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政策動向> 在數位創新中掌握政策機會
在數位創新中掌握政策機會 Digital Innovation: Seizing Policy Opportunities
2019/04
OECD
https://doi.org/10.1787/a298dc87-en
https://www.oecd-ilibrary.org/science-and-technology/digital-innovation_a298dc87-en
現代的創新,無論是產品、服務或商業模式,幾乎都脫離不了數位技術,甚至已經將數位軟體或數據嵌入產品、服務或商業模式之中,包括社群媒體、線上市集、隨選行動服務等。不只是這些創新是原生數位(born digital),連傳統的農業、交通及零售業也都將數位技術視為通用技術。在這樣的脈絡下,如何利用政策以掌握新興機會,該報告中特別以數位時代的創新特質、機會與挑戰來提出政策強化的建議。

一、數位時代的四大創新特質
(一)數據成為創新的主要投入,使得數據流動性大增。例如機器學習技術與大規模電腦實驗為研究帶來新的機會,研究流程也因而改變,也能提供新的服務與商業模式。對零售業而言,能夠客製化投放廣告甚至是個人化定價。對醫療服務而言,能夠提供更精準的醫療方案。其餘對供應鏈規劃、減少廢棄物、提高能源效率、人力資源管理或區塊鏈的分散式帳本技術都有很大的貢獻。
(二)服務是創新的心臟,造成成本下降。例如以租代買的共享或租賃等服務模式。傳統的製造業也將服務嵌入機具或設備中,預測維修保養的時間。在服務創新方面,能夠提供虛擬實境或擴增實境等的體驗服務。農場保險服務能夠結合無人機或感測器,提供田間巡視以評估栽培或災損情形。
(三)創新的周期縮短,使得上市的腳步加快。例如3D虛擬模擬技術或是3D列印快速試製原型(prototype),使得在很短時間內能夠提供最小可行性商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能夠實現精實創業(lean start-up)的創業方法;同時也能夠定期升級與改版,以區隔市場、避免自家產品相互競爭。智慧產品更可以透過軟體提供依功能付款的客製化服務。
(四)跨領域協作創新的需求與機會大增。透過資料共享、企業孵育(incubation)、跨界開放式創新、創新生態體系與平台、企業風險投資與併購等方式協作,因此複雜度也隨之大增。

這些特性造成兩大市場衝擊,第一,市場更為集中:由於數位生產成本極低,因此獨厚某些顯性玩家進場。第二,市場進入障礙降低:由於資料取得容易,進入市場的障礙變少,加上平台也能促使更多創業者加入創業行列,因而使得市場競爭加劇。

二、數位創新對跨領域應用的影響最深遠的產業
(一)農糧產業:利用智慧化的機具,配合各種感測器,使得農、林、漁、牧的經營管理更有效率也更環保,而能實現精準農業,若再配合區塊鏈及分散式帳本,能讓供應鏈更容易掌握運輸、儲存及溯源管理。
(二)汽車產業:數位創新也使得汽車廠成為智慧工廠的典範,讓汽車連結售後服務,允許所有權更改的共享模式及隨選行動服務,更有利於新商業模式的誕生,如Zipcar共乘平台或uber叫車平台的興起。
(三)零售業:除了增加消費者體驗以外,還可以讓流程最佳化,創造出無人商店如Amazon Go,或是Amazon Dash Replenishment Service,能根據使用量自動為洗衣機或咖啡機叫貨、補貨,未來可望利用無人機送貨。

三、數位創新應用衍生的商機與挑戰
商機包括三個面向:
(一)產品面:商機包括從消費電子、健康照護等的虛實整合到原生數位(如金融服務、媒體、音樂、遊戲)。挑戰包括規模小的企業對數位技術不熟悉、數據分享的信任問題、數據品質不佳等。
(二)流程面:商機包括供應鏈之間的串聯、改善與終端消費者的互動等。挑戰則包括數據整合、如保險契約等的隱私問題、道路安全甚至是恐怖攻擊等隱憂。
(三)商業模式及市場:商機包括取代傳統旅行社業務的線上訂房平台,也有與傳統產業共存的而共同提供服務的,如線上與實體店面共存,挑戰則是可能衍生定價等帶有歧視的私密資訊曝光、庫存流程最佳化未能完全數位化。

雖然數位創新帶來許多商機但是目前在應用與擴散上仍面臨一些障礙,包括:
(一)對於新的數位技術吸收能耐有限,特別是農糧產業與營建業等保守產業。
(二)目前市場上的破壞者所造成的壓力,如Booking.com使得自由行的訂房成本大幅下降,加上Airbnb的評價系統,也導致傳統飯店業者備感壓力。
(三)產業特性使然,如企業規模過小而且過度分散(如農糧業者),鄉間取得寬頻等基礎建設較差,供應鏈太複雜而無法統一實施,如教育及健康照護等基礎建設的公共投資不足。
(四)消費者的需求或購買態度轉變,如擁有自家車的想法轉變,或是環保意識導致農業耕作方式改變等。

四、有利的政策組合
政策對於數位轉型或推廣應用有很大的影響力,所以政府極力發展政策組合來改變現況,希望利用以下五大面向的政策能夠改變現狀:
(一)確保可取得創新所需的資料:確保創新者的資料可及性、能夠考量到資料的多元性以及資料保留權,開發資料市場發展的可能性。
(二)提供誘因支持創新與創業:確保政策的參與、負責及敏捷,推動數位創新來支持服務創新,強化智慧財產權系統,發展多用途的通用數位技術。
(三)打造強而有力的公共研究體系及有技能的勞動力:以開放資料及論文發表來促進開放科學,支持跨領域學習,支持科學化數位技能,投資科學數位基礎建設,推動產學共同開發,與教育及勞動單位合作共同開發數位創新所須的技能,支持管理技能的教育與訓練。
(四)促進創新系統的競爭與合作:與法規或智財等管理單位共同合作開發符合數位時代需求的競爭政策,推動創新系統之間的合作,支持企業採用數位技術(特別是中小企業),支持數位創新活動中的社會與地域包容。
(五)在考量全球脈絡及市民需求之下設定國家政策:在全球市場之下架構國家政策,採用領域決策方法,邀請市民參與技術相關的公共議題,確保政府與公共研究的資料可及性。

五、建議推動的倡議
創新政策必須堅守的三大重要原則包括:敏捷性,快速以小規模進行任務導向的計畫;(二)領域特性,考量領域需求設計資料取得與擴散的政策;(三)包容性,數位創新必須確保有社會與環境的目標。數位技術的創新固然重要,但是產業與社會的應用與技術擴散不可或缺,甚至期望能夠促成聯合創新,建議推動的倡議包括:
(一)支援數位技術的採用與擴散
1. 提升意識與建立能耐:例如法國的CAP’TRONIC定期舉辦技術研討會及諮詢服務給中小企業;愛爾蘭的線上創新券,提供2,500歐元的相對基金,協助中小企業經營電子商務等。
2. 對數位創新投資的財務支援:例如韓國中小企業智慧製造計畫最高可補助50%的數位應用成本;法國數位貸款計畫,貸款金融在20萬到300萬歐元之間。
3. 新數位技術的示範與測試:如義大利的4 FVG數位平台協助快速取得測試設備、原型製作與展示實驗室;德國Labs Network Industrie 4.0提供測試中心;或是提供自動駕駛車的試駕場域,如奧地利ALP.Lab及 DigiTrans、德國A9 Digitale Autobahn、瑞典AstraZero;英國的遠距健康服務,或是各國對金融、交通、能源、健康推出的監理沙盒。
4. 取得最先進的數位技術與專業:如英國的Digital Catapult、歐盟的高速運算中心等提供最先進的研究設備。

(二)激勵合作創新,確保不同法規體制與誘因不會成為推動合作的阻礙
1. 針對策略規劃舉辦的平台與論壇:例如奧地利的Platform Industry 4.0集合產、官、學、研以及協會,貿易連盟及NGO組織共商數位轉型;紐西蘭的人工智慧論壇結合投資人、創業家、政府與學界共同發掘未來的AI機會。
2. 推動機構合作:連結創新系統中的不同參與者,包括:(1)中介機構:例如英國Catapult Centres、澳洲Industry Growth Centres等;(2)網絡:如英國創新局的Knowledge Transfer Network、澳洲的Expert Connect網絡;(3)聚落:如法國的數位轉型聚落Cap Digital、愛沙尼亞ICT Cluster、加拿大Innovation Superclusters Initiative、德國Digital Hub Initiative、義大利Cluster Intelligent Factories等。
3. 聯合研究與創新中心:包括澳洲最大的數位研發中心Data61 (CSIRO)、荷蘭公私合營的Smart Industry Fieldlabs、比利時Flanders Make、愛爾蘭Technology Centres Programme,以及美國各地的因「美國製造」計畫而設立的創新中心。
4. 眾包、開放挑戰與生活實驗室:包括美國政府設立的Citizenscience.gov網站,教導市民如何設計、執行眾包與市民科學計畫,以回應社會挑戰。歐盟在Horizon 2020計畫的資助下成立Social Challenges Innovation Platform,鼓勵社會創新家以及創業家在網站公開他們的構想。英國Digital Catapult也鼓勵以開放式創新,讓學界、新創、中小企業及大型公司共同合力創新開發。以使用者為核心的開放式創新生態系,整合研究與創新流程而成的生活實驗室就是未來實際生活的縮小版,可以讓用戶直接體驗並回饋意見給開發者修正,如赫爾辛基Smart Kalasatama、比利時City of Things等。
5. 直接資助聯合研究與發展:如丹麥MADE Digital initiative提供有條件的補助、英國Industrial Strategy Challenge Fund提供產學合作補助。

文末另集結各國政策案例可供讀者參考。
張國鈞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