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報導

首頁> 焦點報導清單> 誰是AI賽局的贏家

誰是AI賽局的贏家

張國鈞、李美慧/ 發布日期:2019/11/21/ 瀏覽次數:110

美國資訊技術和創新基金會(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undation, ITIF)的數據創新中心(Center for Data Innovation)認為,人工智慧為解決社會挑戰的基礎技術,將是引領下一波數位創新浪潮的關鍵,因此各國無不致力於AI的發展,以利於在國際創新賽局中脫穎而出。美國受益於上一波數位創新,創造出許多全球知名的技術公司,如Amazon、Apple、Facebook、Google、Intel、Microsoft等。中國近年來在網路經濟也收獲頗豐,甚至進而拓展至軍事力量的布局。歐盟則想要從AI的倫理及安全切入,藉以在相關領域建立全球領先的地位。下列將摘錄報告對中國、歐盟與美國在AI發展與競爭態勢的評比,以及其所提出各經濟體所面臨的挑戰。

一、中國、歐盟與美國在AI的發展

報告以六大面向來衡量三大經濟體在AI領域的發展與競爭態勢,各項指標及評比分析如下:
(一)人才:美國近年來大量吸引國外AI人才(包括歐洲),目前在人才面位居第1;歐盟居第2,不過歐盟在將AI予以商業應用的情況遠落後於美國,且AI人才投入商業領域的數量較美國少;而中國則極力栽培AI人才,在AI人才的絕對數量成長很快。但若考量勞動人口數,則中國與美歐的差距仍相當大。
 
(二)科學研究:美國之所以突出是因為有傑出的研究組織,全球前五大軟體與電腦服務公司都是美國公司,學研機構的論文數量與品質都名列前茅。歐盟的頂尖研究機構雖然在研究品質優於中國,但自1998年以來,領域權重引用影響力指數只成長11%,相較美國成長24%、中國成長154%,顯得落後許多,很快就會被中國超越。中國則以後起之秀急起直追,雖然初期以量取勝,但根據艾倫人工智慧研究所(Allen Institute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預測,中國將在2020年位居全球第10,預估將在2025年超越美國排名第1,最主要是自我引用的關係。
 
(三)技術發展:美國在專利及併購佔有絕對優勢,世界領先企業加上充沛的新創投資資金,讓美國站穩技術開發的龍頭地位。而中國也不遑多讓,在2017年AI新創投資資金約81億美元,超越美國的62億美元。相較之下,歐盟在2016~2018年間雖然在AI新創的私募與創業投資金額成長3倍,但仍遠遠落後美、中。
 
(四)AI應用:中國採用AI的速度超越美國及歐盟,主要原因是中國在個人方面遠較美、歐更相信AI帶來的價值;美國企業較少向員工傳遞AI的價值與重要性,且約有超過5成員工回應,其工作場所並無設置AI功能的規劃;而歐洲人甚至懷疑AI的價值。
 
(五)資料內容:中國無論在資料蒐集或利用上都佔上風,最主要原因是蒐集資料的技術平台公司集中在少數大型企業,如騰訊等,不過不可否認的是美國企業擁有的國際使用者較多。中國企業較無法自資料中提出洞見,主要因素包含結構性資料不如美國,特別是金融與保險業,且較西方缺乏跨平台資料共享的標準,政府單位亦不重視資料蒐集的標準,造成資料無法使用。就整體生態系而言,中國也顯得封閉,與他國的資料共享受到侷限,造成資料多元性不足。
 
(六)硬體:美國在硬體仍然領先,但中國緊追在後,歐盟顯得落後。特別是在超級電腦的競賽中,美國無論在品質或數量的表現都優於中國,不過中國新創團隊在AI晶片研發,至少已獲得1億美元資金。歐盟在這一場賽局遠遠落後美、中,晶片設計多來自美、中,數位新創公司還因為分散的市場而難以規模化。
 

二、美國、歐盟及中國在AI發展所面臨的挑戰

(一)中國雖然在AI的研究論文方面有長足的進步,但要超越美國的龍頭地位仍相當挑戰,主要是國家政策限制AI的發展潛力,例如軍民融合(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政策造成的不信任感,使得海外市場難以拓展,也影響其他國家參與中國的數位絲路(Digital Silk Road)倡議的意願。
 
(二)歐盟雖然人才足以與美、中匹敵,但甚少AI人才願意離開美國公司,且AI創投生態圈也較美、中為小。
 
(三)美國在AI仍然居領導者地位,川普總統於2019年以行政命令推動AI發展,以改善研發、勞動力及國際參與。報告認為,美國國會應修改移民法規與提高研發投入,並且避免提出限制性政策,如資料保保護準則等。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