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畜牧業為全球帶來可觀的碳排放,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FAO)的報告指出,在全球人為溫室氣體排放量中,畜牧業佔了14.5%的比例。除此之外,畜牧生產也為地球上有限的水資源、土地資源及糧食資源帶來的沉重的壓力,全球約30%的土地與16%的淡水資源投注於畜牧業、約1/3的糧食產量用於養活牲畜。基於上述原因,近年來全球以植物性飲食替代肉類的觀念興起,更為永續、環保的「植物肉」逐漸成為人們的飲食選項之一。植物肉原料來自大豆、小麥和豌豆等植物成分,利用食品科技製成與動物肉口感相近、富含蛋白質的類「肉製品」。其相關消費趨勢不斷增長,根據Markets and markets的市場預測,2022年全球植物肉市場預計為79億美元,至2027年預計達157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4.7%。
二、植物肉原料來源
將全球植物肉市場依製造來源劃分,可分為大豆、小麥、豌豆、植物蛋白混合物等,前述來源佔植物肉市場大宗,其他來源包括藜麥、燕麥、豆類、堅果和種子類等。大豆主導全球植物肉市場,至 2022年其市場規模佔比將達 46.8% (圖一) 。
(一) 大豆
大豆為營養豐富的豆類,富含蛋白質、鈣和鐵等營養元素,可以代替豬肉、牛肉和雞肉等肉類。大豆和其豆製品與亞洲飲食文化息息相關,因而廣泛被應用。現今植物肉生產商使用大豆蛋白生產漢堡、肉丸和香腸等產品。然而大豆為嬰兒最常見的食物過敏原之一。
(二) 小麥
小麥是全球消費量最大的穀物之一,提供抗氧化劑、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等來源。然而其含有小麥麩質,為部分人之過敏源。小麥蛋白可作為素食者的蛋白質替代來源,並可製成植物肉產品如漢堡、香腸、雞塊等。近期全球小麥市場受到出口國產量減少、以及俄烏克蘭戰爭衝擊而供應緊張,原有意幫助減緩全球小麥供應短缺的印度,卻為國內市場供應不足等因素,於 2022年5月禁止小麥出口。
(三) 混和來源
雖然大豆、豌豆和小麥蛋白目前正主導著市場,但無單一的蛋白質來源可以達到消費者對植物蛋白特性的需求。蛋白質混合物是一種新興的選擇,有助於增強植物性肉製品的功能和營養成分。例如:大豆和豌豆蛋白可以增添蛋白質之功能性;此外,不同蛋白質來源也可以提升產品的營養成分。
(四) 豌豆
豌豆是膳食纖維、蛋白質和礦物質、維生素、鐵、磷等微量營養素之極佳來源。在全球植物肉製造商中越來越受歡迎。豌豆蛋白不含麩質、不含乳糖,也不含過敏性氨基酸,可作為對大豆過敏的消費者的替代品。此外,豌豆蛋白具降低膽固醇及降血壓的功能,同時可作為礦物質如鐵、鋅、鎂、磷之來源,有助於促進身體健康,因此在植物肉市場中越趨重要。
(五) 其他
植物肉製造商正在從大豆、小麥、豌豆之外尋找創新的蛋白質來源,其他來源包括藜麥、燕麥、豆類、堅果和種子等。歐洲公司正主導此市場,產出有蘑菇和燕麥相關肉製品。在北美洲,Garden Protein International 和 Morningstar Farms 等公司正使用藜麥生產植物肉。
三、亞太地區植物肉產業現況
(一) 推動亞太植物肉市場成長之因素
根據全球各大區域植物肉市場占有率之市場預測 (圖二),2021年亞太地區佔全球植物肉市場的市場之31.4%,僅次於歐洲市場。雖然植物肉市場在亞太地區仍處於起步階段,但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植物蛋白質製品,如豆腐、麵筋及天貝等,在亞洲飲食文化中已存在相當長的時間。近期在飲食習慣多樣化、消費意識改變等因素趨動下,促進了植物蛋白質製品的市場需求。而科技新創公司也不斷開發植物蛋白質的產品,在植物肉的部分也積極投入,期能更精準地仿製肉類、海鮮、雞蛋及乳製品。
亞太地區參與植物肉市場的主要國家為中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印度、香港、韓國、菲律賓、越南及泰國等。其市場規模及成長率預測如下圖(圖三)。
(二) 亞太地區植物肉產業現況㇐依製成肉類分類
1. 植物雞肉
雞肉是用途最廣泛的肉類,由於雞的各部位肉質差異性大,利用植物性蛋白仿製有其難度。許多食品新創公司都在研發植物性雞塊,例如中國的好福食品科技 (Haofood),利用花生蛋白研發植物雞肉。新加坡的 Next Gen Foods致力於研發全雞切塊的替代物,開發出一款植物雞肉替代品 TinDLE。TiNDLE 雞肉為 50 公克的迷你肉餅,具有強的延展性,可用於製作任何形狀的雞肉製品,並保留其獨特的質地和風味。每100克TinDLE肉中含有17克蛋白質,並不含激素、抗生素及膽固醇,相對養雞業,TiNDLE的製造過程能夠節省74%的土地和82%的水分,亦減少88%之溫室氣體排放量。
2. 植物牛肉
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 (FAO) 與經濟合作發展組織 (OECD) 的發布報告,未來十年亞太地區的牛肉消費量將成長 270 萬噸,成長量為全球最高。尤其中國近年牛肉消費量增長速度快,國產供應量卻供不應求,在2021年仍有25%依賴進口,也進一步造成環境的負擔。在植物牛肉的研發領域,馬來西亞的 Green Rebel Foods、日本的 Next Meats 及韓國的 Unlimeat 等公司,皆在進行植物牛肉替代品的研發,而澳洲的新創公司 v2food 也是關鍵的參與者。v2food 於 2019 年成立,是澳洲最大的私人企業之一,擁有澳洲漢堡王Hungry Jack's的特許經營權。在完成大規模之募資後,v2food 市值超過 5 億澳元,致力於持續建立完整供應鏈,並將產品推向中國等新市場。
3. 植物豬肉
豬肉為全球消費量最大的肉類,尤其在亞太地區,根據 OECD 的數據,韓國與中國每人平均每年的豬肉消耗量分別為 31.2 與 24.4 公斤,顯著高於國際平均之 11.1 公斤。豬肉以許多不同形式被用於菜餚中,例如美國 Hormel 公司出產、家喻戶曉的Spam午餐肉,曾為二戰時重要的軍糧。近期市場研究顯示,亞太地區佔全球午餐肉銷售額的 39%,每年售出約 4 億罐Spam,其中以中國、韓國及日本為大宗。為此,香港Green Monday’s集團的食品科研公司OmniFoods推出全亞洲首款植物豬肉OmniPork,味道、質感、香氣均與真實豬肉相仿。OmniPork 為亞太地區植物豬肉的領導者,其銷售點遍布 20 個國家。另外,中國新創公司 YouKuai,開發了名為 Zrou 的植物碎豬肉產品,為中國領先的植物肉品牌;而馬來西亞的新創公司 Phuture Foods 也開發了純素食碎豬肉產品。
4. 植物海鮮
在海鮮市場方面,亞洲占全球消費量高達三分之二,對於植物性海鮮商品的發展而言是潛在的機會。目前在全球及亞太地區中,植物海鮮產品不論在創新和商業市場面,都遠遠落後於植物肉,但消費量正在上升中,並以新加坡處於領先地位。現今已有許多資金湧入新創公司的研發,如中國的 New Singularity 開發出真菌蛋白製造的海鮮食品,並於 2020 年獲得 Lever VC 的投資;新加坡的 Growthwell Group 以植物肉起家,但已將業務拓展至植物海鮮,其銷售額各占一半;上海的新創公司 Hero Protein 也正著手研發植物雞肉或牛肉外的海鮮產品。此外,香港Green Monday’s 集團近期所推出的 OmniSeafood產品系列涵蓋非常多海鮮種類,包含新魚柳、新炸魚柳、新魚堡、新吞拿、新蟹餅,以及新三文魚。OmniSeafood主要由大豆、豌豆和米蛋白所製成,成分與 OmniPork 系列相似,其中新魚柳更是全球第一款無麵包粉的植物魚片。
四、結語
近年植物蛋白商品逐漸成為全球飲食趨勢,相關商品逐漸出現在國內市場,例如近期麥當勞推出「McPlant®」植物系漢堡、路易莎推出「未來肉」系列產品等,讓民眾能輕易嘗試。但植物肉相關商品目前在市場上價格仍偏高,且消費者對其普遍仍為嚐鮮心態,是目前的市場限制。然而植物肉對地球更友善的訴求、對人體更健康的潛在優勢,預期仍會在食品市場佔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