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議題

首頁> 科技議題 - 政策動向> 2017年氣候狀況
2017年氣候狀況 State of the Climate In 2017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2018/08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https://www.ametsoc.org/ams/index.cfm/publications/bulletin-of-the-american-meteorological-society-bams/state-of-the-climate/
一、引言
本報告以主要氣候指標時間序列報導氣候狀況,其中許多指標為必要氣候變數。

1. 完全監測:
在各必要氣候變數中,若在全球大部分地區均被觀察和分析,且有足夠長期數據及經過同儕評審文件者,被視為「完全監測」,如:
•地表大氣:氣溫、降水、氣壓、水蒸氣、風速和風向。
•上層大氣:地球輻射收支、溫度、水蒸氣、風速和風向。
•大氣成分:二氧化碳、甲烷、其他具有長停留時間的氣體、臭氧。
•海洋表面:溫度、鹽度、海平面、海冰、洋流、海洋顏色、浮游植物。
•海面下:溫度、鹽度。
•陸地:積雪、反射率。

2. 部分監測:
滿足前述部分要求的必要氣候變數,視為「部分監測」,包括:
•上層大氣:雲性質。
•大氣成分:氣膠及其前驅物。
•海洋表面:二氧化碳、海洋酸度。
•海面下:洋流、碳。
•陸地:土壤濕度、永久凍土、冰川和冰帽、河川流量、地下水、冰覆率、光合作用有效的吸收輻射部分、湖泊、生質、火災干擾。

3. 未來需要的必要氣候變數包括:
•地表大氣:地表輻射收支。
•海洋表面:海洋狀態。
•海面下:營養物質、海洋微量物質、海洋酸度、氧氣。
•陸地:水資源利用、土地覆蓋、葉面積指數、土壤碳含量。

二、氣溫及大氣觀測結果
人類排放到大氣中的主要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均在2017年創下歷史新高。 2017年全球地表平均二氧化碳濃度為405.0±0.1 ppm,比2016年高2.2 ppm,是現代大氣測量記錄和80萬年來冰芯記錄中的最高值。自1960年代初以來,二氧化碳的全球成長率幾乎為兩倍。

由於一年大部分時間中,聖嬰現象形成條件存在於中太平洋和東太平洋赤道區域,在聖嬰現象開始和結束階段會出現微弱的反聖嬰現象。2017年有儀器記錄氣溫的年度中最溫暖的非聖嬰年。低層對流層年均氣溫也是第二或第三高,低層平流層氣溫也比2016年高約0.2 °C。南極臭氧洞則為1988年以來次小。

阿根廷、烏拉圭、西班牙和保加利亞等國提報的年均氣溫創歷史新高。墨西哥連續第四年打破年度紀錄。2017年1月27日,阿根廷Puerto Madryn氣溫達到43.4 °C,這是全球同緯度地區的最高氣溫。2017年5月28日,巴基斯坦Turbat出現53.5 °C的高溫,成為巴基斯坦歷史最高氣溫,以及全球有史以來的5月份最高氣溫。

三、海洋、海冰及冰川觀測結果
全球海洋整體表面溫度仍呈長期變暖趨勢,雖2016到2017年略有降溫,但過去三年出現三個最高年度值。全球珊瑚褪色自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持續三年,是歷史上最長、最普遍、幾乎最具破壞性的事件。2017年0-700米和0-2000米海洋熱含量為為歷史最高。

2017年北極地區地表氣溫比1981- 2010年平均溫度高1.6 °C,是1900年以來次高,僅次於2016年。每年北極最高溫度有五次發生在2007年以後。整個北極地區永久凍土帶氣溫異常高,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北部大部分地區都有創紀錄高溫。2018年8月楚科奇海海水表面溫度破記錄(11 °C),高於長期平均氣溫3至4 °C。2017年測得異常溫暖的北極空氣和海水溫度為以往2000年來最高。氣溫升高導致北極海冰面積和厚度減少。 2017年3月7日海冰範圍是37年最低值,比1981-2010年的平均值減少8%;9月13日北極海冰面積為有記錄以來第八低,比長期平均值減少25%。全球冰川連續38年減少,不同地區的減少幅度相當一致,自1980年以來累計減少量相當於從冰川頂部平均地切下22米。

2017年南極海冰面積低於平均水準,前四個月創下歷史新低。非洲大陸南部夏季融冰程度和融冰指數是2005年來次高。南極高原東部3月平均氣溫創歷史新低。

四、天氣現象觀測結果及災害
2017年有85個熱帶風暴,略高於1981- 2010年平均的82個。北大西洋是唯一風暴發生率高於正常水準者,其中三次颶風特別值得注意。哈維颶風帶來創紀錄的降雨量1538.7毫米,遠超以往的美國記錄1320.8毫米。Irma是2017年全球最強的熱帶氣旋,最大風速為295 km/h。瑪麗亞颶風對加勒比群島造成災難性的破壞。北太平洋西部、南印度洋和澳大利亞附近則相對平靜。

2017年全球陸地面積降水明顯高於長期平均水準。2017年中,俄羅斯提報告其第二潮濕年份,挪威則出現1900年後第六潮濕的一年。印度的大雨和與洪水導致800人死亡。8~9月間委內瑞拉出現十多年來最具破壞性的洪水;尼日利亞大雨導致河水溢流,造成10多萬人流離失所。

全球火災活動為2003年來最少的,然而北美、南美和歐洲火災則多。英國發生大規模火災,摧毀120萬公頃的木材、灌木和草地,部分原因為其面對有史以來最乾旱的夏季。美國的西部野火燒毀超過400萬公頃林地,損失180億美元。
陳律言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