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政策動向> 2017年綠色成長指標
2017年綠色成長指標 Green Growth Indicators 2017
OECD
2017/06
OECD
http://dx.doi.org/10.1787/9789264268586-en
一. 研究目的
綠色成長旨在確保自然環境能持續提供原物料與生態服務的條件下,促進文化、經濟與社會活動之成長與發展。政府應以政策力量鼓勵綠色產業活動之投資與創新,並建立有效之衡量指標,以評估執行成效、發掘機會、確認風險與提升民眾公共意識。經濟發展合作組織與G20經濟論壇從1990年起即啟動綠色成長之發展,並擬定基礎衡量指標,各會員國亦運用此基礎指標,考量各國現況與目標,調整並建立本國之綠色成長指標。本研究修訂2014年版本之綠色成長指標,強調政策行動之角色並增加環保相關之稅收、補助、技術、創新與國際資金流動等。有效的政策行動是確保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維持平衡的基石,在追求更佳生活品質的同時,各國也深知有限的地球資源是無法維持現有的生活品質,因此,本研究也呼籲各會員國應持需關注與投資相關產業包含財務、科技、工業、貿易與農業等之綠色成長領域。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現有綠色長指標版本之擴增與修正,自2014年起,新增之綠色成長指標著重在衡量經濟生產力、自然資源使用與廢棄物產生之關係,也改進現有科技創新、環境補助、空氣汙染帶來之威脅與經濟損失等指標。經濟發展合作組織也將繼續評估原物料在國際貿易中流動狀況、衡量自然資源使用的永續性並提供給追求永續發展國家所需之相關協助。

三. 研究結果摘要
綠色成長的目的在維持人們經濟與社會活動的永續發展,避免汙染並提升生活品質,而推動綠色成長的主要挑戰,在於經濟成長的同時減少對天然資源的依賴。本研究指出這些依賴程度之降低除了公、民營機構的努力與創新外,主要的動力是來自各國政府的政策議題重點。本研究提出綠色成長政策之討論議題如下:
 我們是否能更有效的運用天然資源及使用生態服務?
OECD國家之天然資源如碳、能源、原物料等之使用效率總體上已有明顯提升,但是各國仍存在許多變異。雖然二氧化碳排放與石化燃料使用已與經濟成長脫鉤,但是間接之碳排放如隱藏於國際貿易中之原物料並未被詳細追蹤。再者,回收與再利用方面之努力仍不足,許多有價值的原料也依舊被當成廢棄物處理。

 我們經濟發展所依賴的天然資源是否已妥善維護?
經濟活動仍持續威脅生態系統的健康,全球有超過三分之一的野生魚類有過漁之現象、野生鳥類自1980年起已減少28%、多數森林已受到過度開發的威脅。人口聚集與基礎建設開發的地區對生物多樣性的威脅最大,海洋與陸地的生態保護區之數量亦明顯不足。

 綠色成長能造福人群嗎?
空氣汙染是目前影響生活品質與健康最重要之因素,OECD地區在空氣品質改善上雖有部分成效,但是每年戶外PM2.5與臭氧的威脅估計造成50萬人的死亡與消耗3.8%的GDP。OECD國家之衛生條件已有明顯改善,約有80%的地區以運用先進科技處理公共廢水,促進環境健康。

 綠色成長能帶來經濟發展機會嗎?
OECD國家之綠色成長政策對創新鼓勵與消費者行為改變已在加速進行中,目前對工作機會增加與商業發展貢獻仍未有明顯統計數據。雖然在政府研發預算有增加、環境保護工作有強化、農作發展有補助等,但是、不同政策行動的整合上仍是挑戰,缺乏系統性的整體規劃將明顯減緩移轉至綠色經濟之速度。

本研究描述之OECD綠色成長指標能促進與監督四個目標的發展,包含:
(一) 建立一個低碳及有效資源運用的經濟體
(二) 維護健全的天然資產
(三) 提升人們生活品質
(四) 運用適當的政策行動實現綠色成長之經濟發展機會

OECD綠色成長指標是以系統性概念建立一個社會經濟環境,以輸入、處理、輸出之流程及與天然資產之互動關係,說明上述四個目標所需促進與監督之處,並設立指標蒐集資訊,以觀察綠色成長狀態。綠色成長指標主要由四項主要觀察指標計26個與一組社會經濟環境描述指標組成,各指標之設定皆保有適當彈性,以供各國依其特有環境進行調整運用。各組指標觀察重點分述如下:
(一) 環境生態服務與天然資源應用之經濟效益:此組指標觀察經濟活動之生產力與效益,包含生產資源需求導向與消費行為導向指標,期望能反映轉向低碳與有效資源應用之經濟體,指標內容有:
 碳與能源效益:衡量二氧化碳排放量與能源供應之關係
 資源應用效益:衡量天然資源及原物料之應用效益
 衡量國內淨資源流動與進出口原物料狀態

(二) 天然資產基礎:此組指標觀察國內天然資產是否被妥善管理並維持在數量、品質與價值之臨界值內。期望能確認自然環境可能面臨之風險,並監督與盤點天然資源之現況與庫存,指標內容有:
 可重複性使用資源之數量與品質,如水資源、森林與魚貨等
 不可重複使用資源之數量與取用代價,尤其是礦產如金屬、工業用礦物與石化原料等
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狀況,如物種、生態棲地與土地之生產力等

(三) 生活品質之環境面向:此組指標觀察環境狀態及風險與生活品質及人們福祉之關係,也觀察生態服務如遊憩學習等對人們福祉之貢獻,指標內容有:
 人們暴露在污染與環境風險等因素之狀況,這些因素對人們生活與健康之影響、相關之醫療費用與對生產力之衝擊等
 人們對生態服務之使用情形,包含使用型態、團體與服務種類如綠地、溪流、衛生狀態與公共運輸等

(四) 經濟發展機會與政策回應:此組指標觀察綠色成長相關的科技發展機會如環境保護相關之就業市場與產品發展等,也監督促進綠色成長與移除阻礙之政策行動,指標內容有:
 對綠色成長有貢獻之科技發展與創新活動
 投資科技與知識之培養,並對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指標有具體貢獻者
 生產環保相關產品與開發生態服務創造之綠色工作機會
 運用價格、稅收等機制提供生產者與消費者環境保護訊息,配合管理規範協助提升環保意識
 教育、訓練與技能開發

(五) 社會經濟環境與成長之特性:此組指標主在提供國家或地區之背景資料,觀察綠色成長政策之成效與評估發展狀況。分析亦將包含綠色成長指標與社會現況之連結,如貧窮率、社會公平與包容性等。

本研究介紹OECD與G20國家在綠色成長關切之議題與擬定之指標,並依據所蒐集的指標資料,分析各國在綠色成長方面之表現。分析的範圍包含46個國家,資料期間由1990年-2016年12月。各國的表現不盡相同,但也沒有一個國家在各方面都表現優異。整體來說盧森堡、冰島、丹麥、挪威與荷蘭等國持續有較佳之表現。以丹麥為例,該國在環境科技與創新及運用環境稅率機制方面表現最佳,但是在空氣汙染威脅上比挪威與冰島嚴重。盧森堡在原物料運用效率與生活水準標線優異,但是居民貧富差距較大。在非OECD體系之國家中,哥倫比亞與哥斯達黎加表現較佳。

四. 結論
綠色成長所要維護的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天然資源與自然環境,期望能在提升生活品質與經濟發展的同時,能盡量的減少有限的天然資源使用,並維護自然環境使其能繼續提供健康的生態服務。由於各國經濟發展之狀況與條件不同,政府機構政策之優先順序也有差異,但是資源的取用與環境的維護卻是與各國息息相關。因此,綠色成長的推動急需國際間之參與及約束,方可有具體成效。本研究之綠色成長指標即是集合國際力量,建立評估與分析指標,以監督及追蹤各國在綠色成長上之努力。依據過去指標分析之經驗,本年度也將綠色成長相關政策如投資與創新、稅收與財務支援等政策工具納入評估重點,期望能從政府的角度,積極協助經濟、社會等活動轉型至綠色經濟領域。
林永修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