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由於中國崛起與美中衝突升溫,加深動盪不安的世界局勢,世界亦因地緣政治形勢的轉變,新的國際秩序正在形成,因此尋求國際合作以實現新的夥伴關係成為重要趨勢。而科技與創新儼然已成為各國爭奪霸權的核心,如美國與中國等國家皆積極發展尖端的基礎研究,並將其研究成果實際應用於應對安全威脅、傳染病傳播、國際恐怖主義與網路攻擊,以及日益加劇的大規模自然災害等,同時強化技術外流情形的發生亦顯得相當重要。
此外,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惡化、人口流動導致傳染病風險增加等全球問題對社會構成威脅,且全球企業活動除強調效率外,亦開始重視永續性與韌性。有鑒於此,歐美與中國等國家將投入大規模資金,以使其經濟從新冠肺炎疫情中復甦,同時擴大對環境的投資。而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亦突顯國際供應鏈的脆弱性,因此各國紛紛重新檢視其國內經濟的永續性與韌性。
另一方面,日本國內因新冠肺炎疫情改變國民的生活方式,且疫情亦突顯整體社會的數位化尚不足,如政府的數位化、企業遠距辦公與大學線上教育等數位化的進展因組織與機構而異,同時也為社會帶來新的發展契機。為此,日本政府已規劃於2020年強化資通訊技術的應用,以防止疫情的傳播,透過數位復原力改造社會結構及整體社會的行為,並制定改善國家與地方數位基礎設施的相關計畫及資料戰略。
二、日本第一期至第五期科學技術基本計畫之歷程
日本政府是根據《科學技術基本法》擬定五年一期的科學技術基本計畫,並於1996年公布第一期科學技術基本計畫,其重點是增加政府研發投資並改革研發體制;第二期及第三期科學技術基本計畫則是鑑於科技活動的規模與複雜性日益增大,政府透過挹注大量資金於重要的研究領域以提高日本國際競爭力;第四期科學技術基本計畫是為落實科學技術的社會實踐,政府將重點置於社會變革與解決社會問題上,並透過創新力量將研發成果回饋社會。
隨著資通訊技術(ICT)持續發展,全球資訊技術(IT)供應商改變其商業模式,加上歐洲、美國與中國等國家亦嘗試在製造領域利用ICT來實現產業結構升級,因此日本政府在2016年推出的第五期科學技術基本計畫,以ICT作為支撐未來社會發展之新動能,並提出社會5.0(Society 5.0)的概念,藉以解决日本與全球面臨的挑戰。而此一概念與數位轉型(DX)引領未來的願景一致,即為資通訊技術廣泛應用於各領域並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三、日本第六期科學技術創新基本計畫之架構
日本政府1995年頒布的《科學技術基本法》是科學技術基本計畫的基礎,於2020年6月進行大幅修訂,增列創新、人文與社會科學相關之科技發展目標,並自2021年4月起更名為《科學技術創新基本法》。鑑於過去五年日本國內外情勢的變化,第六期科學技術創新基本計畫將聚焦於應對美中衝突升溫與國際秩序重組,克服氣候變遷等全球性問題,以及因應疫情進行國內結構性改革等,藉此為日本與全球人民帶來各種福祉。該基本計畫推動之三大政策方向如下述(如圖一)。
(一) 邁向永續與韌性的社會以確保國民安全與安心
透過重新設計日本社會,領先世界其他國家解決全球性問題,並確保國民安全與安心,使國民皆可享受多種幸福。為此,須融合網路空間與實體空間以形成動態良性循環社會,從而使國民可安心使用資料與人工智慧(AI);為應對全球性問題,日本將在2050年領先世界達到碳中和之目標,並朝向循環經濟發展來建立永續性的社會;透過減少自然災害、新冠肺炎疫情傳播等威脅,建立具韌性的社會;建構新的產業基地,讓產學研等單位參與合作並共同創造價值;積極發展多元與永續的城市及區域,以解決區域問題並實現社會5.0;為應對各種社會問題,利用綜合性知識促進以任務為導向的研發與社會實踐。各項推動內容與具體措施簡述如下。
1. 融合網路空間與實體空間創造新價值
社會5.0是一個以人為本的社會,透過網路空間與實體空間高度整合的系統,支持經濟發展及解決社會問題。為建立一個動態良性循環的社會,透過網路空間與實體空間的融合創造新價值,政府將推動建構網路空間相關戰略與組織、建置資料平台並提供便捷的資料應用服務、制定資料治理規範等以建立可靠的資料流通環境、發展下一代基礎設施與技術以運用資料與人工智慧應對數位社會、培育數位社會所需的人力資源、建立全球資料流通架構以促進國際資料流通、推動數位發展相關政策議題等具體措施,以實現永續性且具韌性的社會。
2. 促進社會變革與持續創新以克服全球性問題
全球性社會問題日趨嚴重,如氣候變遷引起的氣象災害,造成人民生命財產與經濟損失、生物多樣性惡化、海洋塑料垃圾問題等。為建立引領世界並創造經濟與環境良性循環的社會,需從脫碳社會、循環經濟、分散型社會等三個方向著手,政府將推動促進環境創新技術研發並降低成本、增進各種能源利用的研發與示範、促進經濟與社會的重新設計以解決社會問題、鼓勵國民瞭解碳中和的重要性以實現碳中和社會等具體措施,以發展綠色產業來促進經濟成長。
3. 建設一個具韌性且安全有保障的社會
近年隨著自然環境及經濟與社會活動不斷變化,使國家與國民的安全和保障受到威脅,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凸顯出社會系統對於因應傳染病威脅的脆弱性。為應對頻繁發生與劇烈的自然災害,減少事故與災害發生的風險,抵禦網路攻擊及生物威脅,維護國家與國民安全,政府將推動應對日益頻繁且嚴重的自然災害、透過數位化進行有效的基礎設施管理、確保網路空間安全以因應各種網路攻擊、促進對疾病爆發的早期檢測與監測以預防生物威脅、應對太空與海洋的安全威脅等具體措施,以實現韌性且安全有保障的社會。
4. 形成創新生態系統以作為創造新價值產業的基礎
全球新創企業快速成長,不僅改變產業結構亦影響城市結構及生活方式,而日本新創企業於早期階段多存在資金與管理人才短缺、與商業公司合作不易等問題,且缺乏由大學與國立研究開發法人衍生的新創企業。為鼓勵企業、大學、公共研究機構及其他組織相互合作,共同創造價值,政府將推動支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新創企業發展、促進企業創新活動、強化產學研合作共同創造新價值、打造世界級的創業生態系統、培育創新人力資源、持續進行重要技術研發與技術轉讓等具體措施,以創造良性循環的創新生態系統。
5. 運用資通訊技術等新興科技發展智慧城市
由於全球都市人口集中,以及資源與能源消耗、溫室氣體排放等問題嚴重危害城市與區域居民的生命安全,智慧城市的概念因此孕育而生。為建立多樣化與永續發展的城市與區域,消除各城市與各區域間的差異,並應對自然災害與傳染病等各種威脅,政府將推動建置資料相關基礎設施、發展以超級城市為核心的智慧城市案例、擴展日本智慧城市概念至國際、培養實現智慧城市所需人力資源等具體措施,從而提高社會、經濟與環境價值。
6. 促進研究開發與社會實踐,利用知識解決各種社會問題
日本除面臨前述的全球性問題外,國內亦有人口少子高齡化,以及城市與地方、糧食與資源等社會問題,且運用先進技術於社會實踐之能力也略有不足,使其國際商業競爭力呈現下滑趨勢。為解決複雜且廣泛的社會問題,促進多元與創新的研究成果落實於社會上,並完善各種社會制度,政府將推動融合人文與社會及自然科學相關知識以制定未來社會願景及國家戰略、推行以任務為導向的研發以克服社會問題、利用先進技術解決社會問題、掌握國際智慧財產權發展趨勢以採行國際標準、推動科技外交戰略等具體措施,以實現經濟與社會結構轉型,提升日本國際競爭力。
(二) 強化研究能力以拓展知識前沿並成為價值創造的源泉
各種研究活動的存在,以及自然、人文及社會科學等相關知識的積累,不僅具有知識與文化價值,亦促進原創新技術與創新的產生,有助於解決社會問題。為重回世界最高水準的研究能力,持續創造多元化與卓越的知識,應促進基礎與學術研究並加強各群體間的知識交流,從而創造原創性成果及產生多元化的知識;建立開放科學與資料驅動等研究系統,以創造高附加價值與高影響力的研究;擴大大學功能與強化其戰略管理,以促進世界級研究型大學發展。各項推動內容與具體措施簡述如下。
1. 建構多元化與卓越的研究環境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傳播、氣候變遷導致重大災難等突發事件的發生,使社會環境具高度不確定性,而現存方法與機制已難以解決相關問題。為持續創造多元與卓越的研究成果,以應對環境的挑戰,須提供研究人員完善的研究環境,政府將推動改善博士研究生待遇並拓展其職涯發展、完備年輕研究人員的研究環境、促進女性研究人員參與研究、支持基礎研究與學術研究、促成國際共同合作與國際人才流動、確保研究人員有足夠的研究時間、促進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發展、改革競爭性研究資金體制等具體措施,以透過創新研發應對未知之挑戰。
2. 建構新的研究系統以促進開放科學與資料驅動的研究
隨著資料收集與分析的需求日益增加,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全球性的研究活動數位轉型,包括遠距研究交流、遠距使用研究設施與設備、擴大資料驅動研究等。為創造更高附加價值的研究成果,並透過研究的數位轉型掌握社會數位化及全球開放科學趨勢,政府將推動制定資料政策以適當管理與使用可靠的研究數據、完備研究基礎設施以支持研究的數位轉型並加速高附加價值的研究、建立創造研究數位轉型之研究社群與環境等具體措施,藉此提升日本的影響力。
3. 促進大學改革與擴展戰略管理職能
大學是各種知識的匯聚點,擁有廣泛無形與有形的知識資產,同時也是產學合作的樞紐及國際知識網絡。為透過發展各大學自身的優勢,使各大學發揮其獨特的潛力,政府將推動國立大學法人轉變為真正的管理機構並成為社會創新的推動力、放鬆大學管制以支持戰略管理、設立大學基金以強化大學國際競爭力、公共資金與治理多元化為大學奠定基礎、強化國家研究機構的功能與財政基礎等具體措施,從而創造世界高水準的研究成果。
(三) 教育與人力資源開發以實現個人福祉並迎接挑戰
過往的科學技術基本計畫主要側重在培養研究人才,為實現社會5.0的願景,須培育能為世界創造新價值的人力資源,以及相關的教育與人力資源開發系統。為追求各種幸福並培養解決問題的人才,以實現日本社會5.0,需從中小學教育階段加強探索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學習;在高等教育階段發展獨特的大學系統來滿足個人不同需求的學習;提供國民終身學習環境以發展新的職業生涯;強化常態性教育及增進人力資源的流動性。
過去日本在社會同質化與同儕壓力的背景下,實行統一的教育與人力資源開發體系,且如促進創造性挑戰、引導好奇心的學習環境等教育活動略顯不足,加上進入社會後人們持續學習的意願較低。為追求各種幸福與培養透過探索活動發現並解決問題的人力資源,政府將推動促進STEMA教育以培養學生探索能力、鼓勵參與及利用外部人力與資源的學習、促進教育領域的數位轉型、促進人力資源的流動並加強學習以促進其職業發展及職業轉換、營造促進社會與企業持續學習的環境與文化、在大學與高等職業學校提供多元化的課程與方案、透過公民等利益相關者的參與共同創造知識並強化科技交流等具體措施,從而創造新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