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政策動向> 2020/2021年全球創業觀察報告
2020/2021年全球創業觀察報告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2020/2021 Global Report
2021/05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GEM)
https://www.gemconsortium.org/file/open?fileId=50691
2020年全球籠罩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低迷氣氛之中,疫情所引發的經濟危機,堪比2008年的金融海嘯,同時也衝擊到創業的模式與態度。但是在危機當中也有人看到不少因疫情而產生的商機,轉而投入創業的行列,例如以色列、韓國與克羅埃西亞等國便在一片低迷當中脫穎而出,家戶收入反而增加。因此在本年度的創業觀察報告中,除了依循過去研究架構,瞭解在社會、文化、政治影響,以及不同型式的創業活動、產出、效益的影響;同時也加入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調查,包括對家戶收入的影響以及創業的阻礙與機會等。

創業的認知與態度是決定是否開始創業或經營事業的開端,受到個人特質如感受機會、承擔風險、企圖心、自信等的影響;是否能夠從社會或家庭獲得資源或人脈,也具有相當關鍵性的影響。因為要開創企業必須仰賴許多利害關係人的協助,如供應商、銀行等直接幫助或親友的間接協助,因此認識創業家、機會查覺、知識與自我認知是主要觀察指標。認識創業家可以創造典範效應,引發創業的動機,台灣在此項目中可說是敬陪末座,而哈薩克與阿曼則是領先全體。在得知某人因疫情而創業或中止事業的調查項目,整體而言以後者居多,只有巴拿馬相反。在經商難易度方面,台灣位居中位,但是在看到經商的機會項目上,台灣在2020年並未比2019年減少太多,顯示發掘經商的機會並未因疫情而卻步,反倒是歐洲與北美地區國家的衰退程度較大。雖然台灣的受訪者自認擁有足夠的知識與技能的比例差強人意,但是害怕失敗的恐懼卻是處於前段班。

從創業活動的樣態可以觀察一個經濟體的創業精神,因此該報告將創業的類型區分為早期創業(Total early-stage Entrepreneurial Activity, TEA)、現有企業(Established Business Ownership, EBO)、員工創業(Entrepreneurial Employee Activity, EEA)三大類,並調查新冠肺炎疫情對創業樣態的衝擊影響。從區域來看TEA,以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的比例最高,受訪國家全數比EBO高出許多;中東與非洲次之,除伊朗以外也都比EBO要高;歐洲及北美地區則是以創新聞名的國家,如美國、加拿大、荷蘭、瑞士等國的TEA比EBO要高,少數東歐國家如斯洛伐克等也是TEA較高的國家;台灣的早期創業比例相當低,但還是比印度略高。

新冠肺炎疫情對TEA的影響,以印度與智利最為嚴重,對美國、加拿大、瑞士、挪威、瑞典有微幅影響,但是哥倫比亞及巴拿馬等國的TEA反而增加,而對台灣的TEA則沒有影響。但是疫情對EBO的影響則與TEA完全不同,對印度、巴西、智利、瑞士、荷蘭等國的EBO衝擊不小,對伊朗、埃及、韓國的EBO則反而有升溫效果,歐洲的德國、瑞典也小幅增長;台灣的EBO則受到疫情略微衝擊。整體而言,TEA從疫情看到新商機的比例,要比EBO來得樂觀許多。從產業別來看,商業服務類的TEA能從疫情發掘出商機的國家不多,反倒是消費者服務類的TEA能從疫情嗅到商機的比例高出許多。

員工創業EEA的比例,以歐洲與北美地區的風氣最為鼎盛,中東的卡達、以色列與科威特也不遑多讓;台灣在亞洲地區居冠,超越韓國、大勝印度。而這些內部員工創業大多數是以股權獨立創業居多,有受到原企業資助的早期創業屬於少數。只有印尼是特例,100%由原企業分割出來,哈薩克其次;加拿大、荷蘭與台灣差不多各半,韓國則是獨立創業比原企業資助略高。企業因經營不善而退出者,部分是因為產品或服務銷售欠佳,也有的是因為結構性的改變所導致,早期創業的失敗退場比例較其他類型創業為高,因此企業退出與TEA比例大致相符,只有哈薩克與摩洛哥是例外。此外,包括肺炎疫情等環境因素也可能導致企業退場,但在韓國、台灣、哈薩克、安哥拉等國,企業退場則以非疫情因素居多。

在創業者的特性方面,報告依性別、年齡及教育程度來描繪不同國家早期創業者的多元樣態。以性別而言,早期創業者還是以男性居多,只有哈薩克、阿曼、多哥、安哥拉、沙烏地阿拉伯、印尼等出人意表,女性創業比例較男性為高;如果以TEA早期創業的女男比率而言,義大利、埃及、印度是性別差異最懸殊的前3名。從早期創業者的年齡分佈來看,多哥、薩克、韓國、台灣是高齡創業(55-64歲)比例較高的國家,其餘皆是青壯年(35-44、45-54歲)創業居多。分析教育程度,早期創業多完成高等教育,只有布吉納法索、賽普勒斯、巴西、印度、英國等例外,而哈薩克則完成與未完成高等教育兩者比例相當。

不可諱言,通常創業者對於前途感到樂觀才會準備開始經營企業,因此對企業成長的期望是必備條件,但是疫情突然來襲打亂了企業經營的布局,大部分的EBO要比TEA感受到比前一年來得悲觀,只有少數如義大利或科威特等例外。對於創造就業機會的成長,只有哥倫比亞、安哥拉、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異軍突起,有較高比例能創造6個以上的就業機會,其餘以零成長居多。調查創業或經營的企業從海外獲利超過25%的國家,以北美與拉丁美洲居多,中亞及東亞地區的比例特別低,台灣與韓國是此地區從海外獲利較高的國家,顯示這些以出口導向的國家對本地貿易的依賴較低,也可能較具企圖心,但也因此容易受到國際貿易政策、市場大小、文化與語言的影響。

在創業動機方面,多數早期創業者認為疫情的衝擊不可避免,開始經營事業要比前一年困難許多,因此會將企業營運往後延期,但是韓國、斯洛伐尼亞、瑞典是相對較為樂觀的國家,台灣則是相對較不樂觀。在早期創業族群當中,幾乎大多數的國家都因為「工作稀少、為糊口」而創業,為「延續家族傳統」而創業者只有印度與德國較高比例。以「改變世界」為創業動機者,以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的國家居多,但是亞洲地區的印度以此為創業動機的比例居冠。以「創造更多財富」為創業動機的比例則以中東及非洲地區較多,而亞洲的哈薩克幾乎都是為此動機而創業。歐洲及北美地區則是義大利、賽普勒斯、蘇俄以創造財富居多,加拿大與美國為改變世界而創業的比例較高。至於台灣早期創業的動機,還是以創造財富及改變世界居多。

在市場與創新度方面,受訪的早期創業者認為他們的產品或服務大部分都是在自己的地方為創新產品或服務,真正能在國際間成為領先創新的以巴拿馬、哥倫比亞、加拿大、美國的比例較高,中東及非洲地區的國際化程度普遍不高;而台灣在此方面也有不錯的表現,韓國的TEA則以在本國創新者居多。被問到以創新的技術或流程創新的比例,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大多在本地屬於創新,中東的科威特與非洲的卡達則是在自己國家屬於創新技術或流程居多,在全球屬領先創新的以巴拿馬及哥倫比亞比例較高,而台灣則是在本地、本國及全球技術或流程創新的比例差不多。

資金是經營企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特別是早期創業的資金來源,多半來自親朋好友等的非正式投資,而這些資金的風險承擔程度也與企業的退場存在某種關係。中亞及東亞地區、歐洲與北美地區私人投資的比例普通不高,調查的43國當中,以智利的比例最高,沙烏地阿拉伯、瓜地馬拉、安哥拉、多哥分居第2-5名,台灣的非正式投資比例相當少。這些非正式投資的部位大多數落在5,000美元左右,超過1.5萬美元的國家,只有義大利、韓國、烏拉圭、卡達等4國。

在創業環境方面,報告以商業的社會、文化及經濟脈絡訂定出創業架構條件(Entrepreneurship Framework Condition, EFC),包括資金、政策、政府計畫、技術轉移、商業及專業基礎環境、進入門檻、實體基礎建設,社會文化規範等面向,用以衡量該經濟體給予創業的是助力或阻力。並計算出國家創業脈絡指數(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Context Index, NECI) ,以11級的李克特氏量表呈現43國的評比。前5名依序為印尼(6.4)、尼德蘭(6.3)、台灣(6.1)、印度(6.0)、阿拉伯聯合大公國(6.0);印尼各項指標均衡發展,只有實體基礎建設較弱;尼德蘭在實體基礎建設及創業教育均表現不俗,惟市場活力較差,導致市場進入不易;台灣強在實體基礎建設,最弱的是創業教育;印度的狀況類似印尼,但是實體基礎建設及學校以外的創業教育均為其弱項。而全球龍頭的美國則以5.2屈居第12名,只贏在社會與文化規範、資金取得容易。以色列也只以5.3小贏美國1名,在政府政策及政府補助計畫等項目表現較弱,實體基礎建設是其相對突出之處。韓國則是以5.5居第9名,創業架構條件較不均衡,實體基礎建設及市場活力是其強項。

報告對各國的細項指標排名、積分有較詳細的介紹,同時提供創業架構雷達圖及政策藍圖可供讀者自行參考。
張國鈞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