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政策動向> 澳洲從全球化及技術變遷中獲益
澳洲從全球化及技術變遷中獲益 Benefitting from Globalisation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in Australia
Urban Sila, Philip Hemmings
2019/02
OECD
https://doi.org/10.1787/d36cddc4-en
https://www.oecd-ilibrary.org/docserver/d36cddc4-en.pdf?expires=1550716095&id=id&accname=guest&checksum=E5AF61D54EA3656581E39F60AB5DFBF3
技術變遷及全球貿易大幅提高改善澳洲人民的生活水準,但也為產業帶來結構性的改變。產業轉移導致工作與收入的變動,澳洲的製造業開始走下坡,但是服務業呈現一片榮景,這樣的變化也造成技能需求上的轉變。某些工作消失,某些新的工作出現,意味著社會凝聚力可能減弱而導致不平等的可能性增加。這個轉型過程中有贏家有輸家,也存在很多不確定性,此時資訊充分且目標明確的政策可以確保國家在技術變遷的浪潮下,仍舊能維持高生產力以及高品質的工作,以提供更好的產品與服務。本報告強調澳洲如何透過創新政策來帶動經濟與社會的發展,包括:
一、勞動市場:協助失業勞工轉型並找到工作。
二、教育與技能:確保國民擁有良好的技能,可以取得高品質的工作。
三、都市環境:協助都會族群調適變遷,透過良好的運輸系統來確保工作穩定。

從人均GDP來看,技術變遷及全球化確實提高澳洲的國民所得,澳洲在2000年左右開始追上日本、德國、英國,雖然還落後美國,但成長力道接近美國。對於技術演進可能取代人力的隱憂並未發生在澳洲。事實上,澳洲的生產力還因此而提升,甚至促成更多的工作機會。雖然某些行業衰退,但整體薪資及收入還是提升,因而刺激了消費能力,對於新產品與新服務的需求提高,足以抵消掉勞動需求的減少。根據調查,過去50年來澳洲的人均工時相當穩定,特別是大眾最為擔憂的電腦技術進步,也未造成太大的影響。

技術變遷的結果導致價值鏈變長,全球價值鏈轉型對澳洲的影響是國際貿易成本下跌,加上中國供應鏈的崛起,商業服務機會大增,工作改變的結果,即使人仍在工作崗位上的人,其工作技術需求也面臨新的挑戰。從1966-2011年澳洲的工作出現兩極化發展,高技術、高所得以及低技能、低所得的工作分別增加17%及2%,但中等技能中等薪資的工作機會減少了19%。特別是例行性的工作最容易被取代,但是具有AI分析、雲端運算等能夠提高機器功能的工作,成長非常迅速,創造出很高的市值。

在澳洲的就業市場中,兼職工作的比例非常高,但是臨時工作及自營事業的比例則相當低。儘管面臨結構性的改變但澳洲仍然具有很高的韌性,特別是在金融風暴後仍能安然渡過,最主要歸功於勞動市場的高就業率與低失業率。雖然離職率高造成職業翻轉率很高,但是多半是出於自願。雖然也有因為經濟因素而被遣散的職業替代率,在先進國家中算是高的,但是80%的人在2年內可以找到新工作。20年下來,雖然因為技術變遷造成的收不平等略有上升,且高於OECD國家平均值,但近10年來已有下降的趨勢。不過中低收入者在15年來呈現相對弱勢,其他特定族群包括獨居、單親、原住民等是相對貧窮。政策面主要在協助勞工渡過工作轉型期,包括利用「Try, Test and Learn」基金提高勞動市場參與率、所得稅的調整、「NewStart」失業救濟金,同時也以幼兒照護方案來提高婦女就業率,以減少性別落差。

在提升教育與技能的卓越平等方面,澳洲在25-64歲受過大學教育的比例算是OECD國家的前段班,在科學、數理、閱讀能力也比OCED平均為高。成人參與成人教育的比例亦高,但是在15歲青少年的科學、數理、閱讀能力則在近10-15年來大幅下降,因此澳洲的措施主要在提升早期教育,特別是弱勢家庭幼兒註冊率低落問題,以「Quality Schools」配套提高聯邦對學校的補助。對於職業學校教育訓練,則經由品質技能局核可的學程,提供全國一致的高品質教育訓練課程,高等教育則提供HELP貸款制度。

都會區通常是人與工作聚集的地方,容易受到技術變遷的影響,但也因為容易取得各項服務,因此調適能力也較好,且容易發展成為商業聚落,進而產生網絡效應,如矽谷一般。雪梨、墨爾本的人口快速成長,對基礎建設造成莫大的壓力,而都會區的治理,無論是在政策規劃、交通運輸及廢棄物處理,都有來自國家、州立及地方政府不同層級的利益及影響力,須要特別留意政策方向一致性與效率、基礎建設發展的決策流程以及未來的國土規劃等問題。因此澳洲鼓勵發展電動車與無人駕駛車,並訂定道路相關法規與稅率,以解決都市交通阻塞與停車問題,並建議發展智慧城市計畫,以智慧投資、智慧技術及智慧政策三大支柱來解決都市問題。
張國鈞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