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報導

首頁> 焦點報導清單> 新冠病毒對數位農業市場的影響

新冠病毒對數位農業市場的影響

陳志維、葉采青/ 發布日期:2020/07/24/ 瀏覽次數:305

數位農業(Digital Agriculture)通常與感測器、通訊網絡、機器人、無人機系統(UAS)、人工智慧(AI),以及物聯網 (IoT)等技術配合,並整合至系統中(常見的數位農業技術如圖一所示,價值鏈如圖二所示),經由精確地蒐集各項生產相關數據,並透過即時監測、分析與解釋,提供新的趨勢預測與模型,以強化決策制定與執行能力。

新冠病毒 (COVID-19)疫情嚴重影響全球經濟,致使邊境封鎖並產生貿易壁壘,使農業和相關產業均受到嚴重影響。嚴格的物理距離限制對農業食品系統產生不利影響,例如:農耕活動常限定於特定時間進行,因此,受到疫情影響,農業生產所需的投入與勞動力的延宕和欠缺,將對糧食生產和營養安全造成毀滅性影響。數位技術的投入不僅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且有助於在勞動力短缺下提高生產效率,使數位技術的發展與投入備受關注。本文將根據MarketsandMarkets的研究報告,簡述疫情對數位農業產業供應鏈和各地區的影響與因應之道。

 

 

一、疫情對不同價值鏈參與者的影響

 (一) 對需求面之影響

短期而言,因疫情影響將導致經濟放緩,2020 年第1、2季的市場成長趨緩,但長期來看,疫情將對數位農業市場產生正面影響。數位科技在農業應用中,尤以精準農業的投入最受關注,除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亦讓產出大幅增加,並可有效避免汙染以確保糧食安全,因而成為數位農業市場中備受關注的焦點,其相關技術項目之成長趨勢預估如圖三所示。

此外,邊境封鎖使勞動力短缺問題更加嚴重,根據國際勞工組織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LO) 2020 年之數據指出,歐洲農業在收割季節的缺工情形非常嚴重,其中法、德、義、西班牙和波蘭等主要農業生產國尤其脆弱。例如:在義大利有四分之一以上的食品生產依賴約 37 萬名定期季節性移工,但今年約有 10 萬農民無法到義大利。為此,歐盟委員會於 2020 年 4 月 2 日發布相關指南,以利重要產業中的季節性勞工能夠跨境工作,同時採取必要措施以避免 COVID-19 大流行。此時,數位農業市場將是克服傳統勞動密集型農業的有利選擇。

 

 

(二) 對供應面之影響

 疫情爆發的情況下,軟體供應商難以進行商品化前的現場測試,將延誤部分產品上市進度。然而,避免人員接觸或降低勞動力的需求提升,目前大型農場、各地政府與分銷商購買高科技設備之趨勢明顯提升,例如:中國農業部預計部屬 3 萬架農用無人機。

對於基礎設施與協定供應企業(Infrastructure and Protocol Providers)而言,基礎設施是數位農業普及的關鍵要素,其中最顯著的成長是行動電話用戶的成長,2013-2018年間增加約10 億的新行動用戶,其中大多為非洲與亞太地區。然而,與技術相關的基本素養與知識一直是限制數位農業產業的阻礙,尤其是對開發中國家的農村地區。因此,改善農業數據的易用性與共享性,以幫助農民與私人企業取得即時、隱密與隱私的數據服務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

目前提供農業雲端軟體與自動化技術的新創公司不斷興起且競爭強烈,然而,由於COVID-19 的爆發使供應鏈中斷,導致小型企業關閉或被跨國公司收購與合併的情形日益嚴峻。在分銷與物流產業上,為了防止疫情的擴散,各國政府大量減少貨物和服務的運輸,以及國內外勞動力的轉移,導致大多數國家的數位農業供應鏈物流中斷,農業生產所需投入物的運輸中斷,例如零件與農肥料等,其中,印度和中國市場所受影響較大。而對於終端產業而言,疫情導致國際農產品與食品的進出口減少,同時也將影響數位農業的市場。

 

二、疫情對各地區的影響

(一) 美國
美國政府實施各項改善供應鏈的措施,例如美國農業部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 發布冠狀病毒食品援助計畫 (Coronavirus Food Assistance Program, CFAP),提供農民160億美元的支持,並採購30億美元的新鮮農產品、乳製品與肉類。在疫情刺激下,可能著重於投資新的數位化技術,特別是農業和畜牧業。

(二) 亞太
亞太地區因有龐大的消費者與生產者,將有助於數位農業市場的成長,例如:中國為解決勞動力限制與疫情傳染的風險,農業無人機的銷售量正急遽上升。此外,各國利用數位化技術以實現農產品的可追溯性,例如:巴基斯坦企業開發ZulMeat軟體,確保肉品加工的可追溯性,有助於監控和預防動物疾病的傳播,增加整體食品安全性。

(三) 歐洲
義大利和西班牙是該地區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國家,越來越多的公民因而意識到糧食生產的重要性,進而激勵農業自動化製造商,農民也選擇更健康和衛生的生產方式。根據歐洲農業機具協會 (Europea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ssociation, CEMA) 表示,越來越多不同規模的農場的採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Global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s, GNSS),例如:荷蘭 GNSS 的滲透率高達 65%。此外,歐洲農業委員會的數據顯示,展望2020(Horizon 2020)計畫中,約有780億歐元的研究預算將用於促進精準農業,並以增強食品系統的適應力為重點項目。

 

三、數位農業產業的因應之道

多數的數位農業相關企業皆已規劃因應措施,以降低疫情的風險與影響,其短、中、長期之策略分述如下:

(一) 短期
多數企業將重點放在短期措施上,以維持市場地位,例如:建立線上或線下的商業模式,以確保農民能夠即時取得所需投入品與相關的機械化解決方案。

(二) 中期
關鍵策略是向本地數位技術製造商取得軟硬體供應,使國內貿易順利進行,以因應並擴大消費者的需求。

(三) 長期
著重於公私部門合作與提升對現有農業技術計畫的投資,以擴大解決方案之規模,幫助更多人控制 COVID-19 的影響,例如:對衛生、植物檢疫、運輸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投資,以建立區域和全球貿易體系的信心。

在數位農業市場價值鏈中,新冠病毒疫情的短期影響,是國際邊界的封鎖限制數位化需硬體零組件的進出口以及產品的現場測試;但長遠來看,疫情將使農民了解數位農業的重要性和效率,有望對該市場價值鏈產生正面影響。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