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政策動向> 2017年創業一覽
2017年創業一覽 Entrepreneurship at a Glance 2017
2017/09
OECD
http://www.oecd-ilibrary.org/employment/entrepreneurship-at-a-glance-2017_entrepreneur_aag-2017-en
OECD統計局自2006年開始執行創業指標計畫(Entrepreneurship Indicators Programme , EIP),首度開創以官方的數據資料來進行國際觀測與比較,提供較即時的新創與小型企業動態。希望透過這些實證資料,提供政策設計所須要的決策情報。由於新創企業與中小企業是驅動經濟成長的重要動能,OECD自2006年便開始設計系統架構與指標屬性,以瞭解創業動態與經濟、社會效能間的關聯性。因此本報告藉由觀察2007-2017年的創業動態,剖析35個家國在歷經金融海嘯之後的創業近況與績效:

一、創業的近期發展動態
(一)多數國家的企業成立家數已回溫:特別是澳洲、比利時、法國、匈牙利、荷蘭、挪威、瑞典及美國等國,都已經超越2007年的水準,唯獨義大利與德國尚未在金融海嘯過後復甦。在企業型態方面,多數國家以獨資與公司的型態共同成長,但是德國、法國、義大利、瑞典、韓國與美國的獨資企業在10年間呈現下降趨勢。進一步分析產業類別可發現,服務業是復甦的主要動力,其中加拿大、法國、德國與美國的服務業,更是較製造業要出色得多。
(二)破產率回到金融海嘯前的水準:除西班牙、冰島與義大利以外,各國的企業破產率都已經止跌回穩。
(三)各國自營業者的狀況差異頗大:澳洲、德國、義大利、韓國、波蘭、瑞典及美國的自營業者數目雖然穩定,但是自營比率下跌,只有荷蘭與英國無論在比率或實質數量都回到金融海嘯前的水準。同時也出現所謂的零工經濟(gig economy),亦即一人身兼多份兼職工作,甚至自營業者也會兼任2份以上的工作。
(四)數位化開啟創業的新途徑與新市場:過去只有大型跨國企業才能談效率化、規模化、全球化,但是現在只要懂得善用數位工具,便能順利連結國際資源,甚至是海外客戶,因此單打獨鬥的微型企業也能成為出口的主力。

二、創業族群的結構與效能
(一)企業規模普查:許多國家以少於10人的微型企業為主,約占75%-95%,甚至半數是自營者。自2008年後,法國的中小企業呈現成長趨勢,大企業則持平發展。製造業因進入的成本高以及資本密集等因素,不利於中小企業的發展,因此中小企業以服務業較多。大型製造業只有美國有較明顯的成長幅度。
(二)企業規模與員工數:大型企業提供的就業機會自然比中小企業要多,但國家差異頗大,從美國的47%到希臘的12%不等。歐元區的大型製造業較不受金融海嘯影響;但在美國則相反,服務業受衝擊較小。
(三)企業規模與價值創造:員工超過250人的大型企業雖然占比較低,但是創造的附加價值較高,經過商業結構與經濟規模而調整的大型企業附加價值率,從盧森堡的15%到義大利的32%,墨西哥甚至超過60%。但多數國家還是以中小型服務業作為價值創造的主流。
(四)企業規模與營業額:雖然營業額與產業結構、資本密集度有關,但多數OECD國家有60%是由中小企業所貢獻。以產業別則以零售、批發業較高,高營業額的中小企業多半來自於智慧財產權所貢獻的收入。
(五)企業規模與員工薪酬:員工薪酬占總附加價值率較低者為愛爾蘭、日本、韓國及墨西哥,而法國、德國的占比則高達70%。

三、企業規模與生產力的關係
(一)企業間的生產力落差:製造業因為資本密集,大型企業較容易規模化,因此生產力通常較中小企業為高。但是兩者關係因國家而異,英國的微型製造業生產力可達大企業的60%,而土耳其、匈牙利卻只有20%。但在服務業的差距就不如製造業明顯。芬蘭、瑞典的中小型服務業生產力就與大型企業相當。一般而言,中型服務業容易因利基優勢、品牌或智財權而表現較大型企業出色。
(二)企業規模與生產力成長:許多國家在金融海嘯後,中小型製造業的生產成長率嚴重落後大企業,只有西班牙與葡萄牙卻有不錯的表現。
(三)企業間生產力與薪資的落差:薪資落差通常與生產力落差息息相關,在德國、比利時、法國及荷蘭等大公司的薪資約比中型企業多50%到一倍,而芬蘭與斯洛伐尼亞則落差較小。

四、商業動態與創造就業的關係
(一)企業誕生:雖然無僱員的公司誕生率比較高,但是對就業的貢獻小。OECD國家的新企業以1-4位員工居多,而且製造業員工比服務業多,充分反應出產業的經濟規模,但是製造業與服務業的企業誕生率接近。
(二)企業死亡:有僱員的企業死亡率較無僱員者為低,但在製造業的差異會比服務業來得大。美國平均35人規模的製造業死亡率是義大利的10倍之多。
(三)企業流動率:此處是指企業誕生率與死亡率的總和。OECD國家平均為20%,但是奧地利、紐西蘭、加拿大、捷克、匈牙利、盧森堡等國的流動率甚至已經回到金融海嘯前的起點。
(四)新創企業:通常創業的前幾年是存活的關鍵,而製造業比服務業或營建業來得高,但是瑞典、英國、盧森堡、美國與立陶宛企業的第一年存活率高達90%,捷克與波蘭也達60%-70%,斯洛伐克只有55%。
(五)高成長企業比率:此處是指僱員的成長率,通常是具有專業與相對優勢的企業,因國家別與產業別有很大差異。法國、瑞典的高成長企業以服務業居多,但是匈牙利及拉脫維亞則相反,服務業成長比工業與營建業低。

五、中小企業與國際貿易
(一)貿易集中度:國際貿易的進出比例反應一個國家的經濟結構,通常小國受限於國內市場容量小,進出口的比例較高。一般而言,不分產業的進口商家數會比出口為多,但是美國剛好相反,中小型企業出口家數較進口家數多。大體而言,微型企業只有15%參與國際貿易,小型企業有60%,中型企業則高達80%。出口集中度最高為盧森堡(90%),最低為義大利(25%)。
(二)企業規模與貿易比較:雖然出口企業有25-70%都是10人以下的微型企業,卻只占出口值的一小部分。國際貿易中以微型零售與批發服務業為主,而進出口值與獲利率的比,則是以小國的大公司為主流。許多國際企業的母國,受惠於智財權交易,得以成為出口、高獲利的國家,如愛爾蘭及荷蘭。
(三)中小企業在全球價值鏈的參與度:與大型企業比較起來,小型企業較傾向於出口到母國,以減少開拓新市場的成本。中小企業出口或進口到中國與印度市場的比例比其他國家少,但自中國進口的比例比印度為高。中小企業出口國主要為捷克、葡萄牙與土耳其,進口國主要為韓國、拉脫維亞、比利時、荷蘭及英國。
(四)內外資企業貿易狀況:外資企業的進出口比例較本國企業高許多,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的外資出口商便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80%,但是西班牙、葡萄牙與義大利則僅占5%。

六、女性創業
(一)自營業者的性別差異:OECD國家整體的女性自營業者較男性少,但是冰島、紐西蘭及土耳其的落差在這10年間已經拉近許多。女性自營業者約有70%投入服務業,而男性投入製造業較多。但是2016年這些自營業者擁有第2份工作的比例,比2007年高出2%(男性)到1%(女性)。
(二)自營獲利率:2014年波蘭的女性自營商獲利較男性少60%,但是除波蘭、義大利、斯洛伐克及羅馬尼亞之外,多數國家自2007-2014年的男、女自營商獲利落差逐漸縮小。獲利落差的原因之一是投入工時的長短,男性自營業者的工作時間通常較女性為長。
(三)創業態度:女性創業者所須要的資源或知識通常取自於親朋好友,男性則較多來自於其他商場上的資源。男性從事進出口貿易的比例也較女性為多,同時男性創業者出口性質多半為B2B,女性則多半為B2C。

七、風險投資
(一)風險投資概況:2016年美國風險投資金額高達660億美元,占OECD國家總金額86%,而歐洲只有47億美元。多數國家的創投金額只占GDP極小的比例,大約0.05%以下,只有以色列與美國的創投業較為成熟,占GDP的0.35%左右。而自2010年到2016年,愛爾蘭、韓國、波蘭及美國的創投投資金額已經翻倍;相反地,澳洲、葡萄牙與蘇聯卻緊縮50%。
(二)被投資公司概況:只有極少數的公司有創投在背後支援。以2016年為例,新誕生的企業只有1%有創投支援。平均投資金額超過500萬美元國家包括加拿大、愛爾蘭、以色列與美國,而4個主要歐元區:法國、德國、義大利與西班牙的平均投資金額只有100-200萬美元。
(三)風險投資的領域別:2016年在美國的創投資金有53.6%投資在ICT領域、20.7%生命科學領域,但是歐洲則只有44%投資在ICT領域,27%投資在生命科學領域。而美國與歐洲在所有領域創投金額的差距已經擴大。
張國鈞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