年6月在斯德哥爾摩+50會議上(Stockholm+50 meeting)提出以產業聚落為瑞典實現國家目標,強化對脫碳的承諾,並擴大現有生態系內產業共生(Industrial Symbiosis)的範圍。

2.葡萄牙:該國於2023年9月向歐盟執委會提交「國家能源及氣候計畫」(National Energy and Climate Plan, NECP),已透過葡萄牙復甦與韌性計畫(Portuguese Recovery and Resilience Plan, PRRP)增加對氫、再生天然氣和工業脫碳的財政支持,並目標至2030年減少工業部門35%~40%的溫室氣體排放。

(三)亞洲和大洋洲
1.汶萊:2019年天然氣發電占比約99%,太陽能發電不到0.5%。汶萊為了實現在2035年減排50% 的目標,提出了配套立法以迅速推進太陽能裝置使用,提高全國工業部門的能源效率。

2.泰國:2021年工業部門用電量占總用電量的46%,泰國雖擁有強大的產業聚落生態系統,但自2018年來尚未有聯邦立法支持工業脫碳,凸顯出該國缺乏具體和可衡量的環境目標。

3.馬來西亞:工業部門碳排占總排放量達23%,其能源結構主要為化石燃料發電(占94%)。2023年提出國家能源轉型路徑圖,目標至2050年再生能源占比達70%。馬來西亞政府加速推動永續發展議程,陸續釋出低排放和潔淨能源政策,並促進產業聚落的環境永續性和能源優化。

4.印度:為全球第三大排碳國,工業和電力部門排碳量在2020年約占60%,目標至2030年將排放量較2005年減少45%,至2070年實現淨零排放。印度在長期低碳策略上之進展,取決於已開發經濟體在金融、技術轉移和能力建構領域的支持。透過再生能源、綠氫和碳權(carbon credit)機制,該國優先考慮能源效率、更潔淨的交通運輸和重工業綠化。

5.日本:2020年工業、電力和煉油產業的排碳量占總排放量的67%,為實現2050年碳中和及2030年較2013年減少46%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目標,日本聚焦於工業園區和港口脫碳,並看好它們做為低排放能源和循環材料(例如:氫/氨、二氧化碳、回收熱能、塑膠廢料)中心和新興技術測試平台的潛力。且透過多種政策措施,像是:補貼、財政援助和法規,日本工業正穩健走向脫碳。

6.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發電和工業部門的排碳量占總排放量的82%,阿聯雖尚未有專門針對產業聚落的行動計畫,但有多種政策和舉措支持向潔淨能源轉型和工業部門脫碳。而2012年的綠色經濟倡議(Green Economy Initiative)則為該國永續未來奠定基礎,定調在能源、環境和投資領域之政策方向。

(四)非洲
1.南非:工業部門能源相關排碳量占比達40%,儘管南非缺乏具體的產業聚落行動計畫,但已實施了各項鼓勵工業部門使用潔淨能源、減少碳排的政策和措施。該國政府優先考慮電力部門的轉型,從煤炭轉向再生能源,並挹注資金發展綠氫技術。

三、結論
展望未來,各國政府應繼續支持轉型相關的全面性政策架構和配套計畫,將現有資產與脫碳對策結合。藉由激勵措施鼓勵私部門參與,並善用政策工具(像是:命令與關稅),創建整體價值鏈並加速脫碳技術之規模佈局。此外,碳定價在帶動投資與產業聚落脫碳上發揮重要作用,對其他地區的工業脫碳也將產生連鎖效應。產業聚落更是公私合作與建立低碳生態系統的關鍵推手,而跨產業夥伴關係是支持大規模佈局與共享基礎設施的核心要素。
陳霈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