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報導

首頁> 焦點報導清單> 韓國科技相關政策發展概況

韓國科技相關政策發展概況

王皓怡/ 發布日期:2022/08/04/ 瀏覽次數:353

一、前言

科技為人類帶來文明進步與工業化,同時也為全球自然環境帶來破壞性的影響,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研究指出,地球暖化速度為每十年升溫0.2°C。韓國科學技術評估暨規劃研究院(Korea Institute of S&T Evaluation and Planning, KISTEP)隸屬韓國科學技術情報通訊部(Ministry of Science and ICT, MSIT),其任務為透過強化科技規劃與評估,提高研發投資效益,並加強政策研究,快速應對未來問題,以打造創新成長引擎。KISTEP在2022年1月公布「KISTEP的研發與2021年後發展」(KISTEP R&D and Beyond 2021)報告,以增進人們對於氣候變遷的認知,以及KISTEP的政策規劃、技術前瞻(Technology Foresight)、可行性研究與研發計畫評估等,使韓國能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目標。

 

二、韓國近年科技發展方向

(一)    以科技為主導推進韓國碳中和
由於洪水、暴雨、乾旱、野火等破壞性的自然災害不斷增加,使全球各國對於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嚴重性的認知持續提升。根據聯合國IPCC發布的「全球升溫1.5°C特別報告」(Special Report for Global Warming of 1.5°C)指出,全球應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以防止全球氣溫升高而導致生態系統崩潰。目前歐盟、美國、日本與中國等70個國家皆已宣布實現碳中和目標,並持續努力擴大再生能源、環境友善的運輸(Eco-Friendly Mobility)、低碳排放產業(Low-Carbon Emission Industry)的轉型,從以化石燃料為基礎的經濟朝向永續的碳中和經濟轉型。

依據韓國氣象廳2019年的報告分析,過去10年韓國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已達10.7兆韓元。為邁向碳中和,韓國政府在2020年7月公布「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並於2020年10月發表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宣言,同年12月亦發布「2050年碳中和推動策略」(2050 Carbon Neutral Promotion Strategy),確立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基本方向,並提出3+1策略(3+1 Strategy),包括建構低碳經濟結構、打造新興低碳產業生態系統、朝向碳中和社會轉型、強化碳中和制度基礎。

此外,韓國製造業的產業結構以鋼鐵、水泥、化工等高碳排產業為中心,且火力發電占比高,加上難以從其他國家獲得穩定電力,較難快速邁向新能源與再生能源。另外,根據2021年3月韓國綠色技術中心(Green Technology Center Korea, GTCK)發布的「2020年氣候(碳中和)技術水準調查」(A 2020 Survey for Technological Level in Climate (Carbon Neutral))結果顯示,美國與歐盟在碳中和領域擁有全球頂尖的技術,而韓國目前在碳中和領域之技術水準低於先進國家,若由民間企業獨自發展相關技術仍存有局限性,因此,極需要由政府主導投資與全力支持碳中和領域之技術發展。

(二)    以人為本的科技政策
人類不僅是創造者,也是享受經濟成長、就業與生活品質提升等成果的消費者,因此,以人為本的科技是韓國前總統文在寅政府推動科技創新政策的核心理念。文在寅政府2017年5月上任後,於同年7月在科技領域制定四項重大國家科技項目,包含打造具有自主性及責任感的科技創新生態系統;透過基礎研究與支持年輕科學家來拓展未來科技能力;透過成為軟體強國及發起資通訊技術(ICT)復興,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奠定基礎;發掘與培育可創造高附加價值的新產業。而為支援前述四項重大國家科技項目,韓國政府2018年陸續推出相應計畫(如圖一)。另韓國政府亦在2018年7月宣布的「國家研發創新計畫」(N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Innovation Plan)中引入包含企業、大學、公共研究機構與公眾等參與者活動之創新系統。

韓國政府的研發投資25年內成長約十倍,已達到100兆韓元,位居世界第五,僅次於美國、中國、德國與日本。而自文在寅政府成立以來,政府研發投資更是急劇增加,至2021年已近30兆韓元。為因應2019年日本的出口管制措施,韓國政府加大對核心材料、零組件與設備產業的策略研發投資,並分別在2019年及2020年制定材料、零組件與設備相關的研發投資策略及推動計畫,以實現核心技術自給自足並保障經濟安全。另為建立以研究人員為核心的研發體系,韓國政府在整合研究支援系統的同時,亦制定並執行《國家研發創新法》(National R&D Innovation Act),並重組相關機構以提高研究管理效率。

另一方面,韓國政府為培養年輕科學家與工程師,並改善其工作條件及擴大支持基礎研究,提供研究人員的基礎研究預算,從2017年的1.26兆韓元,大幅增加到2022年的2.5兆韓元;也為研究人員的終身研究(Lifelong Research)建立研究安全網以創造可持續研究的環境等。另外,也透過在全球首次實現5G商業化並擴大人工智慧(AI)與大數據的研發,鞏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基礎。此外,韓國政府亦積極尋找及開發創新的成長引擎,引入監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es)並鼓勵風險投資,以發掘及培育未來新的高附加價值產業,包括智慧基礎設施(如大數據、下世代通訊、人工智慧)、智慧交通(如自動駕駛汽車、無人機)、服務匯流(如個人化醫療、智慧城市、虛擬實境(VR)與擴增實境(AR)、智慧機器人)、產業基礎(如智慧半導體、高科技材料、創新新藥、再生能源)等。

由於COVID-19疫情對全球政策環境產生重大影響,如創新系統及人民的生活方式等,同時亦加速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步伐。另美中技術霸權競爭加劇,亦將會導致國際貿易環境改變及國際秩序重組。而在前述不確定性增加的環境之下,文在寅政府希冀能透過韓國新政(Korean New Deal)與2050年碳中和策略(2050 Carbon Neutral Strategy)將風險轉化為機會,並藉由監管化石燃料產業(Fossil Fuel Industry)與投資新產業來因應能源轉型。KISTEP建議韓國政府應考量近年民間投資能力與投資規模有顯著的增加,國家研發投資需要轉向公共安全優先、提高生活品質與解決社會問題。

 

 

三、韓國人力資源發展策略與供應鏈相關策略

(一)    不確定時代的新人力資源發展策略
隨著COVID-19疫情蔓延、國際技術霸權的貿易衝突、氣候變遷等全球不確定性加劇,以及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等新技術的加速引入,全球經濟與社會典範正快速變化。各國在努力克服各項挑戰的同時,亦開始重視人力資源對於確保未來新產業主動權之重要性,並著重在培育與保護高科技人才及提高人才的多樣性。為此,韓國也積極培養能支援數位新政、綠色新政與2050年碳中和宣言等國家轉型策略的創新領導人才,並制定「韓國第四期科學技術人才培育支援基本計畫(2021–2025)」,以培育具備紮實基本功與解決問題能力,且能靈活應對各種變化之人才。該計畫之目標是為確保人力資源有能力應對未來變化、擴大科技人力資源規模、朝向人力資源流入的國家發展;其策略方向涵括培養基礎紮實的未來人才;營造年輕研究人員成長為核心人才的環境;擴大科學家與工程師永續性活動的基礎;強化人力資源生態系統之開放性與活力。

(二)    未來供應鏈的材料、零件與設備
日本政府於2019年7月公布對韓國採取半導體與顯示器所需材料、零組件與設備的出口限制措施,限制光阻劑(Photoresist)、高純度氟化氫(High-Purity Hydrogen Fluoride)、氟化聚醯亞胺(Fluorine Polyimide)等半導體與顯示面板生產必須使用的材料出口。為此,韓國政府在2019年8月公布「材料、零組件與設備之研發投資策略與創新計畫」(Investment Strategy on R&Ds and Innovation Measures for Materials, Parts, and Equipment),挑選出100個亟需政府投資的核心項目,以應對日本對韓國重要產業之出口限制。

另韓國政府於2020年7月發布「材料、零組件與設備2.0策略」(Strategy 2.0 for Materials Parts and Equipment),以應對如美中貿易爭端及COVID-19疫情導致的全球供應鏈重組。而為能提升重點產業未來發展並創造新產業,韓國政府近年聚焦在推動半導體、顯示器、電力與電子、汽車、機械與金屬等領域之重點產業項目,以及未來材料、非接觸數位(Non-Face-to-Face Digital)、生物、綠色能源等領域之新產業項目。

 

四、小結

綜上所述,為因應未來挑戰並抓住發展契機,KISTEP建議韓國政府應制定因應全球創新環境變化(如技術霸權競爭加劇)之策略,包括半導體、電池、二次電池(Secondary Batteries)等競爭技術,亦須在生物科學、6G、量子技術等領域尋求合作。而為加強應對氣候變遷的碳中和創新能力,韓國政府也應制定碳中和技術創新的路線圖,並促進與建立基礎設施以鼓勵脫碳(Decarbonization)及相關技術的投資。另在國家研發項目則需要以任務為導向的研發創新來解決如傳染病、氣候變遷、微細粉塵(Fine Dust)等社會難題,以及透過包容性科技創新縮小社會差距,如數位教育與醫療差距及支持中小企業數位轉型。此外,亦須持續健全科技創新生態系統,並培養關鍵的科技人才,含括培育數位、生物科學、綠色人才,以及支援女性、高階技能人才、國際資源等具有潛力的科技人才,以因應現今社會高齡化、少子化之情況。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