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報導

首頁> 焦點報導清單> 2022年IEA對全球電動車發展的政策建議

2022年IEA對全球電動車發展的政策建議

陳霈、古慧雯/ 發布日期:2022/10/04/ 瀏覽次數:224

一、全球電動車市場概況
電動車市場受惠諸多國家在未來數十年內逐步淘汰內燃引擎,或制定深具企圖心的汽車電氣化目標的政策加持,2021年電動車的銷量創下660萬台的新紀錄,占全球近10%的汽車銷量,不僅是2019年市場占比的四倍,也較2020年翻倍成長。而補貼和激勵措施的公共支出也幾乎翻了一倍,達到近 300 億美元。同時,汽車製造商則較政策目標更進一步,研擬具體計畫推動全車系電氣化。2021年所推出的電動車新車型數量,是 2015年的五倍,市面上車款已多達 450種,更是吸引消費者的一大誘因。

在主要市場方面,2021年中國占電動車市場成長的五成,銷售量來到330萬輛,已超越2020年的全球銷量。歐洲成功延續2020年電動車銷售榮景(成長65% 達到230 萬輛),而美國在經歷了兩年的衰退後,銷量也逐漸回溫(達到63萬)。整體而言,全球路上行駛的電動車已達1650萬輛,2022年的銷量亦將持續走強態勢,第一季銷量為200萬輛,較2021年同期成長 75%。

依據IEA基於現有各國政策承諾的減量目標情境(Announced Pledges Scenario, APS)預估,到2025年電動車需取代每日160萬桶石油,至2030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將占汽車銷售的30%以上,約為每日460萬桶。屆時,從上游燃料生產到行駛排放,電動車將可較燃油車(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ICE )減少近580 Mt CO2-eq的淨溫室氣體,但仍遠低於2050淨零排放情境(Net Zero Emissions, NZE)的階段目標-2030年銷售占比達60%。

 

、全球電動車發展面臨的挑戰
(一)充電基礎設施覆蓋率不足
2021年全球公共充電基礎設施為180萬座,成長37%,其中三分之一為快充基礎設施。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既定政策情境(Stated Policies Scenario, STEPS)架構下的現行政策計畫,到2030年,電動車將占銷售額的20% 以上,需求量將是現在的11倍(約2億輛)。然而,已投入使用的公共充電基礎設施數量,並不能滿足未來龐大電動車市場所需之動力。特別是在充電基礎設施推出速度與需求上,各國存在著許多顯著差異。目前大多數充電裝置位在居家和工作場,因此公共充電樁的數量則需擴大9倍,到2030年應達到1500萬座以上,才能達到IEA APS情境的標準,提供消費者充足覆蓋率的設施。

二)中重型車輛加速電氣化下對電網的影響
2021年中、重型電動卡車銷量超過14200輛,較去年成長一倍以上,電動巴士銷量亦較去年成長40%。過去幾年,歐洲及美國在政策的支持下,提升中、重型電動車輛在特定應用領域的經濟效益,促進重型電動車輛的市場發展。但相較於短程卡車便於充電,遠程卡車所需的大功率充電器不僅昂貴,隨之電網的重大升級亦成為一大挑戰。另一方面,在越多國家以運具電氣化做為減碳政策主力的推動下,IEA估算2030年全球電動車耗電量占比將攀升至3.9%,歐洲則將突破6.5%,總電力需求將超過1100TWh(圖一)。因此,針對數位電網、智慧充電,應儘早於初期進行規劃與投資,並分散電網壓力與為重型卡車電氣化提供合適電網架構,是未雨綢繆的關鍵之舉。

(三)電池供應鏈壓力
電池占電動車成本高達30% 至40%,在全球淨零競賽的推動下,電池製程所需的關鍵礦物和金屬原料的供應安全成為關注的焦點。若在2050年要達成淨零排放情境(Net Zero Scenario),2030年時鋰的需求量將以每年30% 的速度成長,鎳的需求量將成長11%,鈷的需求量將成長9%。另一方面,俄烏戰爭更加速電池供應鏈彈性面臨弱化的危機,2022年5月的鋰價是2021年初的7倍多,鎳金屬也在美國和歐盟制裁俄羅斯(供應全球20% 的高純度鎳)下價格暴增,顯見各國對電池前所未有的需求與對新供應產能的投資不足。

以電動車電池的上、中、下游供應鏈而言,中國包辦3/4全球鋰電池產能,涵蓋70% 的負極產能、85% 的正極產能,以及過半的鋰、鈷和石墨加工與精煉產能。礦業則是掌握在資源豐富的國家,如澳洲、智利與剛果,由少數企業獨占鰲頭。因此,隨著道路運輸電氣化擴張以達成淨零願景,以及企業和消費者對電池容量規格的要求更高,關鍵材料供應壓力將持續加大。預估在APS情境下,電動車電池的需求將從目前的340 GWh左右,巨幅成長到2030年的3500 GWh以上,意即鋰等礦物的供應量到2030年需增加1/3以上才足以符合APS中對電動車電池的承諾和宣示(圖二)。

 

三、IEA提出加速全球電動車普及的五大政策建議
(一)維持並彈性調整電動車的支持政策
隨著電動車市場成熟,各國的直接補貼政策將逐漸遞減最終淡出。建議可藉由對引擎燃油車徵稅以補貼購入低排放/電動車,作為可行且有效的過渡期政策工具。歐盟對車輛效能和/或二氧化碳的嚴格碳標準是促進電動車在歐洲發展的關鍵利器,日後也將為其他國家所效法。

(二)加速重型電動載具市場布局
市場上將出現更多元的重型電動載具車型,電動巴士和卡車在總體擁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 TCO)的基礎上將更具競爭力,並得到廣泛應用。由政策主導的佈局節奏是啟動重型電動載具市場的核心策略,像是:零排放汽車銷售規定、購買激勵措施和制定二氧化碳標準,皆有助於加速轉型過渡。

(三)促進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採用電動車
在成本考量下,建議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的道路交通電氣化,應優先考慮兩輪/三輪車和市區公車的佈署,並以價格與充電基礎設施的普及性推動交通電氣化。

(四)擴展電動車基礎設施和智慧電網
政府應持續奧援公共充電基礎設施之佈局,直至道路上的電動車數量已達到可支撐營運商維持充電網絡經營。具體來說,無論是透過法規或是財政政策來支持充電設施設置,都應保障所有社區享有公平觸及度。例如:鼓勵用車人在居家停車位安裝家用充電樁;強制新建築物必須安裝電動車充電設施,而地方當局也應同時在現有建築物中安裝。電網擴展和強化整合計畫亦是當務之急,包括:促進電動車與電網資訊交換與定價的數位化技術,以期電動車成為電網穩定的資源而非挑戰。

(五)確保安全、具彈性且永續的電動車供應鏈
道路運輸電氣化需要拓展原料選擇的多樣性,雖然電動車從原料、零組件、電池與製造都將面臨規模擴大的挑戰,礦採和加工成為關鍵環節。政府應善用私人投資挹注永續礦採並確保明快的核可流程,避免潛在的供應瓶頸。此外,創新與替代化學品、電池回收與再利用的普及,仍將是具體改善對稀缺礦物依賴與為需求壓力解套的關鍵。其他對策還包含:應就實際應用調整電池容量與鼓勵消費者購入小型電動車;各國政府應強化生產國和消費國間的合作,以促進投資、環境與社會的永續實踐,並鼓勵知識共享;亦應掌握電動車關鍵零組件之可追溯性,確實監督電池和電動車供應鏈的各項環節,以確保與已揭示的環境與社會發展願景一致。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