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報導

首頁> 焦點報導清單> 2023年WIPO全球創新指數報告

2023年WIPO全球創新指數報告

葉郁欣、張艾琦、張曉琪/ 發布日期:2024/04/01/ 瀏覽次數:271

一、前言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以下簡稱WIPO)每年發布全球創新指數(Global Innovation Index,以下簡稱GII)報告,以掌握全球創新趨勢和脈動。2023年版GII針對全球132個經濟體進行評比,評比架構可分為七大支柱21個子類(參閱圖一),而21個子類之下尚有共計80個細項指標以進行評估。

 

 

二、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

(一)經濟體的創新指數排名

 

 

2023年全球最具創新力的前十名經濟體依序為:瑞士、瑞典、美國、英國、新加坡、芬蘭、荷蘭、德國、丹麥、韓國,第11-20名依序為:法國、中國、日本、以色列、加拿大、愛沙尼亞、香港、奧地利、挪威、冰島。而過去十年在創新方面取得最大進展的七個經濟體分別為:中國、土耳其、印度、越南、菲律賓、印尼、伊朗。以下簡述部分重要經濟體之排名情況(括號中數字為該經濟體的支柱/子類之全球排名):

瑞士(第1名):瑞士已連續13年在GII中排名第一,七大支柱均獲全球前七名,其中知識和技術產出(1)、創意產出(1)、制度(2)三項支柱的表現為全球頂尖。以子類來看,瑞士的強項包括:商業環境(3)、創新連結(3)、知識創造(1)、創意產品與服務(2)、網路創意(2)。相對較弱的是貿易、多元化與市場規模(36),主要受國內產業多元化程度不足影響,但整體來說,瑞士在創新的各方面均有出色表現。
瑞典(第2名):與2022年相比,瑞典超越美國重返第二名的位置,有四項支柱排名全球前三,包括:商業成熟度(1)、基礎建設(2)、人力資本與研究(3)、知識和技術產出(3),瑞典同時也擁有全球最多的研究人員數量。瑞典相對較弱的支柱為制度(18),其中的商業環境(48)子類表現較不理想。
新加坡(第5名):新加坡在亞洲的經濟體中排名第一,並在2023年進入全球前五名的位置,七大支柱中有六項獲得全球前十名,其中以制度(1)、人力資本與研究(2)和商業成熟度(3)表現最佳。新加坡的創意產出(18)相對其他支柱較弱,主要受到無形資產(41)子類表現不佳影響。
荷蘭(第7名):荷蘭在創新方面表現穩定,七大支柱均落在全球第6-15名,除了高等教育(32)以外,所有子類均進入全球前30名。荷蘭表現最佳的支柱為制度(6),商業成熟度(8)、知識和技術產出(8)、創意產出(9)支柱也表現不錯,網路創意(1)子類的表現更是全球頂尖。
韓國(第10名):韓國為亞洲地區的第二名,排名在新加坡之後,其人力資本與研究(1)支柱為全球頂尖。與新加坡正好相反,韓國的創意產出(5)支柱表現優異,其中無形資產(2)子類更是韓國的強項,而韓國相對較弱的支柱為制度(32),也正好是新加坡表現最佳的支柱。
中國(第12名):中國在過去十年的排名快速上升,由2013年的35名上升至2023年的12名,也是唯一進入前30名的中等收入經濟體,在亞洲地區中保持第三名。其知識和技術產出(6)支柱表現優異,制度(43)相對落後,其他五項支柱均落在13-27名。
日本(第13名):日本是在七大支柱表現穩定的國家,所有支柱均為全球前25名,表現最好的支柱為市場成熟度(8),相對較弱的為創意產出(25)。以子類來看,高等教育(71)為日本的弱項。
香港(第17名):香港的市場成熟度(2)與創意產出(3)支柱為全球頂尖,知識和技術產出(51)則為相對較弱的支柱,其中的知識傳播(122)為落後的子類,主要受到高科技與資通訊科技服務出口指標較弱影響。

(二)科技聚落排名
WIPO統計專利發明人與科學出版品作者的所在地,找出發明家與科學家密度最高,也就是專利與研究產出最為蓬勃、最具創新力的百大地理區域,而統計產生的聚落通常涵蓋多於一個城市甚至國家。2023年GII評比顯示,最頂尖的五個科技聚落均位於東亞,依序分別為:(1)日本東京-橫濱,(2)中國深圳-香港-廣州、(3)韓國首爾、(4)中國北京和(5)上海-蘇州。台灣的台北-新竹也是進入全球前100名的科技聚落,排名第27。

全球前100名科技聚落中,中國首次成為擁有最多科技聚落的國家,共有24個,其次為美國共21個,然後為德國共9個,日本、加拿大、印度、韓國分別有4個。
另外,如以人均專利與科學出版品數量衡量科技強度,則以(1)英國劍橋和(2)美國聖荷西-舊金山的科技聚落為領先者。

 

三、創新現況與趨勢

WIPO以創新週期的四個關鍵階段呈現全球創新現況與趨勢。

(一)階段一:科學和創新投資
根據WIPO引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的分析,儘管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趨緩,但仍保持正成長,持續投資創新是經濟復甦與促進生產力的關鍵。整體來說,雖然近年全球歷經社會、經濟和政治等多方困境,但是科技創新仍然有突破性的發展:人工智慧、量子運算、基因組定序、綠色技術和機器人等領域的科學出版品及國際專利申請數量皆呈現正成長,但成長速度放緩。其中,科學出版品方面,健康、環境和能源領域的研究呈現比較持續的成長。

根據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研發投資成長強勁,達5.2%,高於前一年的3.2%;同年,投入最多資金進行研發的五大經濟體也呈現顯著的成長:依研發預算多寡依序為美國(+5.6%)、中國(+9.8%)、日本(+3.6%)、德國(+2.7%)和韓國(+7.1%)。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全球創投投資金額在2022年下降至3,800億美元,較前一年的6,100億美元大幅降低,反映創投環境趨於嚴峻。

(二)階段二:技術進步
資訊科技、健康、交通、能源等領域技術不斷取得新突破,為全球發展帶來新機會,但也帶來更多挑戰。超級電腦變得愈來愈快、愈來愈節能,但同時生產先進晶片的成本也隨著上升;太陽能和風能發電成本下降,促進低碳排技術的商業競爭力,但相關原料成本可能影響能源產業的發展。根據WIPO提出的重大技術發展突破與機遇如下:

1. 高效能電腦(超級電腦)的效能呈指數級增長,但耗能與節能也成為重要考量。
2. 鋰電池相關成本於2022年上漲7.1%,但隨著使用替代原料、原料價格下降,以及開採和加工技術進步的情形下,預計2024年後價格將回穩,屆時,電動車的供應和買氣也會隨之成長。
3. 醫學技術的創新發展在醫療保健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基因定序技術的成本持續下降,並能快速診斷複雜疾病和對抗新冠病毒。
4. 美國在2022年批准了37種藥品,較前一年下降了26%,即進入市場的新藥數量減少,因此持續發展創新醫學技術,可能刺激新一波藥物治療浪潮。

(三)階段三:技術採用
全球技術採用的狀況反映了目前應對全球風險的進展與挑戰,主要議題如下:

1. 機器人、自動化與電動車:在供應鏈中斷與各國致力推動自動化的情形下,工業機器人安裝量急速增長,其中,中國為全球工業機器人最大市場,占2022年全球新增安裝量的52%,其次為日本(9%)、美國(7%)、韓國(6%)和德國(5%),同時,全球電動車銷量的市占率從2020年的4%攀升至2022年的14%。在2023年WIPO的全球創新追蹤器中,電動車仍為成長最快的指標,且預期電動汽車為第一波浪潮,接下來緊隨其後的是電動巴士和電動卡車。
2. 聯網:2022年,固定寬頻和行動寬頻用戶數都呈現增長,但低收入經濟體中的固定寬頻普及率仍較低。5G有助於彌補固定寬頻普及的問題。不過5G的部署與推動仍存在基礎建設成本昂貴、設備可承受性,以及監管等阻礙,並有可能反而助長數位落差的風險。
3. 癌症放射治療:2023年WIPO全球創新追蹤器納入了癌症治療設備可用性的相關數據,以更全面瞭解與健康相關之創新技術採用情況。根據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與放射治療中心管理局(DIRAC)提供的數據顯示,癌症治療資源的普及程度偏低,過去十年(2012年至2022年)下降了1.3%,此外,全球只有20.9%的國家能滿足對放射治療資源的最低需求。

(四)階段四:社會經濟影響
WIPO發現創新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仍然較低,各面向的趨勢只有呈微幅上升甚至下降,主要分析如下:

1. 勞動生產力:疫情危機造成勞動生產力的波動,目前處於停滯狀態。在全球積極應對通貨膨脹及處理地緣政治問題等情況下,2023至2024年應能有較好的前景,然而,數位科技和高風險科技的創新浪潮是否會扭轉這場生產力危機,仍是持續關注的焦點。
2. 碳排放:因為各國實施嚴格的封鎖和旅遊的限制,使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減少;然而,隨著解封,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出現顯著反彈,增加了5.3%。雖然2022年的成長放緩,但仍較2021年成長了1.7%,目前全球尚未看到碳排放量減少的跡象。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