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能源科技> 再生能源 2022 年分析和到 2027 年的預測
再生能源 2022 年分析和到 2027 年的預測 Renewables 2022 Analysis and forecast to 2027
2022/12
IEA
https://iea.blob.core.windows.net/assets/64c27e00-c6cb-48f1-a8f0-082054e3ece6/Renewables2022.pdf
當前能源危機不僅推升天然氣與電力價格,更促使各國將目光轉向再生能源加速全球淨零轉型,能源產業同時迎來挑戰與契機。特別是近期適逢能源價格上漲和能源安全挑戰,亟需新政策以應對當前環境。有鑑於此,該報告提供除了再生能源市場分析與預測,更進一步剖析現行政策與市場動態。

報告重點如下:

一、政策優化是2050年迎頭趕上淨零願景的關鍵助力
該報告強調,政策優化是2050年迎頭趕上淨零願景的關鍵助力,各國若能妥善面對政策規範、許可流程與融資方面的挑戰,便能加快能源轉型。整體而言,已開發經濟體(Advanced economies)在許可程序與電網基礎設施拓展上面臨重大挑戰;新興經濟體(Emerging economies)的轉型障礙則出現在政策與規範的不確定性;發展中經濟體(Developing Economies)普遍存在電網基礎設施薄弱,以及無力負荷融資等困境,以致再生能源計畫錯失投入運轉的先機。

回顧2022年,俄烏戰事帶來第一次實質意義上全球性能源危機,觸發再生能源前所未見的發展張力。因能源安全問題和新政策紛紛出爐,IEA再生能源預測做出有史以來最大幅度的向上修正。化石燃料供應中斷彰顯了國內再生電力之能源安全優勢,加大再生能源政策聲浪。於此同時,全球化石燃料價格攀升,提高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的競爭力。放眼未來五年,自2022年至2027年,再生能源將成長近2400 GW,相當於現今中國的總裝機容量,且較前五年加速了85%,是有史以來最大幅度的向上修正。此波趨勢主要受中國、歐盟、美國和印度的推波助瀾,針對現行政策規範與市場進行改革,順勢推出新政來因應能源危機。中國「十四五規劃」和市場改革、歐盟執委會的「REPowerEU Plan」計劃和美國「降低通膨法」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 IRA)等三大政策則是修訂預測的主要動力。

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是歐洲再生能源發展的轉捩點
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加速歐洲潔淨能源轉型,歐盟執委會於2022年5月發布REPowerEU 計劃,歐盟研擬到2027年將結束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並研擬將2030年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占比提高至45%。此外,2022年7月,歐盟再祭出「Fit for 55」氣候計畫擘畫更具雄心的再生能源目標。許多歐洲國家提出行動計劃,凝聚共識並強化政策支持,來應對地緣政治的挑戰。例如:德國將再生能源電力目標由65%提高至80%,導入更高的競標量並調升分散式太陽能的電價,及縮短許可時程。報告分析,歐洲的再生電力擴張在2022-2027年間加倍成長,能源安全問題加深了氣候治理的企圖心。

然而,要邁向更高再生能源普及,歐盟卻受阻於運輸和供熱產業的緩步成長,再生能源在交通能源需求的比例從2020年的9% 擴大到2027年的15%,與歐盟2030年願景並不一致。即便,市場對電動汽車與生質燃料的需求能見度相當清晰,但若要符合更高的再生能源普及,各國與歐盟的激勵措施仍差強人意。尤其在供熱與製冷部門,再生能源比例的年成長需較以往增加近四倍,才能趕上REPowerEU計劃之目標。該報告建議,為了加速風力與太陽能發電,歐盟成員國應縮短許可時程、擴大競標計畫,並制定明確時間表。重新規劃競標以反映再生能源成本增加,及其能源安全效益,進而改善分散式太陽能發電之激勵計劃。在交通運輸上,各國需實施更具抱負的脫碳計劃,像是鼓勵使用生質燃料和電動汽車普及。而在供熱和製冷部門,熱泵是否能順利淘汰則需適當的激勵措施、法規來克服高昂的前期成本。簡言之,政策優化可具體拓展再生能源佈局,使歐盟與REPowerEU目標齊頭並進。

三、至2025年初,再生能源將超越煤炭,成為全球最大發電來源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指出至2025年初,再生能源將超越煤炭,成為全球最大發電來源;到2027年,再生能源將改變全球電力結構,成為最大電力來源。在預測期內,再生能源在電力結構中的占比預計將增加十個百分點,到2027年達到38%,是唯一呈現成長的發電來源。在未來五年,風力和太陽能發電量將增加一倍以上,到2027年占全球發電量的近20%。在預測期內,這些可變技術(variable technologies)占全球再生能源發電成長的80%,意味需要更多元的電力來源支持電網彈性調控。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有望到2027年全球居冠將超越煤炭,儘管大宗商品價格走高,投資成本隨之上揚,但公共事業規模的太陽能因發電成本優勢,仍是多數國家的最佳選擇。且全球風電容量幾乎翻倍,離岸項目占成長的1/5,報告預估在2022-27年期間,將新增超過570 GW的陸上風電容量投入營運。然而,由於許可程序複雜繁瑣,且電網基礎設施缺乏更新,到預測期結束時,陸上風電的成長只能打破2020年度所創的記錄。全球離岸風電卻加速成長,雖然歐洲離岸裝機容量占比從2021年的50%下修至2027年的30%;其成長反映在預測期結束時,中國與美國市場的迅速擴張,前者受惠於省級政策支持,後者則是因市場規模。

除了歐盟新政有利於再生能源的佈局與發展,美國和印度的新政策將帶動全球太陽能製造更加多元化。該報告預測,在2022-2027年間,印度和美國的太陽能製造投資預計將達到近250億美元,是過去五年的七倍。印度推出製造獎勵計劃(Production-Linked Incentives, PLI)具體縮小兩國製造商(以成本最低的中國製造商為基準)近80%的投資成本差距。同時,IRA的長期稅收抵免政策為美國太陽光電製造業帶來利多,使之能與其他低成本之非美製造商抗衡。如上所述,全球太陽能供應鏈已邁向多元化,但中國仍將繼續主導製造業。儘管美國和印度的投資持續攀升,但中國在預測期內預估將投資900億美元,高達其他地區投資總和的三倍多。中國在全球製造產能的比例可能略有下降,從目前的80-95% 降至75-90%,取決於製造領域的差異。

四、在2022-2027年間,全球用於製氫的再生能源產能將增加100倍
展望2050年,要實現淨零排放願景,碳排大戶如何減碳,絕對是核心關鍵。至2027年,全球用於製氫的再生能源產能將增加100倍,為工業和交通提供脫碳機會。若政策面能全力衝刺,將推動風力與太陽能製氫進入嶄新的成長階段。就現況,激勵政策已在各大洲超過25國推出,預計將自2022年至2027年期間生產50 GW的風力和太陽能產能來製氫,其中2/3的市場主要為中國、澳洲、智利和美國。
陳霈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