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能源科技> 2017年全球電動車展望
2017年全球電動車展望 Global EV Outlook 2017
2017
Internation Energy Agency, IEA
http://www.iea.org/publications/freepublications/publication/GlobalEVOutlook2017.pdf
電動車的新車登記數於2016年再次寫下歷史新高紀錄,全球總銷售量高達75萬輛。挪威的電動車國內市占高達29%,是全球推動電動車發展最成功的國家,荷蘭緊追在後,市占率達6.4%,其次為瑞典的3.4%;至於中國大陸、法國與英國等也都有接近1.5%之市占表現。若以數量而論,中國大陸具有全球最大的電動車市場,汽車銷售量占全球總銷售量的40%以上,較位居次位的美國銷售量多出兩倍有餘。

整體而言,全球電動車數量在2015年跨越了100萬輛的門檻後,很快又於2016年突破了200萬輛。全球電動車市場在過去一年出現許多變化。直到2015年前,美國都還穩坐全球電動車數量最多的國家,但2016年已被中國大陸所取代,該國目前所擁有的電動車數量已達全球總量的1/3,其中包含超過2億輛的電動機車、300萬到400萬輛的低速電動運具、以及超過30萬輛的電動巴士。不僅如此,中國大陸同時也是目前全球在開發其他運輸模式電氣化(electrification)方面的領頭羊。

其次,隨著電動車使用量持續增加,公民營充電設施亦穩定成長,2016年全球公部門所設置的充電設施雖然出現高達72%之成長幅度,但僅略高於全球電動車數量之增幅(60%)。然而,儘管近年全球電動車數量的增勢強勁,但過去5年,全球電動車充電設備(electric vehicle supply equipment, EVSE)與電動車新車銷售數量的成長率卻呈現趨緩跡象。2016年的全球電動車數量年增幅為60%,明顯低於2015年的77%與2014年的85%;2016年同時也是2010年以來電動車銷售成長率首次低於50%的一年。

另一方面,儘管過去幾年來全球電動車數量持續成長,但較之傳統以化石燃料為動力來源的運具,其市場規模仍相當有限,目前電動車僅占整體私人運具市場的0.2%,顯見若要對溫室氣體減量與降低化石燃料消費有所貢獻,電動車仍有相當漫長的道路需要前進。研發推廣與大量生產前景促使電池成本快速降低,電池的蓄電量也有所提升,而隨著技術的持續精進,此一趨勢可望持續,並可有效縮減電動車與傳統內燃機的成本差異。綜合參考目前各國所提出的政策目標、主要原始設備製造商(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OEM)對於推廣電動車的策略方向等資訊發現,有相當大的機會全球電動車數輛可於2020年達到900~2,000萬輛,2025年並進一步增加至4,000~7,000萬輛。

雖然電動車市場的前景相當令人振奮,但不可諱言的是,目前滋養電動車市場快速成長的養分主要仍來自於友善的政策環境,其中又以在推廣電動車使用與建置充電設施,這兩方面的政策輔助最為關鍵。各國對於電動車的扶持通常透過對技術研發的補助或利用法規與財政獎勵等手段來提高民眾對於電動車的購買意願;另外,政府透過公開採購方式做為示範,也是非常適合用於推廣電動車前期階段的作法。至於對電動車充電設備的推廣則主要奠基在標準的建立、法規的搭配與許可證制度的建置上。

許多城市都推出了相當創新的推廣電動車作法,無論是電動機車、電動小客車或是電動巴士,都在加速過渡到電動駕駛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市政當局也在過程中發揮了不容忽視的作用力。通過測試與推廣最佳化的電動車推動政策,各城市不僅可作為其他地區在加速轉型使用電動車方面的典範,同時也可在過程中形成落實最佳政策的良好範例,有助於降低未來政策形成的成本耗費。舉例來說,阿姆斯特丹大都會區所採用、透過提供公有電動車充電設施這種從需求面出發的電動車推廣作法,就是一個相當有趣的例子。

另一方面,都會地區也是導入車輛與乘車共享概念,或是實驗自動駕駛功能的最佳場域;由於共享運具的里程數相當高,這些新穎的運輸服務模式亦可為電動車的發展提供相當有力的促進效果。按目前發展趨勢看來,政策的支持至少在短中期內仍會是促進電動車發展所不可或缺的助力,隨著電動車銷售量的與日俱增,政府也需重新檢視其政策工具的適切性。舉例來說,根據對環境的影響所設定的差別稅率雖然依舊有其必要性,但其對於提高民眾購買電動車意願的作用將逐漸式微;而對電動車的補助也將因銷售量的提高而難以在經濟上持久存續。此外,政府從傳統燃料所能課徵到的租稅收入也會大幅萎縮,勢必須重新審視整體稅收制度的設計以確保政府有足夠稅收能力來支應道路設施的養護建設需要。

電動車的充電情況可能在特定時段或地點,造成電網發生過度負載的情況,此不僅將對供電的穩定度造成威脅,連帶可能因此衍生電費上漲的負面後果,更可能對電動車的發展前景帶來不利影響,故電動車充電設備的發展實有必要將這些因素納入考量,才能有效將相關負面衝擊降至最低。舉例來說,充電座的輸送功率須將大規模充電與需量反應納入考量,才能作出在不同情況與不同時點下,充電時間的最佳化安排;其次,為了在滿足快速充電的需求下,進行有效的電力需求管理,或應評估有無必要搭配導入區域性的電力儲存設備以更有效為之。

日益增加的電動車銷量也將帶動鋰、鈷等未來電池技術所需材料的衍生需求,這凸顯了需增進對這些資源的分布與可取得性的瞭解,以即早評估其潛在風險的必要性;換言之,持續密切追蹤這些原物料價格與可取性的變化情形,以及最大限度地降低生產這些原物料所可能導致的環境衝擊,將是確保電動車市場可穩健朝向經濟與環境永續路徑前進的必要作為。除此之外,電池的重複使用與相關材料的回收亦是推動電動車發展所不可輕忽的環節,政府應適時導入相關政策以引導電池的二次使用,例如轉型做為固定式儲能設備等,以及最終的處置程序;其他像是電池的所有權界定、運送以及回程程序等都有賴更多的政策協助。
鄧凱方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