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政策動向> 2017年OECD數位經濟展望
2017年OECD數位經濟展望 OECD Digital Economy Outlook 2017
2017/10
OECD
http://www.oecd-ilibrary.org/science-and-technology/oecd-digital-economy-outlook-2017_9789264276284-en
兩年出版一次的OECD數位經濟展望,旨在檢視、記錄數位經濟下的挑戰與新興機會,以使會員國瞭解如何利用資通訊(ICT)與網路技術來扣合政策目標;同時也藉由標竿比較,得以協助決策者利用法規及政策,讓數位經濟的效益發揮到極致,進而驅動創新與包容的成長。2017年第二版的OECD數位經濟展望除了提供總體趨勢,以及由數位經濟的供應端與需求端來看政策的發展,並闡述數位轉型如何影響經濟與社會。因此報告分為政策與趨勢兩大部分,政策部分介紹全球之數位相關議程、法規與政策,趨勢部分以四大趨勢展望未來可能之技術發展。

數位轉型已儼然成為全球共通的議題,OECD國家早在2016年6月的墨西哥坎昆(Cancún)部長級會議,將數位經濟的目標設定為以整體政府(Whole of Government, WOG)的方式來發展整合式政策架構,致力以政策促進經濟與社會繁榮。從2016年 G7到2017 年G20高峰會,數位化轉型更已在全球議程生根。在坎昆會議宣言中,43個國家達成以下共識:
一、為維護公共政策利益,保留網路開放,並強化隱私、智財權等保護,以獲取更高的網路信賴感。
二、培養多元混合技能以能包容性參與數位經濟,包括高品質就業及勞工關係等。
三、在政府最高層以及整體社會發展隱私與資訊保護策略,並以國際協議使所有人均能享受數位化的好處。
四、評估數位轉型對社會的作用,並檢討如何以政策防止數位落差。
五、加強蒐集國際間數位科技的使用數據及評比,以開發更多數位經濟衡量指標,如信賴、技能或國際資訊流動等。

近50年來由於積體電路的倍數成長,數位化裝置彼此串聯成為一個良好的生態體系,透過使用者的增加來驅動數位轉型,生態系中重要的要角包括物聯網、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與區塊鏈等,其餘還有雲端運算、開源軟體Hadoop、機器人、格網與神經網絡運算、虛擬實境等,形成一個開放又互聯的體系。因此政策在數位轉型時必須跨越傳統的政策孤島(policy silos)作法,而積極與不同政府層級協調,共同建立整體政府的願景與策略。首先,必須建立數位轉型的基石,包括:
一、架構條件:創業障礙、貿易與投資障礙、資通訊法規、零售貿易法規、專業服務法規及貿易限制等。
二、數位基礎建設與服務的可及性:固網寬頻用戶數、行動寬頻用戶數、平均連網速度(kbps)、固網寬頻價格、機對機SIM卡及行動寬頻價格等。

為探討數位轉型相關的政策、法規以及發展趨勢,分別從四大面向比較國際間常用的政策工具,同時描繪該面向之產業發展狀態:
一、可及性與連結性:由於電信與寬頻市場的融合,改變了法規的走向,特別是在混合的電信市場,朝向基礎建設共享機制發展,同時也確保競爭性存在。法規通常由業內自我管理,或透過網路服務提供者之間的轉換協議來解決。例如歐盟以一張SIM卡可以漫遊31國,實現「漫遊像在國內一般」(roam-like-at-home)的目標。此舉除了促成許多的企業併購,也激勵許多中小企業與新創企業紛紛尋找新的商業模式,而政府也相對應推出各種訓練課程或育成孵化器、加速器來鼓勵創新。其他如投資、補助、貸款或稅制誘因也紛紛出爐。在趨勢方面,自2015年至2016年整體來看,ICT製造產業有緩慢下降的趨勢,但是中國以年成長率10%持續上揚;美國則穩定5%成長;歐盟在2015年成長15%後又回到過去、停滯不前;日本、韓國幾乎負成長;台灣起起落落,在2016年稍有起色,從2015年谷底成長10%。但在ICT服務如電信、寬頻與物聯網等,卻因價格下降速度變快而成長迅速。衍生出的龐大數據資料以及潛藏商機不可限量,國際網路協定IPv6也發展迅速,透過各種不同的無線選項,萬物都可以相連。

二、數位應用與技能:透過電子化政府及各種補助與訓練計畫,無論是家戶、企業或公部門ICT應用大為普及化。利用開放資料平台及入口讓公眾得以擷取資料,除了提高政策透明度以外,也激勵更多的數據創新應用。ICT技能培訓則多放在中小學及職業訓練。此外,數位內容提供以及協助弱勢族群的政策不在少數,更有遠見的政府則開始訓練未來產業所需要的人才。在趨勢方面,過去造成數位落差的起因是不夠普及,但是現在的數位落差是在於技能跟不上。在個人用戶方面,以年長者與教育程度較低者較不易享受數位化帶來的利益,在企業用戶則可能因隱私與安全問題阻礙了進展,電子化政府則加速了公部門的數位轉型。在ICT技能方面,ICT專業人才的供給緩慢成長,但是需求卻爆增,許多國家甚至連一般ICT技能人才都不足夠,而未來工作機器的普及化也將帶動另一波數位人才的需求熱潮。

三、數位創新:數位成本的下降加上大數據分析、雲端運算與物聯網等3大技術的融合,促成ICT的創新與轉型,更帶動3D列印、自動駕駛車以及人機界面的整合。根據35國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多數建議必須家加強新網絡與資金,以及深具潛力的資料導向創新(data-driven innovation, DDI)相關政策,新興的P2P線上平台相關法規也須與時俱進。趨勢方面,在ICT投資及商業蓬勃發展帶動下,新的商業模式、線上交易平台與服務不斷興起,包括科學研究、媒體、健康、農業、治理與城市等各領域也都隨之轉型,數據資料儼然成為未來驅動數位創新的主要動力。各種新興機會包括實體資產的數位化(digitisation)、巨量資料的資料化(datafication)、經過人工智慧與軟體將商業流程編碼化(codification)與自動化、透過物聯網串接相連、資料交易服務或跨行業再利用等。透過線上平台的B2B、B2C、P2P交易模式,將呈現15年來所未有的榮景。但新創事業可能因資金短缺及行政障礙而受阻,而數位技術也可能因開放資料、開放科學而轉型,此時最大的考驗將是誠信問題。未來的政府也將從電子化政府轉型為數位化政府,公部門資料的公開對個人而言可促進參與公共事務,對企業而言可創造更多新興服務,對政府而言可提高行政效率與協調,同時政府也已普遍運用社群媒體作為與民眾溝通的工具。數位化應用在都市管理更可以創造城市成為資料創新的樞紐。更遑論數位對於就業的影響,新型態的工作充斥,平台市場造就更多更具彈性、更短暫的臨時工作。多邊貿易也改變了全球價值鏈,特別是服務業,許多公司生來就是國際化企業。數位技術也被服務化,但目前許多國家對數位服務仍存在貿易限制。

四、數位風險與信賴:多數國家以教育訓練提升數位風險意識並透過國際合作強化安全作為國家數位安全策略,某些國家以提高隱私意識、發展技能及賦權等政策工具來強化隱私議題可能面對的挑戰,特別是針對電子商務的消費者保護政策。隨著個人與商務ICT的普及與使用密度增加,消費者關心的網路詐欺、救濟管道、線上產品品質的保障等因素阻礙了電子商務或B2C的成長。數位安全與隱私顧慮亦遏阻了ICT的商業機會,新興的P2P平台亦面臨同樣的問題。這些信賴關係很可能演變為消費者行為的改變以及對ICT的接受程度,因而錯失許多商機。資料失控可能是一個很大的危機,許多平台即服務(platform as a service)的商業模式缺乏共通的開放標準,衍生出的問題之一便是雲端運算資料應用受限。大數據分析也可能產生侵犯個人隱私的風險,線上付款詐欺事件層出不窮,然而提高信賴的技術(如加密技術Transport Layer Security或其前身Secure Socket Layer)等仍不足以防範網路犯罪,還須要靠其他評價、背書或產品評比等工具來幫助消費者判斷,因此與信賴相關的技術需求非常殷切。適當的風險管理有助於保障數位時代下的經濟與社會活動,然中小企業在這方面仍相當弱勢,須要政策多加協助,或由保險業分攤風險。

展望未來的技術,最被看好的技術莫過於兩大類,其一是發揮人類智慧的機器人,也就是人工智慧(AI);另一大類是分散式、防竄改的資料庫技術,也就是區塊鏈。AI在機器學習、大數據以及雲端運算的推波助瀾之下,未來將朝更具挑戰性的健康、交通運輸及安全領域發展。而如同比特幣一般虛擬流通的區塊鏈,將使得任一中央銀行獨立、自由運作,而無須中間操作者或授權中心,未來在財務金融、公共服務、教育或物聯網都有很大商機,使得交易更透明且更可靠。報告中對於前述各項政策與趨勢調查都列舉各國的政策或企業概況,礙於篇幅無法一一陳述,讀者可自行參閱原文報告。
張國鈞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