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政策動向> 2018年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競爭力的多樣性
2018年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競爭力的多樣性 The Global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 2018: Diversity for Competitiveness
Bruno Lanvin; Paul Evans
2018/01
INSEAD; Adecco Group
https://www.insead.edu/sites/default/files/assets/dept/globalindices/docs/GTCI-2018-report.pdf
一、多樣與包容的社會
現今的全球經濟由複雜性、不確定性與技術的快速變遷建構而成,混亂與失衡愈來愈常見,維持穩定發展需要超凡的能力及彈性,因此多樣性和包容性儼然成為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

二、2018年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概述
2018年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the Global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 GTCI)報告已邁入第五個年度,此報告作為發揚人才競爭力、分析競爭力模式並且提出政策建議的先驅,期盼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可以喚起社會大眾對吸引人才、人才培育、人才管理等議題的關注,了解目前全球人才面臨的挑戰。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一年有超過1,500篇媒體報導引用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的研究成果,人才方面的挑戰也引起極為廣大的迴響。報告中提到的穩健模式(robust model)觀點也廣為政界與商業界領導人認同,在比利時、波札那、丹麥、愛沙尼亞、法國、牙買加、約旦、盧森堡、荷蘭、新加坡、南非、西班牙、瑞士、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地的國際會議和發表都不斷提到此一觀點,足見本報告舉足輕重的地位。學術界學者也逐漸發現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顯現出的國家及城市問題,這個趨勢從參考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的許多研究著作便可窺知一二。

2017年的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報告主題為「人才與技術」(talent and technology),主要觀察自動化如何改變就業的未來,由於多樣性(diversity)在連結人才政策與創新策略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因此2018年的主題順勢聚焦於「競爭力的多樣性」(diversity for competitiveness)。多樣性的觀點在過去數十年間大幅變遷——在標準化(standardisation)掛帥的20世紀,多樣性的存在不被認可,甚至是被當作有問題的(problematic)概念,社會中的多樣性也嚴重被忽略。時至今日,透過與不同特質、經驗、知識背景、觀點的人相互合作,多樣性被視為創新以及解決問題的重要資源。簡而言之,多樣性是刺激企業生產力與表現的驅動力,徵才即為廣納多元人才的主要手段之一。

三、研究議題
本研究報吿試圖探索以下議題:
(一)組織運用多樣性的方法。
(二)組織建立包容性規範(inclusive norms)的方法。
(三)全球教育體系培育問題解決技能的方法。
(四)不同城市將多樣性妥善發揮的方法。
(五)全球哪些國家為多樣性的先驅,充分發揮多樣性的優勢。

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模式近年來經歷了數項改變,其中最顯而易見的是引進國家層次的新變項,至於調查的國家數量變動不大,僅從118國增加到119國。另外,去年加入的新章節從城市與區域的角度切入,全球調查的城市也從去年的46個增加到今年的90個。更發展出全球城市人才競爭力指數(the Global Cities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 GCTCI),與國家層級的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做出區隔。該章節亦包含案例研究,呈現特定城市面對多樣性、利用多樣性提升競爭力的實務操作方法。

四、結論與建議
2018年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報告顯示,很難定論全球哪一個國家是充分展現多樣性與包容性的冠軍,即使是指數表現名列前茅的瑞士、新加坡、美國等國,用不同變項的分析結果也不盡相同。舉例來說,瑞士的整體表現優異但在性別平等(gender equality)變項方面稍弱;北歐國家在內部開放性(internal openness)和社會流動性(social mobility)的分數絕佳,但在外部開放性(external openness) 相形失色,難以招攬外部人才。

今年的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報告顯示藉由促進社會開放性、鼓勵國際經驗和形塑跨文化社會能夠增進國家多樣性。如此一來不僅能刺激社會發展,經由人才流動(brain circulation)的過程還能深化個人複雜思考、問題解決、彈性和創造力等能力。然而,維護多樣性卻是項艱鉅的挑戰,根據人際關係特性顯示人類傾向與自己相似的人交往,相似的溝通模式、人格特質讓交流比較不費力;相反地,多樣性需要更多時間與精力磨合,對於社會凝聚(social cohesion)也有額外風險。另一方面,發展多樣性需要社交能力及集體智慧(collective intelligence)才能充分發揮多樣性的益處,較有凝聚力的隊伍往往能勝過一支獨秀的隊伍,可見多樣性在社會與團體中的重要性。

政府與資方也必須助多樣性發展一臂之力,政治領導者應多關注教育政策的創新並且促進開放性,改善過於繁複的行政架構也是值得努力的一環。資方也應將多樣性與包容性作為最高經營方針,建立有效管理、監督、防止歧視的機制。綜合上述,邁向完美的多樣化社會仍是一條漫漫長路,但多樣性帶來的豐碩成果仍是值得的。
林晏平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