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能源科技> 2019年離岸風電展望
2019年離岸風電展望 Offshore Wind Outlook 2019
2019/10
IEA
https://webstore.iea.org/download/direct/2886?fileName=Offshore_Wind_Outlook_2019.pdf
離岸風電具備在應變季風季節時,仍可維持全天發電,甚至能在冬天穩定產出更多的電力,補足季節性負載差異的優勢且電力波動較太陽能發電系統低。因此隨著渦輪機的物理尺寸和額定功率容量,性能的提升及成本的下降,讓離岸風電有望成為未來電力供應的主力。

自2010年至2018年間,全球離岸風電市場每年成長近30%,離岸風電具備補足季節性的負載差異之優勢,他能在應變季風季節時,仍可維持全天發電,甚至能在冬天穩定產出更多的電力,使其系統價值顯著優於陸域風電,而與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相較也更趨穩定。而台灣擁有世界一級的離岸風場與豐富的海洋資源,推廣離岸風力發電已成為政府重要的能源政策之一。為達我國政府規劃2025年離岸風電場址容量5.7GW之政策,本文摘錄國際能源總署(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所出版之2019年離岸風電展望,針對未來發展之關鍵技術創新與發展進行分析,研究中預測遠岸深水區風場的發電量將有亮眼表現,並推估技術的創新將為離岸風電的發展帶來利基,且在風場的開發上可更具彈性,讓離岸風電有望成為未來電力供應的主力。

一、持續發展大型風機
(一)技術創新:技術創新使大型化風機成為趨勢,渦輪機的葉輪直徑從2010年的90m(3MW)增加到2016年的164m(8MW),其掃掠面積增加了230%。隨著渦輪機葉尖高度和掃掠面積的增加,從而提高其最大輸出功率。目前正在開發中的12 MW渦輪機預計2021年將達到220 m,即艾菲爾鐵塔高度的80%。
(二)發展潛力:
2018年離岸風力發電的全球平均容量因數為33%,而陸上風力發電則為25%,太陽光電為14%。隨著渦輪機及其他技術的演進,預估未來離岸風力發電在中等風速條件下的容量因數有望超過40%,在高品質風能資源的地區的容量因數將超過50%,遠超過陸上風力發電及太陽光電。此外,由於海上風能的輸出功率會隨風的強度而變化,每小時波動約為20%,而太陽能發電波動高達40%,故離岸風力發電的高容量係數和較低的波動,使其具有較佳的經濟效益,有望成為未來電力供應的主力。

二、基座安裝技術的優化
目前在役風場大多都安裝在深度小於60米且距海岸60公里以內,正在進行中的新興風場已從海岸拓展到更深海區(深淺海域的定義:淺海區水深小於60 公尺和深海區水深60-2000 公尺),多數開發計劃已達離岸100公里或甚至更遠的海域,而其中基座安裝占風場開發計劃總成本的近四分之一,為離岸風機之關鍵技術。一般而言,在水深小於50 公尺的離岸風場因成本及技術考量,約80%風場佈局皆採用單樁式基座(monopile foundation),在深海區則多採用浮動式基座。
(一)單樁式基座的持續改進
1. 技術創新:雖然單樁式基座原適用於淺海水域(水深小於60 公尺),技術的持續創新將拓展其應用幅度。
2. 發展潛力:可透過改進結構構件的強度與耐震技術,在水深達55-60 公尺的水域中仍可使用,從而減少了對造價更為昂貴的套筒式(jacket foundations)之需求。

(二)浮動式基座的整合應用
1. 技術創新:浮動式基座以強韌的纜線連接機體和海床,技術分類上有三大主要概念:圓柱浮標(spar-buoy)、半潛式平台(Semi-submersible Platform)與張力腳平台(Tension Leg Platform, TLP)。
2. 發展潛力:其優點除了適用於深海區,還具有不需考量海底土質對風電機組基座的影響,另外浮動式設計能有效避免瞬間強風對機組的損害,不須固定在海床,可減少對環境的衝擊。

三、輸電技術的改善
伴隨深海區離岸風場的發展趨勢,電力必須藉由海上變電站及海底電纜,將離岸超過10公里以上的電能輸送到陸地並接入既有電力系統網路。高壓電力傳輸可分為HVAC(高壓交流)及HVDC(高壓直流)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通過交流電纜傳輸電力的交流電(AC)系統;以及電流在變電站中從交流電轉換為直流電,然後在陸上變電站中又轉變回交流電,然後再向電網供電的直流(DC)系統。在50km短距離輸電上,交流系統優於直流系統,隨著風場的增大、風場與岸上距離的增加,負載損耗將嚴重增加,超過100km長距離上,高壓直流(HVDC)輸電則較具發展優勢及經濟效益。

(一)技術創新:離岸風力發電所產生的電力,若直接經由海底電纜連接到陸上變電站,會有電力大量耗損的問題,故需要有海上變電站將電力收集起來,再升壓送到陸地,以減少輸送過程的大量電力損耗。故高電壓直流電具備優異的電壓品質、較少的傳輸損耗、較佳的電流控制,若輸電距離超過100公里,應用高壓直流輸電技術(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HVDC)來銜接離岸風場至陸域電網,可使長距離輸電過程中之損耗率降至最低,將有助於紓解在深海區設置風機在總成本上壓力。

(二)發展潛力:目前海上風電場大多透過放射狀的海上輸電方式連接到岸上,但是這可能存在使用要求或空間規劃衝突的情況,北海輸電巨頭TenneT與Energinet.dk、 Gasunie及鹿特丹港聯合打造「北海風電樞紐島」,以「樞紐 - 輻射(Hub and sopke)」概念,將海上風電場以群集的方式先將電力傳輸到樞紐島上,再根據北海沿岸各國的需求傳輸電力或是以海上制氫的方式傳輸能源。通過建設這樣大型的海上風電輸電基礎設施,除了可避免城市規劃或地上建物的影響,風電場可以發揮集群效應,提高資產利用率,同時還可降低成本。

陳霈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