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政策動向> 鄉村革新與時俱進:芬蘭2021-2027年農村政策規劃
鄉村革新與時俱進:芬蘭2021-2027年農村政策規劃 Countryside renewing with the times : Rural policy programme 2021–2027
2022/01
Publications of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of Finland
https://mmm.fi/en/publication?pubid=URN:ISBN:978-952-366-380-0
地球已經無法以人類和經濟體系成長的速度,可再生自然資源之生產及溫室氣體的排放之處理,成為目前政治和經濟關鍵問題之一。在此之中,農村地區可以為此提供解決方案。芬蘭農村地區擁有大量的稀缺資源,包括可再生自然資源、清潔的空氣、水、肥沃的土地以及支持健康和福祉的環境。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強調,未來農村政策必須認可關鍵的永續性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如預防和減輕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減貧和性別平等,且需要採取整體性方法,以及地區層面的參與和行動來達成 SDGs。為此,芬蘭第 7 個農村政策計劃提供了國家農村政策不斷發展所需的資訊,以及指導農村政策的社會發展路徑,包括對永續性發展危機的管理、不斷變化的社會經濟結構、數位化和遠距工作、多地區性的成長、不斷變化的生活習慣和對農村地區關注的增長。

農村政策計劃設旨在發展與時並進的農村地區,同時促進整個國家的均衡發展,並以大量研究人員所制定的策略為基礎,其中互相依賴的關係、環境正義和新資訊經濟為策略的重點領域,敘述如下:

1. 發展互賴模式:
包括福祉與自然之間的關係、不同地區之間互相依賴的關係,以及跨部門合作等 3 個面向。芬蘭廣闊的農村地區、群島、大大小小的市政中心和城市地區,都是共生關係的組成,且需要互相支持。例如次區域中心及其發展,作為周邊農村地區的服務中心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多處和遠距工作變得越來越普遍,區域之間的互相依賴性也越來越強烈。此外,位於農村地區的非物質和物質資源,不僅與區域性的連結,還與國家和全球的專業知識、生產和合作網絡的連結越來越緊密。為此,維持和發展社會功能與服務,需要部門和不同參與者之間更密切的合作。除公共部門外,私人企業和民間社會在促進生計和就業,以及在農村地區提供服務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2. 促進環境正義:
這代表了往永續發展的方向前進,其核心在於不同參與者、地點和世代之間的公平。環境正義旨在保護自然生態系統,以及分配利用自然資源產生的利益,和潛在處於劣勢的社會與區域。根據環境正義的宗旨,必須確保農村居民在居住、基本服務、收入機會和流動性方面的權利和機會。另一方面,芬蘭大部分的自然資源位於農村地區,其利用不僅要基於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還要考慮當地條件和農村地區的生計。為此,環境正義強調利用自然資源的社會永續過程,不同的行為者必須有足夠的機會參與和影響有關自己生活環境的決策。

3. 促進新的知識經濟:
農村地區的知識經濟與自然環境和結合不同類型資訊的能力有關,如高科技專業、研究數據以及當地知識。知識經濟是基於具有高教育水準、高技能專業、研發以及全球價值鏈中更高層級的經濟活動人口,未來將越來越多地與自然資源的有效利用和技術創新,以及相關的服務連結起來。芬蘭的知識經濟是透過公共投資所發展,但這產生了地區特有的競爭優勢,並造成地區的不平等。為了向永續社會的方向前進,應要求國家政策將農村地區和參與者,與知識經濟和創新活動相關的資金連結起來,且作為旨在實現永續經濟政策的一部分,決策者必須創造投資農村地區知識經濟的前景。

根據前述的願景與策略重點,本報告整理了相關的主題與措施,包括透過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增加價值、農村行動者可作為永續性轉型解決方案的一部分、增強競爭力和活力、確保平順的日常生活,以及加強農村地區的包容性和社區意識。

一、透過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進行加值
在透過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增加價值方面,農村政策的任務是促進自然資源永續性和社會與區域的公平使用,並突顯出農村居民、社區和企業家的觀點,特別是在生計和土地使用上。其措施詳述如下:

1.1永續地管理及利用自然環境
1. 促進考量環境正義和當地農村社區的觀點,協調各方在農林業政策問題上的利益。
2. 促進公平和基於地區的解決方案,緩解由能源轉型和泥炭地使用變化,所造成的社會經濟問題。此外,作為永續性轉型的一部分,促進經濟結構適應和變化,以及新的就業和收入機會。
3. 突顯出農村的成功經驗和實踐模式。
4. 突顯文化環境管理和遺產的整合性利用措施,以加強地方和區域的活力。

1.2提高當地自然資源利用的附加價值
5. 突顯環境正義問題以及自然資源永續利用,對當地和區域經濟的影響。
6. 透過永續性和農村社區的觀點,關注並影響採礦法的制定和實施。
7. 提供有關增加當地天然材料進一步加工機會的知識。

1.3從大自然中促進各類福祉
8. 支持發展以自然為基礎的服務性商業活動,以及與自然相關的娛樂活動,為創業提供更多機會。
9. 促進採用自然和動物輔助方法,來促進福利、健康、社會福利和醫療保健服務。

二 、農村參與者可作為永續性轉型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公民、社區、企業家和組織等,都可考慮如何在日常生活和活動中採用永續性解決方案。 要開發解決方案需要基於地方的政策,以及廣泛的研發工作。此外,永續性轉型需要不同部門和代理人之間的合作。其措施詳述如下:
1. 就如何將農村的觀點,納入永續發展和氣候政策的實施和監測,來制定整體性的觀點和計劃。
2. 制定可用於更密切監測農村地區永續性發展的進展,並作為決策依據的指標。

2.1建立永續糧食系統
3. 突顯公共食品採購對區域經濟的加乘效果,找出並消除當地採購的阻礙,例如促進不同行為者之間的討論。
4. 支持不同年齡層消費者,與食物鏈中經營者之間的討論,並推廣在地方層面創造更多附加價值的互動模式。

2.2促進分散式生物能源的生產
5. 檢查分散能源生產立法的挑戰和機會。
6. 對新的分散式能源生產解決方案保持開放態度,並鼓勵其發展與對當地和特定資產的實驗。
7.促進建立覆蓋全國的沼氣生產運輸和分銷網絡,並確保小型營運商的機會。此外,須加強不同部門和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以確保營運商不會夾在不同的措施之間。

2.3發展永續旅遊業
8. 鼓勵在農村經營的企業家,積極參與芬蘭旅遊和美食旅遊策略的願景與措施。
9. 鼓勵農村企業跨部門合作,在自身的活動中致力於永續旅遊業的原則,並鼓勵企業和旅遊地區努力獲得芬蘭永續旅遊的徽章。

2.4加強國家供應安全
10. 監測並確保農村地區關鍵的農村基礎設施、糧食生產和醫療保健皆處於良好狀態,並確保能夠促進芬蘭的安全供應。

三、增強競爭力和活力
在增強競爭力和活力方面,重點在於每個地區都瞭解其營運環境的優勢,並轉化為促進活力的因素。例如支持創業的基礎設施、能力、文化和服務,以及公共採購具有加強地區活力的潛力。其措施詳述如下:

3.1透過有效連接提升競爭力和活力
3.1.1發展服務於農村地區的交通系統
1. 確保實施國家交通系統規劃時有考量農村的條件與需求。
2. 突顯農村的需求和特色,進而影響交通運輸稅模式的改革。

3.1.2確保農村地區的綜合電信網路
3. 確保在芬蘭農村地區實現歐盟的千兆位元社會目標。
4. 支持國家高速寬頻網絡的建設,並提供相關資訊。
5. 從市政當局和農村企業的角度,評估寬頻連接的社會與區域經濟影響。

3.2發展應對工作轉變的能力及方法
6. 確保農村地區,特別是人口稀少地區的就業和商業服務。
7. 考慮到數位服務給教育帶來的許多機會,保障人口較少的地區,其職業教育培訓和高等教育的可及性。
8. 促進職業教育培訓機構與企業合作,並尋求和開發靈活多樣的解決方案,利用數位化滿足不同的能力需求與促進學習,。

3.3創立遠距工作的基礎條件
9.啟動國家遠端工作策略,並加速推進遠端工作和招募。
10. 與公共、私人和第三部門合作,開展與遠端工作相關的試點和發展活動。11. 利用稅收支持遠端工作,包括必要的設施和採購。

3.4 促進地方層面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
12. 探索建立區域和地方競爭優勢補償制度的可能性。目標是各地區的創新、提高加工程度、創造永續性知識經濟和更高附加價值等方面,在結構上、經濟上和營運上都將擁有平等的機會。
13. 將農村和農村企業觀點,納入國家創業策略所制定的路線圖。
14. 努力確保商業和創新服務和資金,能夠更好地利用在農村地區的企業。。
15. 與利益相關者一起影響促進農村企業所有權變化的服務,以及不同營運模式的發展。
16. 鼓勵教育提供者在不同層面的教育中制定創業教育策略,以確保促進在課程和教育中,以多種方式增加與創業相關的內容,並考慮農村地區的特點。

3.5 通過公共採購加強永續性和區域經濟
17. 製作有關公共採購,其社會、區域和地方經濟影響的資訊,以及支持中小企業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SMEs) 採購能力的資訊。
18. 努力加強和增加短供應鏈、農村 SMEs 參與競爭性招標與地的就業。

3.6 透過智慧型適應方式,以作為區域遞減的替代策略
19. 創建精明收縮 (smart shrinking) 的模型和地區適用路線圖。
20. 加強各類農村地區統計資料的編制和空間數據,在城市和地區發展中的應用。

四、確保平順的日常生活
在確保平順的日常生活方面,主要是為了讓人們無論住在哪裡都能過上美好的生活。農村地區服務結構和人口發展的變化,需要新的服務生產發展方式。除公共和私人行為者外,民間社會行為者在提供地方服務、預防性醫療保健,以及促進福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其措施詳述如下:

4.1 以新的營運模式和合作保障服務
1. 審查並推動對未按市場條件提供的基本服務,導入一般經濟利益服務 (Services of General Economic Interest, SGEI) 程序。
2. 製作農村數據,全面檢查服務網絡。
3. 制定考量多地域性的指標,並促進在設計服務結構過程中使用這些指標。

4.1.1 發展多元服務中心
4. 為綜合服務中心制定活動和募資模式。
5. 展開地方和區域試點,發展農村服務和綜合服務中心,滿足不同年齡常住居民、非全日制居民的,以及遠端工作的需求。
6.推動在農村的自助商店與手機店等服務創新。

4.1.2 促進衛生和社會服務的可用性和可及性
7. 突顯農村視角,結合衛生和社會服務結構改革使用農村相關工具。
8. 突顯和促進對農村服務生產中,農村企業和組織的能力與資源許可。

4.1.3 確保兒童和青少年的指導
9. 展開關閉農村學校,對兒童教育和社會權利影響與地區活力的評估。
10. 透過利用數位解決方案和建築物的多功能性,促進增加遠端學習的試點。
11. 促進城市、企業與各級教育在教學和設施等方面的合作。

4.1.4 支持多元文化休閒活動
12. 幫助確保市政文化活動的資金,涵蓋農村和組織的文化活動。
13. 利用數位化和新的合作形式,在農村地區的成人教育中心提供圖書館、文化、體育和青年服務與培訓。

4.1.5 發展永續交通服務
14. 突顯農村特點和農村居民需求的永續交通服務模式,推廣替代能源汽車的普及率。

4.1.6 確保日常生活所需的基礎設施
15. 確保將寬頻設施歸為基礎設施的一部分,使中央政府對寬頻建設、協調和投資成本負擔更多責任。
16. 推動展開農村環境服務和基礎設施維護、服務與相關培訓。

4.1.7 為日常的安全,開發營運模式和網絡
17. 在國家內部安全合作網絡中,審查有關人口稀少地區的問題,讓農村民間社會參與者參與發展國家安全服務。
18. 由市政當局和區域農村協會組成區域安全網絡,以及在農村地區預防行動、危機和善後措施方面的合作,進而使其有發展村莊救援隊的能力。
19. 透過在農村組織防範和安全培訓,激勵居民自主防範和維護安全。

4.2 加強促進福祉的社區活動
4.2.1 加強農村公民社會,在促進福利方面的作用
20. 促進非政府組織工作的加強和發展,特別是在地方協會活動較少的地區。
21. 進一步發展城市和區域夥伴關係圓桌會議,以促進公共、私人企業與非政府組織代表,在預防工作和改善農村地區福祉方面的合作。

4.2.2 促進社會服務的生產和社會創業
22. 將農村視角納入關於社會創業的討論,幫助農村合作社和社會企業的發展。
23. 探索在民間和企業資助之外,創造金融工具支持農村服務。

五、 加強農村地區的包容性和社區意識
在加強農村地區的包容性和社區意識方面,社會的永續發展,是有良好的民主、積極的人民和考慮後代的決策,促進包容則是消除貧困、不平等和排斥的關鍵手段之一,並與人們的福祉和健康有著密切關係,為地區的活力做出貢獻。其措施詳述如下:

5.1 加強社區和公民活動
1.通過加強在農村地區運作的社區和協會的網絡和專業知識,在農村地區發展社區結構和非政府組織活動:努力促進包容和夥伴關係、溝通、部門工作論壇。
2. 透過加強現有與探索新的金融工具,為農村地區的社會行動創造機會。
3. 在國家層面促進社區主導的地方發展 (Community-Led Local Development, CLLD),發展非正式公民活動等目標。

5.2 確保有參與和影響的機會
3. 發展支持農村居民和社區,融入縣市的結構和營運模式。
4. 在城市和地區推廣農村和夥伴關係的圓桌會議,以支持起草和決策過程。
5. 開發基於數位化的智慧型參與模式,並透過這些模式促進農村居民在地方、區域和國家層面產生影響的機會。
6. 從農村角度為制定包容性指標和評估工具製作相關數據。
7. 支持縣市和地區的建設性和包容性討論。

5.3 支持農村居民在永續性發展轉型中的作用
8. 促進對話,為從農村地區的角度就永續性問題建立溝通管道。
9. 透過製作和傳播適合農村地區解決方案的資訊,促進農村地區的人民和社區,在日常生活中有制定永續性解決方案的機會。
10. 確保為公民活動提供資金,以便在農村地區開展活動的組織和非政府組織的工作,能夠為向永續社會的過渡做出貢獻。

張琬欣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