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政策動向> 全球暖化攝氏1.5度:在暖化攝氏1.5度衝擊與溫室氣體排放預估下,結合永續發展與脫貧工作以強化對氣候變遷之因應
全球暖化攝氏1.5度:在暖化攝氏1.5度衝擊與溫室氣體排放預估下,結合永續發展與脫貧工作以強化對氣候變遷之因應 Global warming of 1.5oC: An IPCC Report on the impacts of global warming of 1.5oC above pre-industrial levels and related glob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pathways, in the context of strengthening the global response to the threat of climate chang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fforts to eradicate poverty
IPCC
2019
IPCC
https://www.ipcc.ch/sr15/download/#full
一、前言
氣候變遷對自然與人為環境的影響已愈來愈明顯,在擬訂巴黎氣候峰會限制暖化在攝氏2.0度時,暖化衝擊並沒有太多科學證據說明影響之範圍與程度,或是政府及各產業應如何採取調適行動。近期隨者全球各地發生之極端天候與不尋常豪雨及乾旱現象,許多國際機構與國家都認為若暖化至2.0度,將會更加危害國家與人民之安全。若能限制在暖化1.5度,各國應採取何措施方可降低暖化之風險。跨政府氣候變遷論壇(IPCC)依據約六千份近期發表之相關期刊,針對暖化1.5度之威脅、風險、溫室氣體排放預估路徑與調適及轉型建議,編輯成此年度報告。報告以科學數據確認氣候變遷已影響全球之人們生活、生態系統與作物週期等。報告中也說明若能經由物理與化學之方法,配合積極之轉型行動,限制暖化在攝氏1.5度是一個可達成之目標。

二、研究架構與結果
本研究首先提供關於主題之政策與技術摘要,接者以五個章節說明:增進對暖化攝氏1.5度之衝擊與溫室氣體排放預估路徑之了解、討論若限制暖化攝氏1.5度,需要改變之能源排放與土地運用及氣候政策之調整、分析暖化攝氏1.5度與2.0度對天然與人為環境衝擊之程度、探討全球經濟、科技與社會如何調適至上升攝氏1.5之預估溫室氣體排放路徑、最後分析永續發展、脫貧工作及不平等現象間之複雜關係,並建議以此為出發點進行調適行動與轉型規畫。
1. 認識全球暖化攝氏1.5度
 相較於工業革命前之平均地表溫度(1850年-1900年),在2006年-2015年人類活動使溫度上升攝氏0.87度,預估在2030年-2050年間將上升至攝氏1.5度。部分地區如南極區域有超過平均數2-3倍之溫度上升。在溫度上升0.5度時即經常發生極端天候現象。
 若能持續推動零排放政策,在未來20-30年間,人為的溫室氣體排放對暖化現象將不會超過攝氏0.5度。而影響暖化之原因將會是達到零排放前人為累積的二氧化碳等相關排放量、地球系統之反饋機制與海水酸化等。
 在暖化1.5度時,氣候風險對天然與人為系統之威脅將較暖化現象明顯,此風險也將依地理位置、弱點狀況與採用之調適措施相關。若在2100年暖化現象沒有穩定在1.5度,甚至達到2.0度,則會產生不可逆之衝擊,地球也將完全失去部份的生態系統。

2. 氣候變遷、潛在衝擊與相關風險之預估
 氣候模型預估現況、暖化1.5度及暖化20.度之區域氣候特性將有很明顯之差異。此差異包含大部分地表與海洋溫度上升、多數人類居住地之極端熱浪、部分地區之強降雨與乾旱現象。
 預估2100年暖化1.5度時,海平面將上升0.26-0.77公尺,若能降低0.1公尺之海平面上升,則可減少約一千萬人口暴露於相關風險之中。
 在分析的105,000物種中,暖化1.5度時有6%的昆蟲、8%植物與4%脊椎動物之損失將超過一半,而在暖化2.0度時此數據將是18%的昆蟲、16%植物與8%脊椎動物。
 相對於暖化2.0度,若能限制在1.5度內,將可減緩海洋溫度與酸化上升速度,降低海洋生物多樣性、漁業、生態系統與服務之風險。目前已有多項調適措施可降低並管理生態系統、人們健康、農牧作物與水資源等之風險。

3. 暖化1.5度之排放預估與系統轉型
 暖化1.5度下,人為二氧化碳排放從2010年-2030年需要降低45%,並在2050年達到零排放目標。暖化2.0度下,人為二氧化碳排放量需在2030年時降低25%,並在2070年達到零排放目標。相關產業如能源與農業等之非二氧化碳排放量也需納入衡量。
 若以暖化1.5度為目標,則需要在能源產業、土地運用、都會規劃及基礎設施等方面進行快速且全面之轉型,如降低能源使用並提升能源效率等轉型方案。
 所有的暖化預估都是以二氧化碳移除量來彌補現有的排放量,並期望能在接近暖化1.5度高峰前,達到淨負排放目標。短期目標應集中在能源產業與土地運用上,可快速減緩目前排放壓力,進而可採取生物能源與碳捕捉等技術以降低殘餘排放量。

4. 結合永續發展與脫貧工作強化全球因應暖化現象
 依據巴黎氣候峰會各國協議之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既使在2030年後採取更積極之排放手段,也無法將暖化限制在1.5度之內。延遲行動的挑戰包含費用上升的風險、目前基礎設施與資產不易更新及缺乏有效的轉型方案等。
 調適方案除了可以降低天然與人為系統之威脅外,亦可結合永續發展產生多方效益。若能妥善管理則可確保食物與水資源安全、降低災變風險、改善健康狀況、維護生態服務及降低貧窮與不平等現象。
 以參與及整合方式推動調適與轉型,結合中央與地方政府之資源,應可促進都會與偏遠地區之經濟及永續發展需求,進行快速且有系統的轉型工作。

三、建議與未來應用
氣候變遷目前已衝擊全球之部分地區,且影響之範圍與程度都在逐漸增強之中。多數國家都已積極限制溫室氣體排放並進行產業調適與轉型。雖然產業轉型或基礎設施更新都需投入大量成本,但是若能結合永續發展與脫貧輔導等方案,則此氣候行動不但能促進社會之公平與包容,更能為地球暖化貢獻區域之力量。
林永修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