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報導

首頁> 焦點報導清單> 亞洲國家產業聚落向淨零轉型策略

亞洲國家產業聚落向淨零轉型策略

陳霈、謝汎琪、古慧雯/ 發布日期:2024/01/22/ 瀏覽次數:772

一、前言
水泥、化工、煤、石油、天然氣及鋼鐵等產業占全球工業排放量的80%,因而各國政府特別加速推動工業脫碳。再加上全球市場快速發展和工業化,對水泥、化學品、煤、石油、天然氣及鋼鐵等產品的需求亦正迅速成長。一般而言,上述難以減排的產業在地理上通常存在產業群聚現象,並成為該地區的產業樞紐。

由於規模龐大,難以減排的工業部門脫碳必須透過公私合作方式加以實踐。因此,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發起「產業聚落轉型邁向淨零倡議」,召集並加速共址產業(co-located industries)的淨零轉型,利用合作投資降低風險、開創潔淨能源市場,及以聚落為基礎的脫碳策略。而各國也正在採取各種方法來支持產業聚落淨零轉型(如圖一),強調跨境合作的重要性,推動世界邁向永續未來的標準。

二、亞洲主要國家產業聚落轉型策略
(一)汶萊:2019年天然氣發電占比約99%,太陽能發電不到0.5%。汶萊為了實現在2035年減排50% 的目標,提出了配套立法以迅速推進太陽能裝置使用,提高全國工業部門的能源效率。
1.系統效率及循環利用:強化綠色工業,以促進永續生產和消費,並透過能源效率管理,減少10%的電力排放量。

2.直接電氣化及再生熱能:制定10項關鍵策略以實現2035年減排50%的目標,並預計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達30%及太陽能裝置容量達100MW。

3.碳捕獲、利用和儲存(CCUS):透過對碳密集型產業和電力公用事業的碳費徵收,預計可減少46%排碳量。

4.氫能:尚未有相關政策,但在2020年與日本建立氫氣出口示範計畫,將天然氣中的氫轉化為甲基環己烷(MCH)後運往日本。

(二)泰國:2021年工業部門用電量占總用電量的46%,泰國雖擁有強大的產業聚落生態系統,但自2018年來尚未有聯邦立法支持工業脫碳,凸顯出該國缺乏具體和可衡量的環境目標。

1.系統效率及循環利用:已制定能源效率計畫和行動計畫,目標於2037年以前將能源強度減少30%。針對產業聚落實施減碳關鍵措施,包含提高能源效率、強制實施能源效率標準,以及提供貸款支持產業改善能源效率。

2.直接電氣化及再生熱能:目標至2037年提高電力、熱能和生物燃料等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在終端能源消耗的占比達30%,並設置節約能源基金以支持能源效率和再生能源發展。

3.碳捕獲、利用和儲存(CCUS):在2022年國家能源計畫更新版本中,將CCUS列為至2065年實現淨零目標的策略之一。目前由國家石油公司計畫發展首項CCS計畫(Arthit離岸天然氣田),預計於2026年開始營運。

4.氫能:將氫能列為替代燃料的策略之一,目標至2036年達1萬噸油當量(Tonne of Oil Equivalent, TOE)。2022年國家石油公司與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簽署備忘錄,合作開發藍氫、綠氫和各種潔淨能源。

(三)馬來西亞:工業部門碳排占總排放量達23%,其能源結構主要為化石燃料發電(占94%)。2023年提出國家能源轉型路徑圖,目標至2050年再生能源占比達70%。馬來西亞政府加速推動永續發展議程,陸續釋出低排放和潔淨能源政策,並促進產業聚落的環境永續性和能源優化。

1.系統效率及循環利用:馬來西亞第十二個五年計畫提供工業部門2021年至2025年高達10萬馬幣的能源效率補助,協助企業評估能源效益及降低能源營運支出。

2.直接電氣化及再生熱能:提供20億馬幣於能源、水資源、建築、城市、交通、廢棄物處理及製造等領域進行綠色技術融資,以及鼓勵企業投資再生能源,並所得稅補助或豁免。

3.碳捕獲、利用和儲存(CCUS):制定碳捕獲政策和監管框架,並涵蓋碳邊境規劃。

4.氫能:Sarawak州政府將設立氫能據點,預計在未來兩年內建立三座綠氫廠,以推動馬來西亞在氫經濟的發展。

(四)印度:為全球第三大排碳國,工業和電力部門排碳量在2020年約占60%,目標至2030年將排放量較2005年減少45%,至2070年實現淨零排放。印度在長期低碳策略上之進展,取決於已開發經濟體在金融、技術轉移和能力建構領域的支持。透過再生能源、綠氫和碳權(carbon credit)機制,該國優先考慮能源效率、更潔淨的交通運輸和重工業綠化。

1.系統效率及循環利用:推動廢棄物發電計畫,投資86億盧比於工業廢棄物和其他能源轉化為沼氣/生物壓縮天然氣。

2.直接電氣化及再生熱能:目標至2030年增加再生能源裝置容量至500GW,使再生能源可滿足工業部門的能源需求(約占總能源需求的50%)。此外,針對配電公司制定再生能源購電義務(Renewable Purchase Obligation, RPO)(占總能源消耗的44%),以及儲能義務(占總能源消耗的44%),至2030年每年儲存來源至少85%為再生能源。

3.碳捕獲、利用和儲存(CCUS):尚未制定碳捕獲法案,但石油和天然氣部門正在為印度石油和天然氣產業制定2030年CCUS路徑圖。

4.氫能:2023年發布「國家綠氫任務(National Green Hydrogen Mission)」,旨在制定建設綠氫生態系統的行動計畫,預計至2030年綠氫產能達每年500萬噸~1000萬噸,投資金額超過960億美元,並創造超過60萬個就業機會。

(五)日本:2020年工業、電力和煉油產業的排碳量占總排放量的67%,為實現2050年碳中和及2030年較2013年減少46%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目標,日本聚焦於工業園區和港口脫碳,並看好它們做為氫/氨、二氧化碳、回收熱能、塑膠廢料等低排放能源和循環材料中心和新興技術測試平台的潛力。且透過多種政策措施,像是:補貼、財政援助和法規,日本工業正穩健走向脫碳。

1.系統效率及循環利用:2022年修訂「節約能源法案(Energy Conservation Act)」,主要五大耗能產業(鋼鐵、化工、水泥、造紙和車輛)須提交非化石能源轉型的中長期計畫和定期報告。

2.直接電氣化及再生熱能:制定各種再生能源補助和稅收抵免的政策,包含綠色創新基金提供1690億日圓於降低離岸風電成本及開發次世代太陽能電池。並整合電力市場降低總電力成本,由躉購電價(Feed-in Tariff, FIT)轉向電價差額補貼(Feed-in Premium, FIP)制度,及加速電網升級與離岸風電專案開發。

3.碳捕獲、利用和儲存(CCUS):制定CCUS發展路徑圖,目標至2030年開始全面CCS營運,至2050年每年封存120 Mt至240 Mt的二氧化碳,並由綠色創新基金投資5130億日圓於各種CCU技術的研發和示範。

4.氫能:2023年修訂「基本氫能戰略(The Basic Hydrogen Strategy)」,設定四大目標,包含至2040年每年引入12Mt氫氣;至2030年將氫氣供應成本降至每立方米30日圓(JPY);日本企業至2030年於全球部署15GW電解槽;吸引公私部門投資氫和氨的供應鏈。

(六)中國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約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4分之1。目前中國政府已立法規劃在2030年前達到碳排放峰值,並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而工業部門則必須推動並落實碳管理。

1.系統效率及循環利用
根據建立低碳循環經濟系統指南,省級以上所有群聚都皆需符合「循環群聚」標準,並提供循環轉型的產業群聚15-30%的資本支出免稅。
2.直接電氣化及熱利用
中國政府投入25億人民幣發展生質能,並提供化石燃料鍋爐電氣化項目最高10萬元人民幣的補助金額。
3.碳捕獲、利用和儲存(CCUS)
中國各省級政府得編列10-25%的資本支出用於建置CCUS站點。
4.氫能
中國政府預計在全國範圍投資2億人民幣興建各類加氫站,並提供氫動力汽車製造商生產補助。

三、結論:政策趨勢分析
產業群聚已成為各國政府關注的焦點,美洲、歐洲、亞太地區、中東和非洲皆在推動產業脫碳政策,以及促進國際間協作與市場發展。整體政策發展趨勢重點如下:
(一)推動再生能源普及
各國傾力推動再生能源儼然是大勢所趨,導入多元化策略為綠氫、太陽能、風力和生質燃料等再生能源設定多重目標,以強化能源安全與取得。

(二)制定再生能源發展優先順序
許多國家分配資金與財政激勵措施的比例,再生能源占比明顯高於能源效率、氫能和CCUS等其他解決方案。

(三)實施財政獎勵措施
包含補助款、補貼、擔保、稅收優惠與多邊援助基金(multilateral aid funding)。

(四)以再生能源及供熱電氣化為主要產業脫碳策略
已投入大量預算用於提高潔淨能源在初級能源總量(primary energy production)的占比,並透過政府直接措施或提供激勵措施帶動私部門參與。

(五) 許多國家已啟動開發CCUS計畫以及藍/綠氫的轉換和使用
仰賴公私部門的協力合作,共同推動計畫發展。

(六)採取減碳綜合策略
藉由落實淨零倡議,各國採取更為全面的途徑,善用其獨特的地理和經濟優勢,以有效減少排放,加速電氣化和潔淨能源應用。

(七)發揮碳定價潛力
碳定價的潛力在新興市場中的重要性大幅提升,汶萊、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已宣布研擬碳稅徵收計畫,同時也應注意後續競爭力下降和能源成本拉高等隱憂。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