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政策動向> 由數據看氣候行動 - 德國氣候政策的事實、趨勢和誘因(2018年版)
由數據看氣候行動 - 德國氣候政策的事實、趨勢和誘因(2018年版) Climate Action in Figures: Facts, Trends and Incentives for German Climate Policy, 2018 edition
Federal 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 Nature Conservation and Nuclear Safety (BMU), Germany
2018/05
Federal Ministry for the Environment, Nature Conservation and Nuclear Safety (BMU), Germany
https://www.bmu.de/fileadmin/Daten_BMU/Pools/Broschueren/klimaschutz_in_zahlen_2018_en_bf.pdf
一、引言
德國對全球暖化的貢獻及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有其重要性,而德國極端天氣事件的增加,也成為隱患。歐盟成員國於為落實巴黎協定,承諾在203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至少比1990年水準減少40%;在2050年前減少80至95%。德國的2050年氣候行動計劃設定其氣候政策里程碑:目標為在本世紀中達到溫室氣體中性。在2050年前將再生能源佔比增加到60%,並減少初級能源消耗50%。本文件即以圖文並呈方式呈現德國之氣候相關課題及管制目標、措施等。

二、德國面對的氣候挑戰
(一) 城會區的熱壓力
(1)行動需求:人類在戶外和建築物中的健康危害。
(2)地點:已變熱地區的都市。

(二) 用水(亦針對未來的夏季乾旱)
(1)行動需求:土壤、林地和林業管理以及能源工業。
(2)地點:德國東部和萊茵河流域的氣候炎熱乾燥地區。

(三) 暴雨和山洪:建築物和基礎設施受損
(1)行動需求:水管理、水平衡、基礎設施以及工商業。
(2)地點:德國西北部低窪都市和德國西南部地區。

(四) 河水氾濫:建築物和基礎設施受損
(1)行動需求:水管理、水平衡、沿海基礎設施以及工商業。
(2)地點:德國北部低地河谷都市,及萊茵河和多瑙河集水區。

(五) 沿海損害:海平面上升、暴潮風險增加
(1)行動需求:沿海和海洋保育、土木工程、運輸、交通基礎設施及工商業。
(2)地點:沿海地區。

(六) 物種保育/自然發展
(1)行動需求:人類健康、土壤、生物多樣性、農業、林業、漁業。
(2)地點:海洋和農村地區。

三、氣候行動目標和方法
(一) 國際氣候政策
196國和歐盟簽署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後,京都議定書是第一個具有量化減排承諾及強制力的國際氣候協議,而此後的巴黎協定工作正持續推動中。

(二) 歐洲氣候政策
歐盟是國際氣候談判的推動力量。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TS)是實現歐盟2030年氣候目標的關鍵工具。對歐盟排放交易體系未涵蓋部門,另設其行動目標。歐盟2030年氣候目標伴隨再生能源和能效目標。再生能源指令是歐盟在2020年實現再生能源目標的關鍵工具。2020年能源效率的提高也利用能效指令進行監管。如不採取其他緊急措施,德國可能無法達到2020年非ETS部門的氣候目標。

(三) 德國氣候政策
德國氣候政策呼應歐洲和國際氣候行動目標。“2050年氣候行動計劃首次確定各部門目標。與1990年相比,2030年溫室氣體行業減排目標為:
• 能源部門:61至62%。
• 建築業:66至67%。
• 運輸:40至42%。
• 行業:49至51%。
• 農業:31至34%。
• 土地使用和林業:該部門未納入目標績效評估。

四、德國排放量變化情形
(一) 德國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至2017年間減少約27.7%。儘管再生能源增加,但大部分發電仍來自化石燃料。2016年,能源部門佔德國溫室氣體排放比例為37.8%,主要為發電站所用化石燃料。能源部門五分之四以上排放來自燃煤。2050年氣候行動計劃的能源部門部門目標為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61至62%。進一步增加再生能源,逐步減少化石能源供應和提高能源效率是實現目標的關鍵。2017年德國再生能源佔比上升至33.3%,並減少發電的溫室氣體排放。未來將更大程度導入再生能源用於運輸和供暖。行業整合將影響電力需求。電網設計可望增加再生能源比例。燃氣發電是過渡技術。在需求方面提高能源效率至關重要。

(二) 2016年工業部門佔總排放量20.7%。過去15年工業部門排放量略降。到2030年,工業部門排放量將比1990年減少49至51%。能源和氣候政策措施考量維持能源密集產業的競爭力。政府支持工業界提供氣候行動措施資金。自2002年以來,德國一直支持汽電共生,未來將更鼓勵利用廢熱。資助研究有助減少工業排放,並以建議和網路措施,加速知識的交流和應用。

(三) 2016年交通部門排放量增加,甚至高於1990年。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成長速度明顯加快。根據2050年氣候行動計劃,聯邦政府在2030年前將運輸排放量減少40至42%。為限制公路運輸對氣候影響,須大幅減少自用車排放,尤其是推廣使用電動車輛減少排放。預期2010年至2030年鐵路運輸將增加43%,公共交通、自行車和步行也有助緩解氣候變化。海運和空運也需減少排放。

(四) 2016年溫室氣體排放量10.2%來自家戶,天氣條件對此排放影響重大,因供暖佔建築溫室氣體排放約三分之二。 2030年建築減碳目標高於其他行業,為比1990年減少66至67%。建築物能源現代化也需使用新供熱技術。 2015年通過的建築節能戰略,配合經濟誘因,為建築氣候行動措施的關鍵。

(五) 2016年商業、貿易和服務業佔總排放量比例較低。提高能源效率為該部門減排關鍵。未來,大型蓄熱系統及建築電氣化,結合私人家庭、工業減碳推動。能源諮詢和支持中小企業可望進一步節能。

(六) 2016年德國廢棄物部門排放佔比較低。該部門自1990年以來減量高於平均水準。德國廢物和再利用管理已卓有成效,自2015年起,家戶生質垃圾必須單獨收集。

(七) 2016年農業排放佔比為7.8%。在1990年至2016年間,其排放減量20.2%。 2050年氣候行動計劃設定其2030年減排目標為34%,其重要部分為生態農業。

(八)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LULUCF)部門儲存二氧化碳,並作為碳匯,其2016年淨減排量為145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歐洲LULUCF法規要求成員國防止人為造成的森林和土壤溫室氣體平衡惡化。

五、氣候行動的經濟和社會意義
1. 氣候行動是為經濟和社會創造新的機會,其為德國提供超過100萬個就業機會。
2. 巴黎協定倡議投資氣候友好型技術。此類投資中長期促進經濟現代化,並有利當地價值創造
3. 氣候行動為廣泛領域的創新提供誘因。數位化提供氣候行動特殊的創新機會。
4. 再生能源及能源效率有助於提高能源安全性。
5. 聯邦政府提供誘因及法規環境。
6. 半數以上德國人認為溫室氣體中和的目標非常重要。
陳律言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