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政策動向> 2016年版環境白皮書、循環型社會白皮書,生物多樣性白皮書
2016年版環境白皮書、循環型社會白皮書,生物多樣性白皮書 平成28年版環境白書・循環型社会白書・生物多様性白書
2016
日本環境省
http://www.env.go.jp/policy/hakusyo/h28/pdf.html
本報告係依日本社會環境基本法第12條第1項及第2項、循環型社會形成推進基本法第14條第1項及第2項、生物多樣性基本法第10條第1項及第2項規定向國會提出2015年環境、循環型社會與生物多樣性狀況,以及2016年環境保全、循環型社會形成與生物多樣性保全及永續利用相關施政。

一、 2015年度環境狀況、循環型社會形成及生物多樣性狀況
(一) 地球暖化對策新階段
COP21巴黎協定是京都議定書議定以來,約140個國家接受法律約束力的新國際協議;具企圖心改善共識為特徵。以揭示「相較於產業革命以前,世界平均氣温上昇維持2℃更低,努力追求抑制於1.5℃」、「本世紀後半温室氣體效應人為排出與回收均衡」。此即啟示:至2050年數十年温室氣體排放量要大幅削減,以抑制21世紀後半温暖化,大幅降低氣候變遷風險;CO2累積排出量,對世界平均氣温上昇有決定性影響。為了抑制氣候變遷風險, CO2淨排出量最終要歸為零,今後務必抑制年排出量。
INDC提出特徵,150個國家或地域,以已開發與開發中國家二分論,提出量化目標,土地利用與變化、森林計入排出與吸收量,尤其再生能源或能源效率、永續交通、CO2回收與存積(CCS)、植林或森林保全等為焦點,以達目標值。又,巴黎協定生效要件,為滿足「55國以上及温室效應氣體排放量為全體排放量55%以上」30日後生效。日本於2015年12月於「地球温暖化推進本部」,依巴黎協定訂定了日本地球暖化對策致力方針,於2016年再修訂相關法律。

日本對COP21提出的「日本約束草案」中,於2030年度中期目標比2013年度為負26.0%,比2005年度為負25.4%水準。地球暖化對策與經濟成長兩全,以至2050年削減排出80%温室氣體為長期目標。因而,務必開發並普及革新技術,以創新極力解決,促進國內投資並提高國際競爭力,集國民眾智努力推動。徹底省能源、極力導入再生能源、加速技術開發、生活與工作方式變革等,大膽實踐地球暖化對策,長期依「能源與環境創新戰略」推動;尤其能源CO2約占温室氣體排放量九成。因而,未來以擴大氫需求,生產輸送成本低且穩定氫、剩餘能源轉換成氫等進行氫製造、輸送與貯存技術開發與實證,以IoT進行電網分散電力管理與控制。

(二) 致力受災地復興與環境回復
於2011年發生3月11日,日本發生觀測史上最大九級地震,引發大海嘯,東北地區太平洋沿岸受害甚巨。因震災的東京電力福島第一核能發電廠,大量放射性物質造成最大環境災害。為掌握生態系統服務目的,對重要自然殘存地區,以帶狀取樣(belt transect)調查、動植物相調查、稀有種確認調查,取得連續性每一環境區域資訊。同時,依國家訂定總合監控計畫,由政府相關部會、地方公共團體、核能事業者等合作進行放射線監控。於2015年9月,該第一核能發電廠半徑80km圏内放射量,較事故七個月後減少65%,除了放射性物質物理衰減,主要是因降雨等自然現象影響、除染效果等。水質放射性銫134與137合計量監測,是年年下降。不過,每次取回試樣場所和性狀些微差異,卻數值不同,因而還需要繼續監控。

為了福島縣居民中長期健康管理,創設福島縣民健康管理基金做縣民健康調查,以掌握健康狀態、疾病預防、早期發現與治療。於2016年2月底體內曝露(internal exposure)檢查約28萬人,銫134與137約定有效劑量(committed effective dose)99.9%以上為1毫西弗未滿,最大也未滿3.5毫西弗,福島縣全部人員都未及影響健康值。由東日本大震災中學到重大教訓,再度認識環境風險準備重要性,要強化環境政策並投入新因應動向。

(三)致力主要課題的進展
於2015年度,可說是各種國際框架大幅進展一年。除了巴黎協定外,也採認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為核心的2030 Agenda。國際社會,於2030年集大成實現永續社會所應該努力課題而為一新階段國際性框架。述及「社會與經濟發展關鍵,體認到地球天然資源永續管理,因而要保護大洋、海、湖泊、森林或山、陸地,永續利用及決意保護生物多樣性、生態系、野生動物」。尤其,日本多樣氣候或複雜地形下,水或營養循環,在各個流域形成森里川海等多樣性生態體系,因而享有水或空氣、糧食、自然體驗等自然惠澤。

於2015年德國G7高峰會議宣言指出「天然資源保護與有效利用,是永續發展所不可欠缺」,於2008年洞爺湖高峰會「神戸3R行動計畫」,以及2030 Agenda永續發展目標,都顯示推動自然與經濟社會體系調和雄心。概觀循環型社會國內外現況,回顧基本思維,以整理出今後邁向此一社會所應該要努力的施政。於2030 Agenda揭示,「環境適合化學物質或全部廢棄物管理,為了對人類健康或環境不良影響最小化,要大幅削減化學物質或廢棄物排入大氣、水和土壤」。以PBC現況及課題,日本要安全且確實地及早推動完成。

各種多樣化學物,於現代社會生活中帶來許多方便,但是也使吾人顧慮健康或環境影響。化學物質的製造、進口與加工直至產品使用、回收、廢棄的壽命週期各過程下可能被排至環境中,而有對人造成健康或環境影響之虞。此等化學物質壽命週期各階段中,策略性配合種種對策手法的總合性手段推動是很重要。於2002年永續開發相關世界領袖會議(WSSD)中也訂定實施計畫,為了至2020年化學物製造與使用對人健康與不良影響要達成最小限度,經由整體壽命週期適確管理化學物。此一思維,永續開發目的2030 Agenda的永續開發目標也持續中。人健康或環境不良影響之虞化學物質之一的水銀,依總合性手段重要性及日本過往經驗,日本國內成立水俣条約(Minamata Convention on Mercury)新法制度並以貢獻全世界削減水銀汚染努力。

(四) 各領域施政相關報告
在各領域施政報告中,分為低碳社會建構、生物多樣性保全與永續利用、循環型社會形成,以及大氣、水和土壤環境保全、化學物質環境風險評估與管理和各施政基礎、參與主體與國際合作相關施政。依法定事項與各計畫事項推動執行,並彙整過去長期資料分析,據以改善與增進效率。

大氣中使地球暖化温室效應氣體,主要是人為排放龐大CO2氣體,以日本為例占約93%之多,尤其燃燒石化燃料。此等效應會導致長期性整體氣候體系因素變化,造成人類或生態系統嚴酷不可逆影響。自1898年至2013年,日本年平均氣温每百年上昇1.14℃;温室效應氣體排放量非常多情況下,至21世紀末預測日本全國平均會上昇達4.4℃,因而務必超越現行追加性投入。隨著節約能源、電力消費量減少或電力排出改善等,於2014年度温室效應氣體總排出量較2005年度減少3.1%,但仍較1990年度增加7.3%。又,雖然臭氧層未能看出長期性破壞擴大傾向,但亦無法判斷破洞縮小徵兆,南極域臭氧層依然嚴重。於2016年制定地球温暖化對策計畫並修訂法律及政府執行計畫等,以強化國民各界階層團結一致投入地球暖化對策。

在生物多樣性保全與永續利用上,主要說明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服務總合評價(JBO2)、愛知目標達成狀況和野生生物現況、「生物多樣性國家戰略2012-2020」五項基本戰略,以及東日本大震災復興與再生,以打造自然共生社會。在循環型社會形成上,結合於實際3R問題意識社會體系認知,尤其有關2R投入是必要再檢討。又,擴大普及與啟發循環資源的產品需求,是很重要。有關一般環境中化學物質殘留,每年公布化學物質環境實態調查結果,並依規定風險評估及檢討追加物質限制、掌握特定化學物質對環境排放量等,以及依此等基礎資料活用於化學物質相關施政。科學具不確定性,一旦發生問題,受害或對策成本可能非常高,甚至導致過長期性極嚴重或不可逆影響。故,採取充實知見同時,也應該採取預防性對策。同時,環境省於2014年提出「2020年奧林匹克與身障東京大會契機推動親和環境」,有電動汽車(EV)、燃料電池車(FCV)及其充電站或氫供應站普及,此等相關技術開發、大會相關設施低碳化、熱島效應對策、良好大氣與水環境、減少食品浪費、禁藥檢查等處理各種3R徹底化對策。

二、 2016年度環境保全、循環型社會形成與生物多樣性及永續利用相關政策
在2016年度中,分為低碳社會建構、生物多樣性保全與永續利用、循環型社會形成,以及大氣、水和土壤環境保全、化學物質環境風險評估與管理和各施政基礎、參與主體與國際合作相關施政予以陳述。
利用開發温室效應氣體觀測技術衛星「GOSAT」2號機,提供多點觀測資料,以貢獻氣候變遷科學、地球環境監視、氣候變遷相關施政。根據巴黎協定地球暖化對策致力方針,依2030年温室效應削減目標「日本約束草案」,制定對策計畫並務實推動。以愛知目標,持續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日本十年委員會(UNDB-J)至2015年成果與課題做期中評核,2016年制定邁向2020年路圖以致力生物多樣性。又,為了推動亞太地區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評價,召開生物多様性及生態系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IPBES)日本國內聯絡會議。

東日本大震災後致力自然共生社會,以三陸復興國立公園為核心建構陸奧沿海小徑(Michinoku Coastal Trail),並掌握核電廠周邊地區放射性物質對野生動植物的影響,進行動植物採樣分析等。為減低海洋環境負荷推動水產廢棄物處理與保全、再生與開創良好海域環境,也要留意再生能源相關產品與設備廢棄處理對環境影響。經由農藥殘留環境、經由大氣影響各種實態,以調查對生態影響。又以減低化學肥料與農藥使用,防止地球暖化與保全生物多樣性,推動包括有機環境保全型農業。今後,推動農山漁村活用生質能源開創產業為軸心,以打造地域並檢討下水處理場活用下水汚泥與生質能源混合利用。

經由地域行政、專家與居民合作,機動性因應廢棄物與循環對策、地球暖化防止等環境對策、除染推動、國立公園保護管理等自然環境保全,以及稀有種保護或外來種防除等野生生物保護管理,因應地域實情展開環境保全措施努力。
游振宗
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