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政策動向> 新興國際科學與技術政策:瑞士的關鍵策略議題與待討論的問題:由瑞士科學委員會主導的探索研究
新興國際科學與技術政策:瑞士的關鍵策略議題與待討論的問題:由瑞士科學委員會主導的探索研究 New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Key Issues and Questions in Switzerland: An Exploratory Study Conducted on Behalf of the Swiss Science Council SSC
Dr. Alexandra Hofmänner & Prof. Dr. Peter Weingart
2018/06
Swiss Science Council (SSC)
https://www.swir.ch/images/stories/pdf/en/Exploratory_Study_SSC_1_2018_S_T_Policies.pdf
科學在古老的傳統認知上被認為應該享有超然的地位,所以科技政策有例外論(exceptionalism)之說,只須要由少數精英決定研究發展的優先順序,而政府只須要提供研究經費即可。但是這樣的作法常常導致科學研究與社會需求脫節,在現今知識經濟時代已經不適用。由於科技創新是當代社會發展的骨幹,金融風暴後,新興經濟體快速崛起,導致全球經濟重心的移轉,世界經濟在變動下逐漸朝向多極化(multi-polar)發展,西歐、北美以及日本的領導地位因而備受挑戰。

瑞士多年蟬聯創新排行榜的榜首,在知識經濟與全球化的衝擊之下,在科技政策與科技外交也產生很大的變革。自1952年至今,可大致將瑞士的國際科技政策區分為4個時期:第一期為1952至1973年,策略以參加歐洲的地方型或個案型研究計畫(research projects)為主;第二期為1973至1990年,以參加較高層級的歐洲研究方案(research programmes)為主;第三期為1990至2004年,以第3國家身份參與歐盟架構計畫;第四期為2005年至今,與新興國家及開發中國家合作全力投入歐盟架構計畫。

為因應國際化的科技政策,瑞士無論在組織或法規架構、研究方案及科技外交上都有很大的變革。在組織變革方面,由於瑞士是聯邦制國家,政府雖肩負推動科學研究和創新的責任,但是各州享有高度自治權。2012年修訂「研究與創新促進法」(Research and Innovation Promotion Act, RIPA),將聯邦政府從單純的促進科技研發的推動者角色,擴展為整合教育、科技研發與技術創新的管理者角色,以確保政府的研究與創新資金能夠有效的運用,同時可以監測、協調各研究機構間的合作情況。

2013年新成立的聯邦經濟教育與研究部(Federal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ffairs, Education and Research, EAER)轄下的教育、研究與創新事務秘書局(State Secretariat for Education,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SERI)為瑞士聯邦政府管理科研與創新的主要部門,除掌管統合國家各單位科研活動,並分配教育、研究與創新資源。同時也提供資金給瑞士國家科學基金會(Swis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SNSF),作為補助基礎的科學研究,並設有科技政策諮議單位「科學技術委員會」(Swis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 SSTC,現在改為瑞士科學委員會SSC)。同時也新賦予SERI從事科技外交、國際倡議等新任務。
除了組織改造以外,在研究方案也推動雙邊合作研究,包括2004-2007年的中國合作研究與2005-2007年的印度合作研究。2012年SNSF與瑞士發展與合作署共同推動十年全球發展方案,將觸角延伸到非洲、亞洲及拉丁美洲國家。在科技外交方面還積極建立教育、研究與創新的外部網絡,包括科學委員網絡以及瑞士科技領事網絡—瑞士科學中心或稱瑞士屋(Swissnex House)。此外,EAER積極參與國際協議,也在聯邦層級參與國際策略,如國際ERI策略等。透過國際合作,共同研究與發表論文與專利的機會大幅成長,人才交流的機會亦成長許多,使得過去的人才流失(brain drain)演變至今為人才流動(brain circulation)。

檢視瑞士傳統的科技政策是採取由下而上的模式,缺乏中央主導、由上而下的重點發展,對於全球挑戰也是採取被動因應策略,在國際競爭環境瞬息萬變的未來略嫌不夠積極主動。因此報告最後提出四大策略議題以及待討論的問題:
一、科技支出:國家在預算支出的統計資料是科技政策重要的一環,但是瑞士對於國際合作與科技外交缺乏相關統計數據。衍生的質疑是用在國際合作創新研發與科技外交的經費究竟有多少,由哪個項目支出,以及決定投資的流程與委員會為何。

二、政策設計:良好的政策循環是議程設定、政策規劃、決策、執行以及政策評估。瑞士過去較著重在決策與執行,缺乏前期的規劃以及後期的評估。衍生的質疑是在國際科技政策各階段的參與者以及政策工具為何,何種政策流程與委員會才足以因應國際變化與新興的商機。

三、複雜性:未來國際情勢越趨複雜,必須要以較高的高度主動出擊,設法掌握不確定性,才能繼續鞏固瑞士在創新版圖的龍頭地位。衍生的質疑是必須設計何種新的政策工具、程序以及議程才足以因應國際挑戰。

四、政策資源:隨著國際政策的複雜性升高,亟需新的素材與財務支援來完成政策循環,過去執行的科技外交效益也須要加以評估。衍生的質疑是究竟何種資源是必要的,以及這些資源的取得方式。
張國鈞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