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政策動向>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關鍵技術追蹤:未來權力的全球競賽
澳大利亞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關鍵技術追蹤:未來權力的全球競賽 ASPI’s Critical Technology Tracker: The Global Race for Future Power
2023/03
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 (ASPI)
https://ad-aspi.s3.ap-southeast-2.amazonaws.com/2023-03/ASPIs%20Critical%20Technology%20Tracker_0.pdf?VersionId=ndm5v4DRMfpLvu.x69Bi_VUdMVLp07jw
澳洲國防和戰略政策智庫「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ASPI)成立於2001年,是一個獨立且無政治立場的組織,其成立的目標是在追蹤國防、太空、能源與生物科技等領域的前瞻技術。ASPI旗下的「國際網路政策中心」(International Cyber Policy Centre;ICPC)則是專注於政策、技術分析、資訊作戰和虛假訊息、關鍵和新興技術、網路能力建構、衛星技術分析、監視系統和中國相關問題的研究,並且也主責為公部門及民營單位舉辦研討會、培訓計畫和大規模的演習行動。

從智慧型手機到網路銀行再到線上購物,全球經濟已與關鍵技術密不可分;而綠色能源、醫學技術,以及軍事戰略的發展也都仰賴著關鍵技術的突破。該份報告追蹤了各個國家、學研單位,和產業的關鍵技術發展,並且更分析了近五年內的44項前瞻技術資訊,以及每個技術領域中不同階段的人才流動與流失情形。這44項技術被分為7大領域:
一、先進材料與製程製造
涵蓋「奈米材料與製造、塗料、智慧材料、先進複合材料、新型超材料、高規加工製造、先進爆炸性含能材料、關鍵礦物的提取及加工、高導磁與超導體、進階保護技術、流體化學合成、積層製造」等12項技術;這些技術由中國100%領先,美國則於其中9項居於第二,而剩下的智慧材料、先進複合材料、高規加工製造等3個項目的第二名則是由印度拿下。
二、人工智慧、計算和通訊
涵蓋「通訊射頻技術、光通訊技術、人工智慧演算法及硬體加速器、分散式帳本、進階資料分析、機器學習、網路防禦、高效能運算、高等積體電路設計與製造、自然語言處理」等10項技術;這些技術的前7項由中國領先、後3項由美國領先。
三、能源與環境
涵蓋「氫能與氨能、超級電容、電池、太陽光電、核廢料處理、定向能源技術、生質燃料、核能」等8項技術;這個領域,全數由中國領先。
四、量子技術
涵蓋「量子計算、後量子密碼學、量子通訊、量子感測」等4項技術;量子計算由美國領先,其餘則由中國領先。
五、生物技術、基因技術和疫苗
涵蓋「合成生物學、生物製造、疫苗及醫療對策」等3項技術;前2項由中國領先、後1項由美國領先。
六、感測、導航及定時
代表技術為「光電感測器」,領先國家為中國。
七、國防、太空、機器人和交通
涵蓋「飛機引擎、無人機與協同作業機器人、小型衛星、系統自動化、先進機器人、太空發射系統」等6項技術;小型衛星及太空發射系統由美國領先,其餘則由中國領先。

根據統計資訊,這44個技術領域中頻繁於前5位出現的國家為:中國(有44個)、美國(有44個)、印度(有29個;特別偏重於先進材料)、英國(有29個;偏重於先進材料、人工智慧、量子力學、與自動化機器人)、韓國(有20個;偏重於先進材料、能源與環境)、德國(有17個;偏重於先進材料、量子力學與太空科技);從報告內容中可以看到,其餘國家諸如義大利、伊朗、日本、加拿大、俄羅斯、新加坡、沙烏地阿拉伯、法國、馬來西亞和荷蘭等國都很重視前瞻技術的發展,但這44項關鍵技術中,只有7項是由民主國家(美國)領導,其餘的領導國家都是中國,可見中國對關鍵技術發展布局的重視。美國在高效能運算和高等積體電路設計與製造等研究領域處於領先地位,所以在先進半導體的方面具備了一定的優勢;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在量子計算和疫苗(以及醫療對策)的關鍵領域也處於領先地位,這與美國擁有最多Covid-19疫苗專利並且處於該全球合作網路中心的現況一致。

除了國家,ASPI也進行了產學研界關鍵技術發展的研究追蹤,例如:荷蘭的台夫特理工科技大學在多項量子技術領域居於領先地位、中國科學院則是在關鍵技術的發展中,有27項排名列位在前5名、美國有許多科技公司則在AI領域有傑出的表現(例如:Google、Facebook、HP Inc.和IBM)。

為了發展關鍵技術,各國在吸引國際人才的做法也是競爭激烈,尤其是能發表高影響研究(High-Impact Research)的人才;當中擁有最多高影響力人才的國家,依然是中國與美國,這樣的人才分布也是造成中國與美國在學術研究及產業發展長期居於領先的原因之一,而其他國家若想要縮小差距,便需要改變政策、增加投資與全球合作機會;為此,該報告在文章最後,具體提出了四項可參考的政策建議:
一、促進投資,推動商業化,建設人才管道;作法包含:
推動友善創業投資稅收制度、提高政府基金投資占比、研擬國家級策略、建立公私營商業夥伴關係、推動技術簽證制度、規劃重點技術培訓、關鍵技術發展獎助金、增加博士獎學金、提升勞動力培訓和技能、支持國家智庫發展、落實簽證審查制度、管制人才出口。
二、建立全球夥伴關係;作法包含:
組建研發供應鏈夥伴、深度與廣度發展分治法、規劃合夥基金。
三、提高前瞻技術在產業的應用;作法包含:
推動關鍵技術掌握策略、創建一個針對目前的領先國家(中國)的技術發展實況情報蒐集中心、深化盟友與合作夥伴的關係、建立產學研夥伴關係、協助各相關機關的領導者更頻繁地進行交流。
四、以長期經濟目標作為創意發展的基礎;作法包含:
建立大型關鍵技術開發推動基金、規劃高風險及高回報資金運用辦法。
目前各國應該更著重於推動技術法案的立法,尤其是「促進投資,推動商業化和建立人才管道」這個主題;畢竟擁有高品質的研究,才是技術創新的捷徑。
葉郁欣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