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政策動向> 2024年全球合作晴雨表
2024年全球合作晴雨表 The Global Cooperation Barometer 2024
2024/01
World Economic Forum (WEF)
https://www.weforum.org/publications/the-global-cooperation-barometer-2024/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指出,目前全球經濟狀況處於脆弱的狀態,經濟成長預期會低於歷史平均。重振貿易對於強化未來經濟前景及改善生計來說至關重要;技術創新是改善目前生產力成長遲緩的關鍵,例如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預測生成式人工智慧(AI)有著極大的經濟潛力,在各產業每年額外的收益為2.6兆到4.4兆美元,而解鎖這項利益的唯一方法是全球合作。

因應氣候變遷需要政府及企業共同合作推動達到淨零排放、適應因氣體排放而產生的氣候變化,並且要以可以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合作方式達成目標。除了地球健康外,人類的健康也需要全球合作,然而目前人類和地球的健康及福祉相關的永續發展目標卻只有15%步入正軌。雖然國際合作日益重要,但世界秩序似乎顯得支離破碎,聯合國在2023年初指出,世界正面對自二戰以來最多的暴力衝突。

2024年全球合作晴雨表(The Global Cooperation Barometer 2024)提供測量全球合作現狀的方法,供領導者更進一步了解全球合作的面貌。全球合作晴雨表以五個支柱(pillar)來測量全球連結:貿易與資本(trade and capital)、創新與技術(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氣候與自然資本(climate and natural capital)、衛生與健康(health and wellness)、和平與安全(peace and security)。並透過42個指標量化五大支柱在過去11年(2012-2022年)的合作趨勢及改變。由於2020年時疫情使得所有趨勢加速發展,因此以2020年的數據做作索引指標,所有指標都有2020年的數據以確保可以計算索引趨勢線(indexed trendline)。在過去十年,大部分的全球合作為正面發展,從2020年開始有些微反轉下降2%。每個支柱有不同狀態,2012年到疫情之前,除了和平與安全以外四個支柱的合作都是增加,其中創新與技術的合作增加超過30%,主要分析結果如下:

支柱1- 貿易與資本:聚焦在全球經濟整合(economic integration)所促進的有關全球成長與韌性的合作,以貿易、資本與人才的流動的趨勢作為分析內容。貿易與資本的全球合作在2012年到2020年之間的平均年成長率是0.9%,主要是受到外商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成長影響。全球FDI占GDP比率從2012年30%成長到2020年49%。貿易與資本流動受COVID-19疫情影響,如在疫情升溫時資金流動也有所增加,原因是當時全世界銀行正重新分配資本流動性,但隨後即回復正常。

2023年貿易的成長相較GDP成長緩慢,預估只有0.8%的成長(低於2022年成長將近2%),而GDP成長是2.6%。目前全球經濟整合存在著極大的不平等,縮減這之間的差距可以帶來更多的經濟利益,有研究顯示,近來已開發經濟體有持續增加與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合作,例如美國與墨西哥及越南的貿易增加,中國也增加對東南亞的投資。問題在於各國領導者是否會共同合作重建經濟聯繫以促進成長、加速多樣化、保持韌性,改善國內經濟。

支柱2- 創新與技術:檢視全球合作如何透過知識與人員的交流,加速創新及創造有利的全球技術進程。晴雨表中大部分的指標顯示,從2012年到2020年之間,創新與技術合作維持顯著的成長,但從2020年開始持平,部分重要面向(例如跨國專利應用及國際學生流動)合作減少。

有鑑於近來趨勢與合作不確定性增加,全球領導人需要關注重要領域的合作,包含透過基礎R&D、國際學生交換及跨國專利應用,承諾進行更多跨國合作,且盡力協調及簡化全球對前端技術的規範。

支柱3- 氣候與自然資本:觀察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與自然資本挑戰的補救與解決方案的影響力,聚焦在降低排放量、保存自然資本、全球目標等重點作分析。氣候與自然資本支柱中的大部分指標在2012年到2022年之間都有所上升,主要是因為全球有持續維持對於減緩與適應氣候變遷影響,以及擴大海洋保護區域的投資承諾,為減緩氣候變遷影響的資金流動幾乎雙倍增加,而為適應氣候變遷影響的資金流動上升了56%。但是也並非所有數據都是正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仍持續增加,除了2020年下滑3.5%以外,2021年及2022年排放量皆上升,2022年排放量高於2020年5.7%。

達到淨零排放轉型有四個互相依存的目標:減少排放量、可負擔性、可依賴性以及產業競爭力,這四個目標都需要公共與私人部門加倍努力進行國際合作。

支柱4- 衛生與健康:檢視全球合作對幫助全世界人口可擁有更長壽、更健康的生活的影響力,聚焦在了解患病對壽命以及生活品質的影響、全球公共衛生標準、健康領域商品流動等方面進行分析。衛生與健康方面的合作從2012到2020年有所增加,重要合作包括研發疫苗應對COVID-19疫情。合作在2020年達到高峰,於此之後開始減少。

2020年前大部分的健康合作指標,如健康發展協助、健康產品貿易以及與健康相關的R&D與智慧財產權(IP)的流動等都呈現緩慢穩定的成長。2020年在部分領域為了因應疫情而增加合作,但在疫情過後,全球健康合作開始減少,但部分指標仍維持2019年的水平。

許多在疫情期間或疫情前建立的全球健康規範和基礎設施,可以作為往後改善健康狀況、流行性疾病應對、人口老化及慢性病之用。而除了疫情期間的努力,還有其他領域的加倍合作也很重要,例如國際夥伴關係將在各式各樣健康基礎研究上扮演重要的角色。

支柱5- 和平與安全:主要觀察全球合作透過在多邊維和行動及持續國際穩定方面的努力,預防及解決衝突的影響力。和平與安全的合作趨勢自2016年開始大幅下滑,此趨勢是由於流離失所的民眾、衝突死亡人數及衝突數量的上升,以及網路攻擊增加所造成,這顯示出全球安全的不穩定以及衝突強度的增加。

過去十年在和平與安全的發展趨勢極具挑戰性,公私部門應該聚焦在支援弱勢人口,並尋找新的合作機制以應對不斷變化的網路攻擊挑戰。

由於地緣政治、競爭及對抗的現狀不太可能發生改變,晴雨表建議企業與政府的領導者應該重新思考合作。晴雨表顯示合作是多重面向的,而合作的要素會與競爭要素共存。領導者可以練習合作性競爭(coopetition),在合作與競爭之間找到平衡,進而促進在特定領域的共同利益。國家與企業應該謹記合作可以增加力量及韌性,能妥善地管理合作關係的國家,可以更有韌性地從挑戰中恢復,並且達成目標。
李家緯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