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體市場現況
儘管COVID-19變種病毒仍威脅著全球人民的健康,但預估2022年全球經濟將持續復甦,醫療器材產業市場亦將呈現成長趨勢(2021到2022年的年度成長率估計為9.3%)。然而,大流行期間的封鎖與隔離限制,全球供應鏈受到劇烈衝擊。醫藥原物料缺乏、物流方面的挑戰以及通膨等壓力,將影響著醫療器材產業的發展。
Frost & Sullivan認為供應鏈挑戰將促使3D列印成為醫院標準設備,以滿足呼吸道裝置、手術導板等醫療消耗品之需求。同時,伴隨大流行而來的醫療器材短缺,也為當地業者創造進入醫療器材產業的機會,且預計能滿足在地需求的本土化解決方案將逐漸盛行,例如: 印度VoxelGrids開發可攜式MRI設備,能透過卡車攜帶,於偏遠地區,甚至於患者家中使用。另外,醫護人員短缺將驅使醫院積極尋求提升營運與臨床效率之解決方案,並大幅度加速著醫療技術的數位化。其他醫療器材產業之重要科技相關趨勢預測請參閱圖一。
二、各分項發展趨勢與代表性案例
以下進一步針對醫療器材產業中的患者監測設備、骨科裝置、手術機器人以及心臟治療與護理等四項分項領域,分別介紹其發展趨勢以及代表性案例:
(一) 患者監測設備
患者監測設備於2021年市場規模約為225億美元,預計2022年將成長至234億美元,複合年均成長率為4.1%。COVID-19流行導致患者監測設備的需求急劇增加,尤其是遠距和非接觸式裝置。儘管大型監測裝置市場呈現飽和的態勢,但隨著遠距醫療與床邊監測之需求提升,以及數據分析技術與互操作性的改進,預計仍將推動著患者監測裝置市場的成長。另外,感測器技術的進步,也驅動著監測設備朝向小型化發展,以加速裝置的普及。代表性案例簡述如下:
(1) 提供決策支持的床邊監測解決方案
Philips Healthcare推出床邊監測解決方案-Patient monitoring systems,該系統包含了監視設備、病人監護系統、數據資料庫、臨床決策支援系統等,可整合病人的監測數據,提供決策支持以及預警,以協助醫護人員識別關鍵事件,達到早期診斷與預警之目的。
(2) 非侵入式監測產品
Masimo提供廣泛且創新的無創患者監測技術與產品,包含指尖血氧機Masimo SET、穿戴式睡眠監測裝置Sleep、體溫貼片Radius T、穿戴式鴉片藥物戒癮裝置Bridge等。另外,該公司亦開發先進的遠距監控解決方案 Iris平台,可以整合與強化各裝置間的連接性和互操作性,並可安全地傳輸健康數據。Masimo於2022年併購消費性耳機開發公司Sound United,此舉被認為Masimo有意跨足居家健康照護領域。
(二) 骨科裝置
骨科裝置於2021年市場規模約為265億美元,預計2022年將成長至288億美元,複合年均成長率為8.8%。除了持續開發先進的骨科裝置(如脊椎植入物),以加速患者的復原並提升患者術後的活動能力外,部分業者亦積極結合感測器與數據分析等技術,朝向穿戴式或智慧化裝置開發,以提升醫師手術之便利性,改善手術成效,或者實現術後監測,以達到長期疾病管理之目的。以下列舉兩家代表性廠商:
(1) 可動式脊椎固定裝置
Premia Spine為以色列脊椎植入物開發公司,其開發了Premia Spine TOPS,可以大幅改善椎管狹窄症或者脊椎滑脫症患者的治療成效。治療前述症狀的傳統方式為採用骨融合手術,即是將上下兩節脊柱固定,以穩定脊椎達到減緩疼痛之目的。然而此方式會使這兩節脊椎喪失活動能力,進而影響患者術後的活動。TOPS系統具有特殊的機械裝置,安裝後仍可使固定的脊椎保有部分活動能力,以改善患者術後生活品質。
(2) 膝關節植入裝置與監測系統
另一家代表性廠商為OrthoSensor。OrthoSensor為位於佛羅里達州的醫療技術公司,其開發了含有感測器的膝關節植入裝置VERASEENSE以及監測系統OrthoLogIQ(醫生用)與MotionSense(患者用)。手術時,VERASEENSE可即時將感測數據傳給手術室內的監視設備,以協助醫生確認安裝位置。手術後,則可透過OrthoLogIQ與MotionSense系統蒐集相關數據,如疼痛評分、VERASEENSE的感測數據,以確認患者復原程度。同時,OrthoLogIQ還能彙整與分析所有患者術中與術後之相關數據,以協助醫師診斷。
(三) 手術機器人
手術機器人於2021年市場規模約為75億美元,預計2022年將成長至89億美元,複合年均成長率為18.3%。手術機器人具模擬觸覺以協助醫師辨識手術器具與組織器官間之空間位置關係,且具高度的靈活性與穩定性,故能協助微創與顯微手術的進行,減輕醫師負擔。同時,通訊技術(如5G)的進步,醫師得以遠距進行手術或者教學,亦預計將推進手術機器人的普及度。然而,機器人輔助手術之保險給付以及可操作機器人之專業醫師缺乏,為手術機器人發展之主要限制。目前手術機器人之各種應用正在蓬勃發展,包括神經外科手術輔助、手術模擬教學等,以下列出兩家具代表性的廠商為例:
(1) 顯微手術機器人
Microsuru為位於荷蘭之手術機器人公司,其所開發的MUSA為世界上第一個獲得歐盟認證的顯微外科手術機器人。MUSA的主要優勢在於體積小,手術室中的佔地面積小,且能與多種儀器和手術設備的相容,能確保機器人與其他設備在手術中同步運作。MUSA機器人可進行顯微淋巴管靜脈吻合術(LVA),可在直徑只有0.3毫米的微小血管上進行手術,包括縫合與淋巴液引流,並且可大幅度減少手術時間,以及改善患者的預後。
(2) 可攜式腹腔鏡手術機器人
Virtual Incision總公司位於美國林肯,其開發了可攜式的腹腔鏡手術微型機器人Mira。該產品僅有2 磅重,容易攜帶,且不須其他設備輔助即有完整的機器人功能。同時,Mira可搭配Virtual Incision所開發的機器人控制平台,能於數分鐘內於手術室完成架設,能大幅減手術的準備時間。目前該設備正在進行臨床試驗。
(四) 心臟治療與護理
2021年市場規模約為517億美元,預計2022年將成長至577億美元,複合年均成長率為11.5%。連續性護理為近期心臟護理關注之重點,因此該領域之相關業者亦逐漸朝向早期診斷與治療後監測裝置開發,如智慧聽診器,以篩檢出具高風險之患者,並改善長期治療成效。另外,由於生物相容性材料的發展,以及裝置耐用性的提升,人工心臟與人工瓣膜亦取得技術上的突破,相關產品將陸續推出市場,並帶動心臟治療與護理之市場成長。代表性案例如下:
(1) 遠距微型心臟衰竭監測器
知名國際大廠Abbott為該領域之代表性廠商,其開發了遠距心臟監測系統-CardioMEMS HF系統,適用於心臟衰竭監測。傳統上臨床醫生以體重、血壓等指標來檢測心臟衰竭,然而上述指標無法達到早期監測之目的。CardioMEMS 為該系統的關鍵感測器,僅有迴紋針大小,可透過微創手術放置在肺動脈中,並監測壓力變化。該感測器以無線方式將每日的壓力值發送給醫護團隊,幫助醫生能即時察覺心臟衰竭之跡象。同時患者亦不需將大型的監測儀器隨身攜帶,能顯著地提高生活品質。該系統已於2022年2月獲得FDA許可。
(2) 改善心臟衰竭之植入式心臟刺激裝置
另外,位於美國的Impulse Dynamics,同樣專注於心臟衰竭解決方案開發。其開發了植入式心臟刺激裝置Optimizer Smart,可用以治療患有充血性心臟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症狀的患者。充血性心臟衰竭是心臟無法正常排血,而Optimizer Smart能透過電擊刺激,調節與改善心臟收縮,讓更多血液抵達全身,為慢性心臟衰竭或者具有耐藥性(Drug tolerance)患者之首選替代治療方案。
三、成長機會
由觀察上述各項趨勢與代表性案例可得知,數位化是醫療器材產業發展之主要趨勢。Frost & Sullivan更進一步認為,現今醫院正積極探尋能減少人工錯誤、提高手術效率和品質以及降低成本壓力的解決方案,例如: 能減少手術錯誤之輔助裝置;能提高手術效率的數位化手術室;能及時通訊或者允許在手術室進行遠端連線的通訊設備等,因此,預計手術流程數位化解決方案將成為近期醫療器材領域中備受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