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報導

首頁> 焦點報導清單> 2020年世界經濟情勢與展望

2020年世界經濟情勢與展望

陳美均、林淑君、王皓怡/ 發布日期:2020/04/06/ 瀏覽次數:211

隨著全球經濟放緩及不確定性逐漸升高,世界許多地區陸續出現投資疲軟與生產力不足的現象,這將會影響實現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遠大目標。另由於各個國家之間的優先發展項目,以及其總體經濟政策存在顯著差異,因此需視各國的國情來調整政策措施。儘管如此,聯合國仍需要制定參考準則來協助各國推動永續與包容的經濟成長:
首先,各國政府需要將推動重點從短期目標轉向長期計畫,藉以實現包容性的經濟發展。
第二,總體經濟政策需要配合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等政策措施,以充分發揮政策組合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的成效。
第三,改善政策制定與政策執行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必須更加重視社會不平等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第五,國際合作協調解決跨境議題是非常迫切的。

有鑒於此,聯合國出版的2020年世界經濟情勢與展望(World Economic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WESP)報告提出下列重點(如圖一):


 

 

一、全球經濟普遍惡化可能使永續發展目標受到阻礙

在長期的貿易爭端與諸多政策不確定性的環境下,世界經濟於過去一年明顯呈現惡化趨勢,經由圖二可知,2019年的全球經濟成長率估計將下降至2.3%,是自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準。而在全球貿易緊張局勢有所緩和,且假設潛在危機風險並未發生的前提之下,預估2020年的全球經濟成長率將會溫和回升至2.5%。


 

另從全球各主要區域之經濟成長率來看,如圖三所示,除非洲地區外,歐盟、美國、日本、中國、印度等國家的經濟成長率亦呈現放緩趨勢。除此之外,聯合國也估計全球約有三分之二的國家,2019年的經濟成長率會低於2018年的經濟成長率。這樣全球經濟成長放緩之現象,使得人們對於社會與經濟的發展,以及環境品質的期待與現實產生了落差。

二、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造成全球投資和出口的損失

貿易關稅上升與全球貿易緊張局勢波動,加劇政策的不確定性,亦大幅削減投資金額,而致使2019年的貿易成長率下滑至0.3%,是為十年來的最低數值。此外,由於美國與中國的雙邊貿易萎縮,亦使得全球供應鏈受到嚴重破壞,對於長期仰賴跨國生產的全球電子產業與汽車產業打擊甚為嚴重。

三、貿易緊張局勢與金融脆弱性密不可分

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穩定受到衝擊,是因為已開發國家採用長期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新興國家的信貸快速成長,以及部份國家的舉債比例增加。然而,國家舉債比例的增加不僅會帶來金融風險,也會降低國家對於經濟衝擊的抵禦能力,並且在經濟活動持續惡化的情況下顯得更為脆弱。因此,貿易緊張局勢升溫可能會造成一些國家的金融體系不穩定,特別是金融體系較脆弱的國家易受到牽連。

四、貨幣政策達極限,更可能加劇風險擴 大

雖然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可能使銀行提供充足的流動資金,降低企業家的借貸成本,而使其更願意從事生產性投資,短期內將有助於經濟體系的投資挹注;從中期來看,生產力將無明顯變化,因為積累的債務將會轉移到金融資產,使舉債比例提高,而一旦貨幣政策有對於債務不利的變化,則無益於生產力的提升;對於長期而言,寬鬆貨幣政策則可能加劇金融風險。因此,在低利率和市場流動資金充裕的情況下,可能導致金融體系的風險被低估,進而使全球債務增加。

五、國際存在的各類風險仍不利於全球 經濟發展

若國際貿易緊張局勢、關稅問題、英國脫歐影響及地緣政治摩擦情況等風險並未發生,預測2020年的全球經濟將會溫和反彈。但若是任何國際事件發生些微變化,都有可能放緩2020年的全球經濟成長,進而造成嚴重的長期損害,同時也對實現2030年永續發展目標構成威脅。

六、需要更為平衡的政策組合

為實現包容性的經濟發展,各國推動重點必須將短期目標轉向長期計畫。例如國家財政政策的擬定,須因應勞動市場結構的轉變,並配合商業與金融法規、更有效的社會保護系統,以及投資激勵措施等,以期能透過政策方針,來促進社會包容、性別平等,以及環境永續生產與消費等。

七、國家政策須輔以更有效的全球合作

各國所面臨的各項發展挑戰,無法僅靠國內政策來解決,必須透過有效的國際合作,來補足國家政策不足之處。而現今全球經濟的重心與決策權,漸漸地從歐盟、美國和其他已開發國家轉移至中國、印度及其他的開發中國家。

八、GDP數值已非經濟成長品質的關鍵面向

GDP廣泛被用來評估經濟繁榮的表現,但無法反映出國內的收入分配情況、經濟活動對自然資源和環境的影響,以及人民在教育、健康、個人安全的生活品質等。而在氣候危機日益嚴重、食安問題,以及營養不良人數不斷增加的情況之下,人們逐漸意識到各種不平等是社會歧視所造成的,使人們逐漸對經濟、社會和環境品質的現況也越來越不滿意。

九、邁向高生活水準的進展停滯不前

許多開發中國家的GDP成長緩慢,且全球仍有五分之一國家的人均收入停滯或下降,另有部分長期依賴商品進口的開發中國家,其實際人均收入仍低於2014年的實際人均收入。

十、必須解決不平等問題以達到消除貧困的目標

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拉丁美洲、加勒比海,以及西亞部分國家,其生活在極端貧困中的人數不斷增加。若要在減貧方面保有持續性的進展,需要提高國家的生產力,並致力於解決嚴重收入不平等的現象。而若要在非洲最不發達國家達到消除貧困的目標,則需要提高其人均收入年成長率至8.7%,然而過去十年間,這些國家的人均收入年成長率僅為0.5%。

十一、氣候變遷為人類帶來的風險日益增加,若相關政策缺乏長期願景將加劇全球風險

遏制全球暖化需要強大的政治力量介入,並充分佈署所有可運用的政策工具。而溫室氣體排放與經濟活動之間的連結,必須藉由改變能源結構來達成,若相關政策缺乏長期願景,將會使環境永續目標難以實現。

十二、許多國家將從能源轉型中受益,但在國內與國家之間的能源成本與收益分配極度不均衡

清潔能源可為許多國家帶來環境與經濟上的效益,且隨著能源結構轉型,對於低碳技術的需求增加,提升自然資源(如陽光、風和水力)的價值,進而提高對於保護與增加森林碳匯(Carbon Sinks)的支持。全球能源轉型對經濟與社會的影響深遠,但是在國家內部與各個國家之間的能源成本與收益分配極度不均衡,必須透過合作協議來解決此差異,以確保能源轉型的公平性。

十三、積極行動可加速實現能源永續發展

與能源相關政策的制定,需要優先考量政治因素,並獲得大眾的支持,若越晚採取行動,所造成的最終損失越大。聯合國會員國宣布了下一個十年的行動,加速促進能源轉型的進展,以期到2030年可以實現永續發展目標。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